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男朋友嗎?
有的。
叫什么名字?
你也認識,阿國。
呆呆的那個阿國?
阿國和蓮青,從緬偷渡入泰的第一天就認識了,一個是想在曼谷掙夠一百萬泰銖然后回家開服裝店的男孩和一個想要在城市里尋求一紙身份的女孩。各自擁有樸素的夢想,卻又都執著地認為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才是擺脫當下困境的最佳選擇,兩個人在一起有些勉強,勉強得電影里最浪漫的鏡頭是在兩個人在潑水節上尬舞,這也是電影里唯一一次,他們的臉上有笑容。
整個影片充斥著長鏡頭,沒有背景音樂,與其說在看電影,不如說在看一部紀錄片或者在看別人的人生,也在映射自己的生活。
異國他鄉,沒有身份,工作只能在郊區工廠或者城里的小飯店,面對掌握“權威”的人只有無力妥協,辛苦掙來的積蓄被人騙走也無法追回。一張證件拿不到手,一個開服裝店的夢想還在未來。
阿國的想法很簡單,他想在曼谷掙夠100萬泰銖,回緬甸開一家服裝店,從中國批發服裝回去賣,這個夢想在很多人眼里渺小得不值一提,對他來說卻是可期的未來,曼谷郊區工廠里的工作能支撐起他這個小夢想。
對蓮青來說,她一直在尋找城市身份的認同。能留在城市里,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是她的夢想。郊區的工廠能掙更多的錢,但是她寧愿在市中心的小餐廳里洗碗也不愿意在郊區臟亂的工廠里工作。
“證件”是在曼谷工作的入場券,從來到曼谷的第一天起就,她就盤算著如何能辦到。被騙兩次依然不死心,最后為了這張入場券不惜幾乎毀掉自己的生活。
我們不用浪費錢來辦證件,又用不著。
用得著,有證件的話我們可以換比較好的工作,我們在存多一點錢。可以去弄泰國護照,如果有泰國護照,要去其他地方也不難。
其他地方?去哪里?
臺灣。
去臺灣還不是打工,有什么差別?
拋開演技,單單只看劇中人物的生活軌跡,大部分人過得未必有他們糟糕。但生活里漂泊的影子卻在他們的鏡頭下時時閃現。
遠道而來身影奔忙在城市的街巷,有些并不是為了多遠大的理想。只是為了多一點薪水,多一點機會去實現自己“開服裝店”這樣可期的夢想,或者去獲得這個城市的“入場券”,不想讓城市偷走自己大好的光陰最后卻又無情地拒絕他們扎根城市的夢想。
電影的結尾,阿國騎著電動車在蓮青的住所樓下轉了一圈,又開走一段距離,停下,點上一根煙。煙罷,回頭,翻墻,爬梯,開窗,再見,瓦城。
電影以一種殘酷的方式收尾,但生活未必會如此殘酷。因為歷經風雨之后,我相信大多數人心中仍有樸素的“夢想”。
因為生活,是再見不了的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