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媽媽正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我一看就知道,由她發起的家庭多邊會議又失敗了。從去年到今年,我媽總共發起了三次關于如何贍養姥姥的家庭會議,結果毫無例外,均以失敗告終。
姥姥在十幾年前干農活時不甚從房頂跌落,幸虧搶救及時保住了一條命,但頸椎腰椎都受到了嚴重損傷。兩條胳膊不能做大動作,走路只能一步步往前挪,走不了幾步就喊腰疼。雖說沒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但也需要有人在旁邊看護。
姥姥一共養育了六個子女,五女一男。按照農村傳統觀念,贍養姥姥的一切事務都由舅舅承擔,媽媽和四個姨也經常前去探望一下,看起來也是和樂融融。
去年表弟生了孩子,舅媽需要遠赴千里之外幫助小兩口看孩子,那么問題就出現了,誰來看護姥姥呢?舅舅是典型的北方男人,油瓶倒了眼皮都不抬一下。他照顧自己就已經很困難了,再加上一個需要專人伺候的姥姥,這難度可想而知。
舅舅一籌莫展地向媽媽打電話求助,媽媽身為大姐,果斷決定承擔起責任,把其他幾個姨媽聚集到舅舅家,共同商討姥姥的贍養問題。
媽媽提出來把姥姥送去養老院,因為姥姥沒有退休金,所以費用由姐妹五個和舅舅一起平攤,算下來一個人每月掏三四百塊錢,也構不成壓力。但這項提議遭到了三姨的激烈反對,她抹著眼淚哭窮,掰著手指頭和姐妹幾個算賬,說自己有多不容易,不知道她底細的還真可能被她精湛的演技糊弄過去。
事實上,三姨家在農村沒錯,但三姨夫在企業工作,每個月收入上萬,一輛十多萬的家庭轎車,她連眼都不眨一下地買了,但就是不肯掏出幾百塊錢來贍養。
眼看媽媽的計劃泡湯,四姨又提出第二個解決方案:雇一個保姆在舅舅家里看護姥姥,該計劃又遭到了三姨的強烈反對。她把脖子一橫,直截了當地說,只要是花錢的事就不要找她。
沒辦法,媽媽又提出C方案,讓姥姥輪流在子女家里住,每家兩個月,這點三姨倒是沒有反對,但二姨跳了出來,說她忙著做生意,壓根沒空伺候姥姥,于是,各項提議都以流產告終,大家不歡而散。
剛回到家,媽媽就接到二姨的電話,二姨上來就說:“大姐,我實在想不通,咱媽又不是沒兒子,憑什么要咱們姐妹來養?”還沒等媽媽說話,她又爆豆子似的說:“我養活公公婆婆是天經地義的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沒有伺候咱媽的責任。”
聽到她這話,媽媽的火“騰”一下熊熊燃燒起來,什么叫伺候公婆是天經地義,伺候老媽沒有義務啊?她深刻懷疑二姨的腦袋被某種動物給踢了,姐妹兩個你一言我一語在電話里吵了起來。
我媽在打嘴仗上面從來不是二姨的對手,被二姨一套套歪理砸的暈頭轉向,最后老媽急了,來了一句“兒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誰不贍養我就告誰。”這下二姨偃旗息鼓了,她在當地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被人告上法庭多影響名聲啊!
能言善辯的二姨用沉默來表達她的反對。自從她和媽媽吵架后,我們已經整整兩年沒見過她了。她不再出席舅舅家的各項活動,逢年過節也沒探望過姥姥。姥姥對此很不滿,跟兒女們抱怨說如果自己有退休金的話,一定不是現在這種局面。
雖然姥姥說的是氣話,但現實的確如此。有退休金的老人,即便生活不能自理,還可以請專人看護或者自費去養老院。而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則可憐得多,他們需要仰仗兒女的鼻息生活,一舉一動都要看別人臉色。
姥姥的情況還算是好的,舅舅主動承擔贍養義務,排除掉二姨,其他女兒們也常去探望,老太太可以衣食無憂。我們常從新聞中看到,有的老人無人照料,死在家里都沒人知道。
在有些兒女的眼里,年長的父母已經成為了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