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是雨季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朋友圈里隔段時間就會出現這樣求助的信息。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看不起病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一場病痛,足已把一個家庭壓垮。
水滴籌,愛心籌,輕松籌……這些公益性平臺的出現,似乎成為了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的救命稻草,這是唯一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活命機會。
從小到大,看過太多,聽過太多沒錢治病,等著死亡的故事。幸福的人都一樣,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說到底,在社會醫療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老百姓是真的病不起。能拖則拖,能忍則忍,實在拖不了了,忍不下去了,才去醫院。能吃藥的就不開刀,能不住院盡量不住院,只為節省那一點錢。
這些錢可能是孩子的學費,可能是家里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柴米錢……
每家醫院每天似乎不約而同地上演絕癥帶來的人間悲劇,作為人,唯一能做的只有跟病魔努力抗爭。
去年一部影片《我不是藥神》火爆各大影院,也是這部影片,讓我了解了一種病:慢性粒白血病,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沒有辦法根治,只能靠藥物控制。
這是一部取材于真實故事的影片,片中的小人物好像就是生活中的我們,努力工作,為家人,在逆境中不斷掙扎。
主人公的原型叫陸勇,原本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有自己的事業,生活本來可以朝著正常的軌道運行,沒有想到在2002年的時候查出得了慢性粒白血病。在等待合適骨髓的過程中,只能靠一種叫格列寧的藥物來維持身體的基本機能。
可是這種天價藥物讓人望而卻步,陸勇后來發現印度有仿制格列寧,于是通過一些非法渠道把仿制格列寧出售給國內的病友。
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陸勇以銷售假藥罪被警方逮捕,最后無罪釋放。
陸勇說: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商人,我只是一個白血病人,一個普通人而已。
是啊,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們都要走過生老病死這個過程。
去年伯父得了胃癌,晚期。在醫院1個星期,除了農保可以報銷的那一部分外,自費了將近5萬,他說的最多的就是:我不治了,不想把整個家都拖進去。看著流水的賬單,伯父再也待不住了,他心里清楚的很,這種病,死亡只是早晚的事情。與其這樣,不如回家保守治療,給自己留點喪葬費,不要連死都死不起。
三個月后,伯父還是去了。在火葬場,看著伯父一點一點被大火淹沒,最后成了一堆粉末,我淚眼婆娑。人生的最后一站終歸是要走到這里的,只是早與晚的事情。
媽媽曾經也跟我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有一天,她得了絕癥,就不要治了,那是一個無底洞。你一個女孩子,承受不了這些,媽媽不想那么自私,毀了你的生活。
我當時的感覺特難受,特揪心。中國所有的父母大抵都會為子女考慮的吧。
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國家能夠盡快改善社會保障制度,不要讓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不敢生病,害怕生病,到最后,連死都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