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團
前幾天,在微信里和一位好友聊天,大概因為有些日子沒見了,索性也就多說了幾句。她知道我目前除了自己上瑜伽課之外,還抽空去教別人瑜伽,然后她說起自己的狀態,就是不愛動,年齡越大就越懶了。我問她:你最愛什么?她笑著說:最愛呆著。我反而卻興致勃勃的說:那我回頭開發一懶人瑜伽,你可要如約而至啊!朋友說:你是運動達人,又瑜伽,又寫作的,哪里會懶啊!
我相信關于“懶”這個話題,已經被很多人,很多文章拿來探討,而且每每都深入人心。我之前聽到過最有份量的一句話是:要說人類,沒有什么缺點,唯一的缺點就是“懶”。可想而知,長期以來,普世對于懶的鄙視和批判是毫不留情的。因為我們都認為,懶,阻礙了事物的發展和進步,阻擋了行為更趨于完美的進程,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是我們成為更好自己的最大障礙。然而,我們是否能夠停下來認真的想過,懶從何而來,懶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懶難道沒有誤區和陷阱嗎?
01、懶的誤區
日前在關注一位名叫:一直特立獨行的貓所寫的公眾號,其中有些文章特別引人矚目,比如:《你同學都身價上億了,你還在糾結早晨幾點能起床》、《如果你覺得自己混得還不錯,就讓中介帶你去看看房》、《現在的每一天,都是不進則退》、《曾經那么燃的你,怎么就過的計較,偷懶,得過且過了呢?》……不用看文章內容,光看一下這些題目,你啥感覺?是不是覺得自己太爛了,太懶了,太不思進取了,簡直就是自卑到家了。是的,我跟你們是一樣的心情,每當我看到這些文章的時候,內心竟是久久不能平靜。我去刷個電視劇,一邊看,一邊后悔,我去刷個手機,一邊刷,一邊感嘆浪費時間,我去辦公室天天坐著,一邊看電腦,一邊感覺生命在毫無意義的流逝。
我們難道真得很懶嗎?難道只有你每時每刻都在做著什么,才叫不懶嗎?我曾經認為,全世界只有我最懶,然而,近來發生了一件事情卻讓我若有所思。我一直很敬佩,奉若神明的老師,有一次去她辦的館里參加活動,一進去,便被館里的裝修和布局所吸引,經過館主同意,我便四處逛逛看看。到了二樓,推開其中一間屋子的房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大大的床,床上的被子隨意攤放著,覺知出不妥之后,在徐徐關上門的那一瞬,我仍舊瞥見電腦桌上從上到下的書法紙,撒歡似的充斥在桌子的周圍。
回到開頭我跟朋友之間的對話,在朋友眼里,我并不懶,如同,在我眼里,奉若神明的老師怎么會懶。只是,我們是否能夠接受,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懶的時候和事情,只不過,你看到的勤快和努力,僅僅是一個點,一個面,或者是一種外在的展示和表達。
懶的誤區是別人都很勤快,只有我才是懶的。其實,懶是人類的天性,不可回避,那么,好,此一刻我看見它了,接受它了,大家其實都差不多嘛,我是不是就沒那么自責,沒那么自卑了,然后,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為什么總想偷懶,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02、懶的原因
瑜伽路上的阻力有很多,常見的原因有:孩子小沒人帶,離家遠太費時,下班太累沒精力,怕花錢沒效果,怕堅持不下來,怕沒什么意義……總之,就是怕這怕那,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后,生活依然如此,然后為了平衡失落的內心,只好刷電視劇,刷手機,屏蔽對自我的否定。實在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時候,就看看勵志文、雞湯文、心靈解析、性格分析等等。怎么的,也得找個出口撫慰一下搖擺不定、也無風雨也無情的人生吧。
回顧在練瑜伽的這幾年里,我有無數次偷懶,在寫文章的很多年里,我有無數無數次偷懶。然而時至今日,回頭望望來時的路,竟然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如果說懶當真是融入血液的,可是別忘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愿望也是融入血液的。一個特別強大的向下的力,必然會有與之相匹配的一個向上的力,只有這樣人的能量才是平衡的。瑜伽體式的山式站立,當你的手臂向上舉國頭頂的時候,你的雙腳必須是向下踩地面的。再比如樹式中,右腳踩在左大腿根部,右腳跟和左腿的力也是相對抗的,一個力向外,另一個力必須向內,所以,我們時刻都在尋找平衡之中。而現在的懶是因為你暫時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對抗的力。
03、懶的對抗
Ting說:世界上最甜美的,就是自我肯定,最糟糕的,就是自我否定,這其中,別人的看法都是二等品。對自己的肯定來自于我們不斷的比從前進步一點點,這其中最需要對抗的就是懶。那我們又該如何對抗這份與生俱來的懶呢?
承諾
《狡猾的情感》一書里提到:我們的長遠需求和一時需求總是南轅北轍。比如,我們的長遠需求是經常去瑜伽館練瑜伽,保持身心靈的最佳狀態,而一時的需求往往是到最近的環境好的餐廳享受美食,而非去練瑜伽。通過 “自我承諾”,我們可以在直面誘惑感之前,增加滿足一時需求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就是說自我承諾能夠更好的對抗誘惑和惰性。
獎勵
自我承諾一旦許下,那么就要時刻鼓勵自己。最簡單的做法還是拿瑜伽舉例,比如,我們可以把自己每次練瑜伽的圖片和心得發到朋友圈,任何一個人的點贊和關注都會為你帶來堅持路上的喜悅。別忘了,你的心得感受反過來也是跟老師的連接,當然也是跟瑜伽的連接,而連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旦你跟一個人和事物連接了,那么,這種連接感會為你帶來堅持的動力。
懲罰
懲罰分為外在和內在。外在的當然是如果你半途而廢,那么自然會人盡皆知,也會顏面掃地。最明顯的是你的家里人會對你不能堅持這件事有所表現,無論是表現在言語上還是行為上,對你來說都是一種不能忽視的懲罰。內在的懲罰我認為最深刻的便是對自我的否定了。所以,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動用外在力量的懲罰,你的內在就會自動開啟一套自責否定自己的程序。
融入
即使是院子里的景色分外宜人,你若總是站在門外張望,那你看到的也僅僅只是一片春花,一枝紅杏而已。嘗試把自己融入進去,帶著當下的覺知和專注,才能較全面的感受一件事物帶給你是怎樣的不同。試想,你的周圍縈繞著一群瑜伽人,你很自然的會去感受和看到這樣一群人是如何生活和瑜伽的。融入便會產生共情,而共情會讓你更自如的敞開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