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一種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只要領導安排的事情,加班加點保證完成,但是一般公司有重要的事、升職的事都輪不到他;有一種人埋頭鉆研、工作質量非常高,是領域的專家,但是一般他做的東西領導都不怎么知道;還有一種人領導安排的任務能完成,質量說不上很高,但說得過去,很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揣摩別人的想法,利用周邊的資源。與按部就班的人相比,他很靈活,經常能有一些奇思妙想,與埋頭苦干的人相比,他很會和別人合作,搞好與他人的關系,所以往往最后一種人公司有好事能輪上他并且大家還服氣。不能說第一類人和第二類人有什么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只是他們缺少了一點聰明工作的方法。俗話說,既要埋頭干活,也要抬頭看路。那么,如何聰明地工作呢?
一、什么樣的心態是合適的?
1.???? 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華為工作法》當中,作者提到,任正非曾經和那些掃地的阿姨聊天,他們都顯得很自信,笑著表示:如果沒有自己的勞動,那么員工們恐怕就找不到一個干凈的地方上班了。生活中我們也能處處見到這樣的人,我兒子幼兒園的保安,每天上班都是西裝筆挺,他能叫出幼兒園一百多個小朋友每一位的名字,每天早上第一時間給所有的孩子們微笑說早上好。曾經坐過一個出租車,司機師傅帶著白手套,上車了熱情的打招呼,下車主動給開車門拿行李,臉上的笑容能夠看到他很開心并且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任何一種職業,任何一個崗位,既然存在就有其本身的價值,都值得尊重和鼓勵,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是能夠持續工作、專注工作和快樂工作的前提。
2.???? 不要期望速成。日本做茶道的人能專注這個行業幾十年,從洗壺到最后品茶一共十幾道工序,不緊不慢,踏踏實實,因為有這樣的專注和踏實的精神,日本茶道才世界聞名。提起德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工匠精神,現在世界上中高端的車輛品牌幾乎都是德國的。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切都是積累的結果,速成的事有,但是很少且不容易長久。
3.勇于嘗試。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人的本能就是回避和退縮,但是只有勇于嘗試,不斷的拓展自己的領域,才會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多一個生存的機會。比如面對領導安排的新任務,第一反應不要說“做不到”。雖然這個事情我沒有做過,不過我可以嘗試一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不去試怎么知道做不到呢?沒有人天生就會的,在人工智能出現以前有人會人工智能嗎?在有飛機之前人們會駕駛飛機嗎?一切都是在不斷的嘗試當中去實現的。
4.???? 保持競爭精神。職場不同于家庭,在家庭當中要避免陷入權力斗爭,而職場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只有最強悍的人才能為自己爭取到生存的空間,任何遲疑畏縮、恐懼、不專注都會導致失敗,保持過人的競爭意識,保持持續的競爭精神才是最好的生存模式。這種競爭不光是與他人的競爭,也包括了不斷的超越自我。
二、聰明工作的方法
1.???? 日常事務工作方法
1)明確目標。
無論做什么事情,先明確做事的目標,確保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已經很普及了,無需多說。然后再想辦法把事情做正確,也就是先想清楚5w1h(哪些人做?做什么?做多少?為什么做?在哪里做?如何做?)。
2)關注并調動身邊的資源。
這個事情別人做錯了嗎?有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除了我自己完成外,其他有沒有可以幫助我的人?……聰明的工作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干,也不是投機取巧,而是怎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調動身邊的資源。
3)???? 積極回應,及時匯報。
領導布置任務時,為了防止自己聽錯或者對領導的意思理解有偏差,除了要現場做記錄以外,同時要復述領導的要求,一方面是對領導的安排是一種回應,另一方面是確保做正確的事。
在《華為工作法》中提到,職場中,最重要的不是員工做了什么,而是讓領導知道員工正在做什么,或者說知道員工做了什么。特別是只知埋頭苦干的員工,一定要及時匯報自己的工作動態和成果。原因是領導或老板永遠希望掌握整個工作流程,尤其是員工的工作進度,因此作為員工我們要經常向上級主動匯報工作總結、工作進度和突發情況及處理進度等。
4)拒絕拖延。1876年2月14日,貝爾申請了電話專利,在同一天,另一位發明家格雷也向美國專利局遞交了相似的專利設備申請書,但是因為比貝爾晚了幾個小時而痛失電話發明權。效率就是金錢。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作者講到:拖延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在的恐懼,害怕做不好;另一種是外在的恐懼,過分在意外在的評價。我認為還有一種,就是沒做之前就感覺困難比天大。對于第一種往往是追求完美。我們要改變自己追求完美的觀念,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學會忍受不完美、忍受缺憾、忍受問題才能避免拖延,提高效率。第二種在討好型人格中比較常見,別人的評價幾乎等同于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所以特別不能忍受有一丁點意見或建議,這種情況就要想辦法自我成長,讓自己的人格更強大。第三種困難比天大的情況,最簡單的技巧,先去做,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先記下來,做完了容易的再來解決這些困難。
2.???? 管理方法
1)? 面對改革。
在《華為工作法》中,任正非提出了“慢慢切大象”的改革理念。他認為任何改革都要小步驟地進行,不要直接去損害反對者的利益,也不要直接下猛料,而應該采取一些更具彈性和更加開放的方法慢慢解決問題。
同樣,在這方面華為提出了“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的理念。面對新的體系和方法,先全盤接受,試用一段時間之后再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最后留下來的就是適合企業的東西了。當然,固化的方法華為提出的是“四化”管理,就是職業化、規范化、表格化和模板化。詳情可見《華為工作法》。
2)? 關于合作。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面有一群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每去一個老師都會被“整”走,甚至有老師眼睛都被弄傷了,沒有老師肯去教這群“池底“學生。直到來了一名懷才不遇的老師馬修,他用音樂改變了這一切。孩子們有了共同的目標,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這個電影告訴我們的是,要讓大家形成合力,就需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除了有共同的目標之外,人才能力最好互補。一個團隊當中各種能力優勢和各種性格的人都存在才會發揮最大的優勢,產生1+1>2的效果。
共享機制的建設。任何公司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共享機制的建設可以讓合作更便捷。比如羅胖的“以項目組織的去中心化團隊”就是一種人員、資源共享模式。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在用互聯網辦公、學習,這就是一種資源共享……
3)? 培養人才。
《三國演義》一開始蜀國人才濟濟,后來卻被曹操打敗,個人感覺很大的原因也在于后繼無人。不但后主無能,文將武將當中能像當年關羽、張飛、劉備、諸葛亮、趙云等這樣的人才已經很少了。所以作為領導者,做人才梯隊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何做呢?摩根先生的總結是:
A.???? 壓一定的擔子。
B.????? 授權。
C.???? 合適的職位設置。
D.???? 定實實在在的目標加上有一定困難的宏偉目標。
三、如何自我成長?
1.記住自己是普通人。追求優越感的目標讓我們總覺得要和別人不同,要優于別人,高于別人。所以常常喜歡炫耀,說話做事容易偏離方向。在《摩根寫給兒子的32封信》當中,摩根告誡兒子:“人的失敗,往往起因于那種炫耀自己的心理。因為任何人都有理想,也可以說是夢想,但其中也存在著驕傲,想對社會大眾夸耀自己的成就,這種心理不論多大歲數還是會有的。我認為人生的失敗,全部都是從炫耀中萌芽的。”很多一夜暴富的人無法留住財富,成功的人守不住底線,往往是外在的東西讓他忘記了自己。所以,記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摒棄炫耀的心理,踏踏實實的工作。
2.???? 勤于思考。
勤于思考的好處不僅利于身體健康,也利于思維的活躍和反應能力的增強。《六頂思考帽》《你的燈亮著嗎?》里面都有很好的思考方法。
這里介紹對我自己比較適用的《零秒思考》方法:
1)???? 將一張A4紙橫放于面前。
2)???? 每張紙寫一個主題。把主題寫在左上角,可以是任何事情,腦海里浮現什么就寫什么,不要猶豫。比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自己目前最想做的事情、對最近看過的一本書的感想。
3)???? 一頁寫4至6行,每行20至30字。
4)???? 寫每張紙所用的時間控制在1分鐘以內,寫字較慢者可以適當延長一下時間,但也不宜超過2分鐘。
5)???? 每天寫10頁。
3.???? 不斷學習。
學習什么呢?首先要補長,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其次要向對手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向身邊的人學習更好的工作方法和如何做人做事。再有就是補短。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讓木桶的短板不斷變長。最后就是多看雜書,防止片面思維。
4.???? 自我反省。
摩根先生說“防止失敗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反省和檢討”。對于自己犯下的過錯,要接納、原諒同時也要記住,總結經驗和教訓。不過于看重他人的評價但是學會從他人的反饋中看到自己可以成長的地方。
總之,聰明的工作在于正確的心態,良好的工作方法以及不斷的學習、思考和成長。摩根先生的一句話很適合作為文章的結尾,那就是“堅持下去,只要方法沒有錯誤,你就不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