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早上6點28分,
我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拍攝到的第一張天空照。
那天天空輕度灰霾。
在三十歲第一天醒來的早上,我拉開窗簾,呆坐窗前,出神的盯著外邊。霾并不大,透過隱約的晨光能看見有云朵在飄動。11月的廣州還沒進入冬天,并沒有感覺到寒冷,絲絲的涼意反而覺得有些清爽。
那一刻,我想著是不是要做點什么。
就這樣,我拿起了手機,對著外面的天空,拍下了當時的照片。那張照片灰灰蒙蒙,星星點點,有些粗糙。
盡管如此,
我把它發上了朋友圈。
之后的每天早上,大概在七點前后,我都會拍下當下的天空。
七點鐘的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灰霾,會看到日出。
火紅的圓球還沒露面之前,先把半邊天給染紅。等它出來的時候,一團大火球柔和而溫暖,可以用眼睛直視它而不感到刺眼。像召喚萬物的神靈,它的出現意味著一天的開始,把自身的溫熱不斷投灑到每一個能照到的角落。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只有在海邊才能見著日出。
從發布第一張照片后,不需要鬧鐘,我都能在七點前自然醒來。
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在朋友圈發了55張天空照。
有人說,
每天拍這個有意思嗎?
你是不是特無聊?
拍這個能有什么用?
連續拍了55天,我覺得,做這件事情確實沒什么用。
但是,不無聊,有意思。
我們從小就有這樣的意識,做所有事情,沒有從中得到實際的利益就避免去做。
從我們學習開始,為了考好成績就去拼命學習某些科目,等試考完了 ,學它的動力就沒了,把它拋在腦后,一轉身就忘得一干二凈。
這種從小培養出來的觀念扎根內心,做所有事情前都會想清楚利益得失。在心中設定好一個結果,只要一達到就會就會把堅持做的相關事情撇開,繼續投入到另一種利益目標中。
就像我一個朋友,從來沒有見他跑過步,忽然跑起步來,每次跑完在朋友圈發動態。可是持續兩個星期后,又恢復了常態,沒見他跑了。后面問了得知,原來是他公司最近舉辦員工競跑比賽,贏了年終獎會多發。跑起來是為了拿獎,不跑是因為活動搞完了。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做這樣的選擇,思考著做事情的意義,想著做哪些能給我們帶來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在一個個拼搏的基礎上跑贏身邊的人。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你要是做些利益上得不到回報的事會被覺得是傻逼,認為是在浪費時間。
可是生活不是競賽。
生活是你對這個世界的體驗。
拍天空這件事情就體驗的方式之一。
很多人帶著某些目的去跑步,看書,學英語···最后也沒能得到多大的作用,因為這不是他真真喜歡的,做不長久就會丟棄。
反而是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用心去做的,才不好會半途而廢,對自己也才能有所得益。
希望你能在生活里為自己多做些這樣
沒有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