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了想,我似乎想不起來自己有什么堅不可摧的原則,聽起來有點可悲,尤其在了解了這周內容之后,從前是不知,以后不能再裝不知了。
馮唐有本書說,人要有一個堅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易被風吹散。這個“核”與價值觀應該是相似的吧?那與原則呢?這么說來,價值觀與原則的區別呢?價值觀可以隨著成長的打磨不斷改進,并非一成不變,那原則呢?是不是也是這樣呢?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的特別清楚,只是知道二者均決定著一個人的選擇,而選擇,不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無時無刻不在做的嗎?學到現在,選擇這個詞越來越重要,它貫穿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如果把一個詞精細地帶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去分析總結每一件小事背后的反射,真是有些細思極恐的。
有時候會害怕面對那個真的沒有那么努力或者說方向不夠明確正確的那個自己,這樣笨拙的自己與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相去甚遠,這漫長的路上只有自己能陪伴鼓勵自己,放棄是很容易的事,真正難的,是能一直寵著自己心中的那個期待,并去慢慢到達。
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外人看起來可能是老好人,誰都不得罪,但只要跟他相處了以后,多半都會為這種沒有原則而頭疼。這樣的無原則與擅長人際關系并非同一概念,如果你企圖討好所有的人,那么你只會得罪更多的人,這么做的時間越久,越會喪失自己。小孩子天真無害,易哭好哄,在沒有形成自己的原則之前,只有對這個世界的善意,成為大人以后,各有各的性格和棱角,看起來是個性,大部分屬于沖動,能理智地趨利避害打磨自己的時候,一定已經經歷了一些事情,懷有赤字之心是好事,但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形成的那些原則,不管你能不能講明白,那已經成為你的一部分。
一條原則融入到我們的行動中,就像一個習慣的養成一樣,是一件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的事,而這個過程必將伴隨著大量的重復練習和復盤,今天遵守了哪些原則,違背了哪些原則,哪些原則需要修改,哪些原則需要加強,都是隔三差五需要好好梳理一遍的事情。
原則可以變通嗎?可以因人而異嗎?
假如生活中的一些原則會破壞與親近的人的關系,但是對其他人沒有影響,這樣的原則要改變,還是要放棄?若是原則與日常生活有沖突,那么哪個更加重要?有沒有可比性呢?這個問題依然得不到答案。
可有原則比沒有原則強,有零碎的眾多原則比只有幾個原則強,有系統的原則比有零碎的眾多原則強。今天下午參加了讀書會的線下活動,幾位老師做的思維導圖的分享,很精彩,如果把人的思維無限地去發散,慢慢這些節點會產生碰撞,呈現未知的驚喜,人的邏輯需要培養、完善,形成自己的體系,這個過程中的收獲不止一點點,我想,一個人的原則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挖掘出來,從你做的每一件小事中呈現出來。
就像文中提到的制定原則的幾個基本原則:這個原則既然這么重要,那它意味著什么?如果我堅守這個原則,那么有哪些事情是我不能做的,哪些是我必須做的,不得不做的?在我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在我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什么?在長期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我吃了哪些虧,得了哪些便宜,總體上的得失如何?多問自己幾個問題,許多答案也許并沒有那么復雜。
李笑來老師的原則可供參考:永遠只選擇鼓勵他人;絕不與他人公開爭吵;相信試錯常常是進步的唯一途徑;相信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長期保持耐心才能看到最后的結果;做了再說,而不是說了也不做。
更重要的是,上述原則他一直在踐行著,并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傳播給更多的人,認同的人為此鼓掌,不認同的也許也有,但這不妨礙想獲得更多成長的人參考學習。這個專欄里的概念也與此大大相關。
價值觀是處理與這個世界的關系,而原則是處理與自己內心秩序的關系,我們最終想要的其實不僅是財富自由,我們希望通過它讓自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但是如果沒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即便給你再多的財富,你也會將它們揮霍一空,沒有辦法獲得幸福。
世界有世界的規則,人有人的秩序,真正能夠做到與世界相處、與自己和解,你對生活熱情相待,它大概不會總與你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