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會長大,會離開家,離開身邊熟悉的人,去到陌生的地方,認識陌生的人。
小時候,爸媽外出工作沒有時間照顧我,把我送到外婆家讓外公外婆幫忙照顧我。外婆家,交通不方便,外出的途經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和一條鐵皮船。但即使是這樣,也讓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記憶中的外婆家,是在一個小山村里,那里的人們淳樸、友好,大概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寫的差不多吧。
每天早晨,各家各戶的煙囪開始冒出了炊煙,常常都是外婆在灶后煮飯,外公燒火,去離家不遠處的水井挑水。忙碌的一天就從那一縷炊煙開始了。外婆總是在飯快熟了的時候叫醒我,迷迷糊糊的我拿著牙刷慢慢的刷,外公這時總會說:“貝貝,你快點呀,吃飯了喲”,而我總是含糊不清的回答著:“嗯,嗯”。等我刷牙洗臉完了之后,桌子上已經擺好了早餐,外公外婆已經在等我了。早飯吃好后,外公外婆就開始收拾收拾去地里干活了,晴天的話,他們都會問我,去不去地里玩,下著雨的話,就不會帶我去了。而我有時候會比外公外婆還要出門早,都是后面的小伙伴一喊我,匆匆的吃了飯,就跑的不見人影了。村里的小孩子并不多,但是通常都是四五個人大家在一起玩。有時候可能是待在某一個人家里,大家圍在一起,看一部好看的動畫片。也有可能跑去竹林里去爬竹子,去沙洲上玩沙子。那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的,每天都是玩的不亦樂乎。
快到中午的時候,家長們忙完回來了,而我還在小伙伴家玩的不愿意走,這個時候他們總會讓我留在他們家吃飯,外公外婆也不會因此而責怪我。在這個小山村里,所有的鄉鄰都是有點親戚關系的,就算沒有,也沒多大關系,大不了下次就讓他孩子來自己家吃就好。還記得好多時候,路過別人家門口,我都會甜甜的喊著:“爺爺奶奶,伯伯嬸嬸”。他們都會拿出家里的吃的塞給我,要不就拉我進去吃他們釀好的甜酒糟。依然記得有一次,下著大雨,姑婆家殺了豬,過來喊外公外婆去吃飯,那時候家里的飯已經做好了,外公外婆就說不去。姑婆沒辦法,就說讓我去吧,外公外婆也不愿意。那時候小小的我說:“貝貝去,貝貝又吃不了多少”。長大后在聽起大人們說這樣的話,總是不由得笑了起來。
但是,韶華易逝,我離開了那里。即使每年暑假、寒假還是會回去,但總覺得哪里不一樣了,或許是外公外婆兩鬢漸漸出現的白發,原來還是活潑可愛的小狗現在已經露出了一種滄桑的感覺。那些矮小的泥房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只剩下了一個角,記憶也慢慢的模糊,再也記不住它們曾經的樣子。
對于兒時的伙伴,再也沒有幼時的親密無間,(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都是男孩子,而我是女孩子)。現在想起來,他們好像就消失在記憶的長河中了,再也沒有任何聯系。記得這樣一句話,有些人只能陪你一段路,剩下的路要自己去走。
那兩種通往外界的途經,也慢慢消失不見。那條小山路,因為修高速公路的原因被截去了一段。而那條刷著紅色油漆的鐵皮船,也因為一次事故再也找不著了,一個童年時印象特別深刻的哥哥,也在那次事故中丟了自己的生命。河水也漸漸干涸,只剩下一座小橋,連接著與外界的聯系。
現在老家已經沒有人住了,只是偶爾還會回去一次,村里也沒有多少人了,都在外面買了房子搬走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回去,不知道下次回去的時候,是否還能記得回家的路。
記憶慢慢模糊,但是那種感覺不會消失,永遠記得那段光陰。成長是無法避免的,聚散不是由我們決定的。
謹以此篇文章紀念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