接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信心源自心理學,“自信與不自信原本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自然心境,即人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
還是從先身邊的故事講起吧。
我是不夠自信的,特別是在上臺演講方面,我會很緊張,一緊張都不知道要說啥,別說現場發揮了,連計劃好的都完全忘記了,當然也得看規模和場合。而我又是特別期望能在演講方面得到鍛煉的。所以,對于一些演講活動,要不要參加我需要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
歷史上我遇到過的情況,舉例一二:
有次,當我講完從臺上下來后,身邊的人竟然沒人評兩句,繼續聽下一個人講,我想“我一定是講砸了”。
有時候,會有人跟我說,講的不錯、很好,我不知道說啥,可我還是忐忑不安,我想“是真的不錯嗎?”
當然,也有遇到講完后告訴我,還需要多鍛煉,我想“卻實,我的演講能力不咋行”。
還有,有時我在前面講的時候,下面有人出去了,這是很正常的情況我自己也會這樣。我看到了,這讓我更加緊張,對于不自信的我,不會認為是他是因為有事走了,我會認為“是不是我講的沒意思或者沒價值”
我也不曾忘記,那句讓我感覺麻木的話,麻木并不是心痛,是不知道該產生什么感覺,而我現在只是銘記,一點也不生氣,誰沒懲過口舌之快呢。那次,我上臺講完,客觀的說,那次的確是我講的最糟糕的之一,他來了句點評,在臺上他說“某些人這輩子演講水平都別想超過我了”。我聽見了。但我什么也沒說,我不知道怎么回應。
看到了吧,想做我朋友難不?很多時候,你夸我不行,貶我不行,不說話好像也不行,都會讓我懷疑自己,都會讓我產生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你最好不參與我的演講。或者,對于我這樣不自信的人,你最好的辦法是,裝作對我演講內容的某一話題感興趣,與我探討,我想這可能會讓我覺得舒服一些,把我供著,希望供著我的時候你不覺得累。
前段時間去理發,現在不辦會員單次剪發竟然都要到38了,真是貴到沒邊了。但我也會忍著內心的不舒適,做出一副答應的很輕松的樣子,“38是吧,ok!”。坐在剪發椅上,等了一會,一位瘦瘦的、穿著利索、說話聲音洪亮、整體顯得很自信的理發師、他叫“阿鵬”,他用水筆寫在我面對的鏡子左上角介紹到。于是我們開始聊天。
-“帥哥,你可以叫我阿鵬,這次您想剪什么樣的發”
“好,你看著剪吧,快夏天了,稍微多剪掉一些,可以就按原來的發型,或者按你的想法剪”
-他來回梳理了一會說,“你這頭發自然卷,可以先把他弄直,這樣發型才能出來”
我說“不用了,我一般不做頭發”
-他說“我剪發13年,今年30了,要我說,你這頭發做一下效果能出來,不做沒法剪”
我說“還是不用了,你就在這有限條件下發揮你的水平吧”
-他就繼續開始剪了,說了一些怎么剪怎么剪,我就答應答應。然后他聊到“有女朋友沒?”
“沒有”
-“現在這時候應該多花錢打扮打扮,這樣才能吸引到姑娘”
我說“是,我確實在這方面注意的少了”
-“特別是頭發,花不了幾個錢,頭發做好了,人整體都顯得精神了”
我說“是是,頭發的確對形象的影響很重要”
-在這時候他說的話不知道發什么瘋了,他說“像咱倆往那一站,誰吸引的妹子多”
“我估計,一般沒有妹子主動上來跟我說話”這時,我心理就有點煩了,我就順著你的牛逼說吧,懶得起語言上沖突。
我們有聊了很多,其實恢復了這半天的對話,我就是想重點描寫下面這兩句對話:
-他說:“我覺得你是比較容易受別人影響的人,是不是?”
這尼瑪就尷尬了,你是讓我說是還是不是呢,我說不是,還得去證明不是,我說是,我覺得不是很舒服,這尼瑪是理發師套近乎辦卡說的話嗎?那我就滿足你的正確性吧,你說是啥就是啥,讓你,感覺,很舒服。。
我做出思考狀,說:“差不多吧,是的,也算是容易受影響吧,不過還得看什么方面吧,在某些方面我沒什么觀點”,說出這些話時,沒有一點忐忑不安。
-他說:“我說的是吧!”
之后我們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他不找話,我也不會說話,氣氛已經說的比剛見面時尷尬了。
為什么講這兩個故事呢,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想表達,自信的表現是個比較抽象難以捕捉的,就像第一個演講的故事,就可能表現為,在不自信的地方,不希望被別人過多的關注或對比,如果別人過度關注會造成忐忑不安的狀態。一旦別人提出意見,如果不是正向的評價,那么心里就會特別的脆弱,想要去證明自己,告訴他其實不是他說的那樣。
而第二個故事,承認是一個易受影響的人時,是對自己的一個負向評價,對自己的負向評價往往是一個不自信的表現,而在那個實際場景,其實我并未感到忐忑不安,既然你說出來了,那么給你想要的,不想扯那么多。否定自己的正確性,我想也可以是自信的一種表現,肯定別人的正確性,也同樣如此。
我便思考,楊舒平演講與柯潔表達的期望使用中文提問,為什么經過愛國,變成了軒然大波?
就像我選擇參加某個演講一樣,我第一要處理的事情是戰勝自己的恐懼去選擇要站到臺上,接下來,才輪到該怎么準備一個好的演講。
關于,楊舒平的演講話題,我們討論的從不是她演講內容所涉及的觀點,而大部分是在討論她是否愛國?總是要先解決基礎的問題,如溫飽問題,解決不了基礎問題,哪有精力去處理真正的問題呢。
關于,柯潔表達的期望使用中文提問,我們在討論的并不是關于新聞發布會的規范與秩序問題,用什么方式更加合適,如果一個會中文的人給一個只會中文的人提問卻使用的是英語,是否可以建議其用中文提問。我覺得柯潔做的很對,表達出了自己的意見。
為什么我們需要自信,我想至少有這樣一個理由,因為如果不自信,那么在去解決真正問題前,需要先去解決自信的問題。
我們解決自信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四個自信”,要每天喊。就像對著鏡子說,今天的我TMD真JB帥!我肯定因此更加自信了,不然為什么我會昂首挺胸的出門呢。
后記,本想把關于基礎問題愛國的話題放到之三,但暫不計劃寫入,沒那么多為什么,純粹的懶。
轉自我的博客 http://www.keepangry.com/shuping-keji-four-confidenc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