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美院:從廢舊糖果廠到文創園,這里為何“不可復制”?

原帖地址:https://new.qq.com/rain/a/20200630A0RN2G00
天福美院:從廢舊糖果廠到文創園,這里為何“不可復制”?
一個院子,一群人
正在譜寫一條老街的新可能

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子欄目

“Insight of Urban Renewal · 識城計劃”

隨著城市化過快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城市更新”的話題在不同的場合被頻頻提及,它被視作人類對未來城市的想象,也是打破城市固有模板、激發城市活力、改善人類生活的重要舉措。

當人們將更多目光投向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建筑肌理與業態創新中時,我們將從媒體視角出發,持續探訪、記錄有價值的城市更新實踐案例,也從參與者的角度出發,對話那些擁有專業見解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學者、建筑師、運營者,以及投身城市更新的多方人群……

共同探討城市更新的意義、它在更新什么、又是如何更新以及更新后有何變化等話題,希望為城市的未來規劃提供些許參考路徑。

· · ·

以創新思維與視角,

探索和記錄當代中國城市的更新進化。

享有“中國博物館小鎮”之美譽的安仁,如今,以其沉淀千年的歷史底蘊和安寧淳樸的街區氛圍吸引了一些藝術家、文創者在此扎根。

這里新舊文化融洽相處,創意和年輕的生命在源源不斷地噴發活力。安仁的文化“肌理”也正向著多維度發生變化。正是在這一方水土的滋養下,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長著。

“天福美院”則是其中一根正在向陽攀升的綠藤。

我想用“神奇”一詞來形容它:院子里面藏著早已遠近聞名的傳統染坊;可以承包所有家居定制的木工坊;不失一線城市精致的咖啡店;已經開了幾家分店的“故市商店”……他們各自主理人的身份標簽也很多樣,設計師、插畫師、攝影師、策劃大師……

神奇之處就在于這一群來自天南地北,本沒有任何交集的人,靠著直覺和眼緣,或許還帶著些熱血和沖動勁兒,陰差陽錯地在這個院子相遇、生活,最終組成了“天福美院”現在的模樣。

· 天福美院沿街門面

院子位于安仁天福街148號-158號,也稱1458文創園。雖然與鬧市街區僅是五分鐘的距離,但卻剛好不偏不倚地躲開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 院子入口

進入院子,首先看到的是一棵枝葉繁茂的使君子。再遠一點兒,院壩里幾棵大樹相映成趣,樹下則隨意擺放著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夏日,他們在樹下圍成一桌吃飯;

冬日,他們在這里圍爐篝火、彈吉他、喝酒聊天……一旁是院子以前就有的水塔,滿滿的工業風里還印著七八十年代的大紅雙喜字,在這里綠植與花隨機搭配,錯落有致,肆意生長。

· 院內一隅

在擁有蕓蕓創意園區的成都,其中也不乏很多由老建筑、老廠區改造而成的創意園區,但這里卻算得上獨樹一幟。

凡是到訪的人都會被院子特有的氛圍所感染,“滿院星河”、“一身煙火氣”、“詩與遠方”,這些都是訪客們頻頻用來形容他們的詞語,聲稱不可復制的他們到底“豪橫”在哪里?

故事很長,建議自備一杯酒,聽他們娓娓道來。

民藝傳習館的“戰略轉移”

老舊糖果廠的重煥新生

天福美院現在所處的地方,最初是一個老舊的糖果廠,閑置后被私人買下當過一陣的養雞場。直到它迎來了最早的住客:王大爺、小曼、佳偉、糖糖、馬桑和小武哥。院子的命運才被真正改寫。

還未搬進這里之前,他們在安仁老街上的“民藝傳習館“做著活兒。老街叫樹人街,“民藝傳習館”就在街口的一個四方大院內。院里住著篆刻、釀酒、刺繡、染布、燒陶等各種手藝人。

當時的“民藝傳習館”的盛景,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院落一時縱橫捭闔,中西交匯——民藝嘉年華、大地和聲、非遺展、北京設計周,黃永松到訪,臺灣民藝交流行......”

· 圖為“民藝傳習館”以及舉辦的活動。圖源網絡

人生總是如此,跌宕起伏。2017年,傳習館運營困難,投資無續,但生活還得繼續,當初的這些手藝人們迫于生計,大多各奔東西。

最終留下來的人,他們決定退掉四方大院,搬到了車馬稀疏的天福東街——老舊糖果廠的遺址。在空間改造上,他們并不主張大動干戈。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保留老建筑的古韻,一點一點地加入新的構思。今天空了染個門簾掛上,明天閑了裝個窗框……

就這樣,曾經破敗不堪的院子,在他們的手中慢慢地變成了既有溫度又有藝術、生活氣息的院落。

·左滑查看更多圖片 院子在眾人的努力下煥然一新 (院子的翻修和打造離不開生活在院子里的每一位小伙伴,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構思,一點一點地讓它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院子也是每個人對理想生活地的“產物”。)

由此,也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探個究竟。在這個院子里安定的他們是什么人?為何他們會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給老舊糖果廠帶來新生的他們又與“天福美院”繾綣著怎樣的過往?現在來為大家一一揭曉。

早期住客1號

王大爺

二盧艸堂篆刻工坊主理人

王大爺和很多江湖片里的長者一樣嗜酒,聽說前一天晚上和馬桑喝酒聊天,一直到了凌晨四點才回房休息。這是他的日常,每個正午時候他往往都還在酣酣大睡中。于是乎從我到訪到離去,我都沒有見到王大爺。這讓我更加確信他是一位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江湖上對他的傳說大抵是,年輕時候的他曾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元老之一,這個公司在那時可以算得上是叱詫風云,日進斗金。但由于一些原因,王大爺主動出局,從此遁入江湖。經朋友介紹,他入主“民藝傳習館”,在這里做起了策劃。大家都說如果他當時沒有選擇離開的話,可能現在身價不菲。但是他卻放下了城市的浮華與喧囂,名與利,選擇在這里過著質樸和安寧的生活。

目前,王大爺是院子里二盧艸堂篆刻工坊的主人,算得上是整個院子的“酋長”,更像是一個精神領袖。由于經歷過風風雨雨,以及他窖藏的人生智慧,所以他也是整個院子的“解憂雜貨鋪”。院子里每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大小事,總能在他這里找到答案。

早期住客2號

小曼

青紅染創始人

小曼是青紅染的創始人。在大三那年,她選擇休學了一年。“當時只是想著自己畢業后不能每天擠公交、地鐵上下班,并不知道真正想做什么,所以希望停下腳步,去尋找一下方向。”

休學那一年里小曼花三、四個月來賺路費,然后一個人背包去了昆明、麗江、大理、香格里拉、成都——那些當時她所知道的以慢生活聞名的地方。

在那期間,她當過奶茶小妹,也曾和許多流浪在大理麗江的手藝人扎堆,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很喜歡這樣自由的創作狀態,但目前的自己卻不知道要做什么事來支撐這樣的狀態……”

學習服裝設計的她,13年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畢業后的小曼沒有很快踏入社會,而是去到了杭州一個種茶的村里。半天時間教畫畫,半天時間留給自己做喜歡的事。也是在那段時間里,她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向往——開始游學草木染技藝。2014年,她來到安仁,成立的青紅染工坊也在“民藝傳習館”內。她在這里一待便也有了五六年之久。

早期住客3號

馬桑

故市商店創始人

早期的馬桑和他所在的花肆花果酒團隊屬于“民藝傳習館”的釀酒業態,在“民藝傳習館”的院子里辦公。馬桑是一個十分感性的人,但是他的感性中又夾雜著一股理性,似馬的韁繩一直牽引著他。這一條韁繩也是他早就為自己規劃出的一條路——經商。

在“花肆”之前,馬桑到處漂泊。07年從川師畢業,學法律是為了經商以后自己能看懂合同以及法律條款。去寧波讀研也是為了更便于經商。研究生畢業以后,去到北京一家國企,每天在建筑工地的彩鋼板房辦公室里,起草和審查工程合作。因雜志上的一篇文章點燃了他創業的火苗,于是他又回成都與微博上結識的人開始創業。

他們創辦的”山貨集“賣山貨做電商,將大山里最干凈、無添加、無污染的食材經過親自挑選之后放到網上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釀酒市場,于是開始親自釀酒出售。同時馬桑憑借自己內心里的那股文藝勁兒,為每一款酒都寫了獨有的故事,他們的酒主打女性市場,曾經被這樣寫道“他的酒他的故事,俘獲了3萬女性芳心,月收入頗豐”。

· 釀好的酒在大缸中發酵

· 圖為當時花肆花果酒團隊的產品。馬桑給每一種酒都取了一個女孩的名字,并配上一段小故事。“十五度的玫瑰清酒叫‘肆月’,原型是電影《臥虎藏龍》里那個熱情執拗的小龍;茉莉清酒叫“莉莉安”,是一個聰慧討喜、樂天知足的姑娘;而桃花清酒叫“桃宿”,講述的是馬桑和他夫人的愛情故事。”

現在的馬桑和王大爺早已從當初簡單工作上的往來變成了經常聊天聊到凌晨三四點的忘年交,馬桑和小曼也從青澀的戀愛中走向婚姻,并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馬小逗。馬小逗因為是這個院子里的第一代,被大家戲稱為未來的“董事長”,由于年齡尚小,所以暫且稱為“不懂事長”。

· 院子的“不懂事長”馬小逗

早期住客4號

小武哥

五匠木作空間主理人

繼王大爺、小曼和馬桑之后,來到這里的是小武哥。小武哥原本是和王大爺同屬一個公司,那個時候的他是一個程序員,后來因為女友想嫁一個木匠,便從此改行做起了木工坊。最開始木工坊選址在三圣鄉,后來因為擴建的原因便不得不另尋別處,在王大爺和馬桑的忽悠下“我們這里地兒大,租金還便宜”,于是就將小武哥“騙”到了安仁來。

· 木工坊體驗活動

聽說小武哥學醫出身,曾是搖滾樂隊的一員,還出過專輯,時常一天工作完,小武哥就拿著吉他在院子里悠閑地彈起來,可以說音樂是他最大的愛好。不光會彈吉他,小武哥還會自己做出一把吉他來。可謂全能的小武哥在這里不斷地產出樂趣與才華。

· 正在做吉他的小武哥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們早期的經歷和這個院子還挺相似的,一路顛沛流離,直到穿過一次次的暴風雨,才得以成今日模樣。

可以說直到遇到了他們,糖果廠才真正重獲新生,也可以說在他們踏進老廠房時,關于“天福美院”的故事才正式開始了。

天福美院里的新生力量

組成了另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里正在醞釀著一個“小江湖”。在一種很微妙的吸引力下,院子里有了越來越多對味的新人入駐。

現在的這一方院子里,正在經營著幾個創意“工作坊”。在這里美和創意是第一生產力,這里演繹著城市之外,鄉野之間的另外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而這種精神層面的富足,讓這片土地開始滋養年輕的生命。

一群熱愛美,熱愛生活的年輕人正在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在這里經營著“小而美”的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每一個人,才煉就了今天的“天福美院”。他們之間有著超越血緣之間的親密和默契,那么這些新來客是誰,具體在做著什么樣的事情呢?

青紅染

十年,從師生到朋友再到合伙人

· 昔時與現在的小曼和佳偉

之前已提到,小曼是青紅染的創始人。可能很多人來到院子都是慕青紅染之名而來。染坊取名自然色中的青、紅兩種顏色。目前的主理人是小曼和佳偉。

今年是小曼和佳偉認識的第十個年頭。二人初識時,是在藝考班。小曼當時讀大二,在藝考班中兼職當色彩老師,佳偉剛好是藝考班里的一名學生,認真用功的佳偉最終考上了湖南師大。這時的二人已不再是師生,成為了遠距離的朋友,偶有聯系往來。

· 初識的小曼和佳偉

佳偉從小在山里頭長大,對自然有著本能的熱愛,青紅染做著一件與自然和美息息相關的事情,這吸引著他。大學期間,他都會利用寒暑假從長沙到成都,在青紅染呆上一段時間,是學習也是玩耍。

其實佳偉也算得上是院子里的資深住客。他之前間斷性地參與了“民藝傳習館”,三年前也同留下來的人一起搬進“天福美院”。 佳偉說,在他來到這個院子,看見那一排具有日式風格的房子時,他在心里就設計好了染坊的藍圖,并且有了一種“我就是屬于這里”的歸屬感。

· 2015年的青紅染教室

· 現在的教室以及正在上課的佳偉

如今青紅染的模樣,同整個院子一樣,都是在搬過來之后一點一點設計收拾出來的。在這里你可以體驗染坊,親自為親人或朋友染上一件衣服,還可以在裁縫店縫補“舊時光”定制新衣。

· 工作中的小曼和佳偉

在小曼有了馬小逗的那一年里,佳偉在幫忙著打理染坊所有的事情。在這期間,他把研究生畢業推遲了一年,騰出更多的時間打理青紅染。佳偉的生活囊括了設計、攝影、畫畫、唱歌、寫字、做菜、插花、染布……樣樣拿手。這本就是他——無論在哪兒都可以把自己活美了的人。

· 華南師大在“青紅染”的體驗課

· 展覽

· 裁縫鋪里的師傅都是本地從業20多年的老裁縫。除了體驗染坊,還可以在裁縫鋪舊衣縫補、愛衣復刻、量體定制。

· 插花的佳偉

· 佳偉的畫。佳偉說他閑時就會畫畫,靈感都是來自鄉村田野里最自然的東西。畫自己喜歡的畫,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他終身追求的信條。

佳偉有一個稱號——大院里的小太陽,開朗的他總能給人迎面而來的熱情和能量。我初見他時,他正在教人染布,他的熱愛與堅持,從他指甲蓋上因長時間浸泡而殘留的藍色染料就可以看出。

· 青紅染外景

“冬天的染缸會休缸,就像人一樣需要休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按照大自然的順序去生活,自然生長便也是我們想通過青紅染傳達給大家的生活理念。”

故市商店

來自故鄉的市集,這里有酒有故事

· 2019年初的“故市商店”

“故市”寓意來自“故鄉的市集”,雖然叫做商店,但并不如傳統的商店一般販賣零食,柴米油鹽,生活必須品等等。這是一家集餐飲、特色花果酒、農創電商、社區團購為一體的新餐飲小店。目前的掌柜是小花。

· 開在“故市商店”里的“建筑設計師論壇”

在故市商店,馬桑把自己的創業積累都融進了這家煙火小店。你能看到他第一次創業“山貨集”的影子——食材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優特色產區,菜品穿插融合各派菜系,就餐完更有文創農產品手禮可以帶走,或者郵寄。

店里另一大特色是可以喝到十余款精釀花果酒,這來自于馬桑的第二次創業經歷。還是和以前一樣,每一款酒除了從精心釀制開始,馬桑還是會賦予這些酒一些故事以及別致的名稱。認識“故市商店”,或許就可以從一杯“知音釀”開始。

· “故市商店”的食客們

四方小院

親手打造的美學空間

· 通往四方小院的路

小武哥和妻子阿吉一起打理著一個只有四間客房的民宿——四方小院。

· 圖為四方小院

這個小院藏匿于天福美院的另一端,需要穿過故市商店和一個火鍋店才能抵達。推開小木門的那一刻,一條小徑蜿蜒在眼前,周圍種滿了已經開好的繡球,以及其他的花花草草,四間用黑胡桃、櫻桃木、楓木、白蠟木做的體驗客房,分別以材質命名。屋內的各種家居,陳設全部由小武哥制作,可以稱得上是木工坊家具的展示空間。

四方小院以其精致的顏值、舒適的配套設施以及十分親民的價格,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但因只有四間限定客房,經常滿房。想要體驗一番的旅人都需要提前預定。

“我楽苦多”咖啡店

慢慢打磨出生活最醇的味道

· 圖為“我楽苦多”咖啡店

釘釘和小新是“我楽苦多”咖啡店的主理人。 釘釘來自蘭州。畢業以后,她當過記者、攝影師,不滿于現狀的她曾跑去西安學習咖啡烘焙課程。2013年初,釘釘的咖啡店“我楽苦多”在蘭州一家公寓的16樓開業。

· 圖為“我楽苦多”咖啡店

小新是山東人。那一年,公司有個拍攝項目在蘭州,小新和他的同事住進了“我楽苦多”的樓上。

2014年的某一天,釘釘和小新公寓樓的電梯間相遇,小新對釘釘一見鐘情。得知她在樓下有家咖啡館后就不斷光顧,日子久了,他們便墜入了愛河。

· 圖為“我楽苦多”咖啡店

小新、釘釘和院子的緣分,也是從一次偶然的工作拍攝中開始。因為拍攝的需要他們來到了故市商店進行拍攝工作。在這里小新認識了馬桑,兩個相似的靈魂便在這里擦出火花。小新回去以后和釘釘商量好,兩人在一星期內收拾好行李,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這里繼續開著咖啡店,日常研制新品,忙碌且認真地生活著。

· 咖啡店的甜品和活動

聽小新講,咖啡店里的陳設除了是四方小院的小武哥做的以外,其他都是從當地或者是附近的地方“淘”回來的。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他們最新研制的咖啡以及他們對生活最用心的態度。

南回花事

“我二十歲了,想在這里養老”

· 圖為依依

二十歲的依依是花藝工作室南回花事的主理人。她是去年年底剛加入的新成員,也是天福美院目前最年輕的入駐成員。原本早已在老街上看好房的她,湊巧在朋友圈看到了天福美院,于是便帶著一顆朝圣似的心來到這個院子,一探究竟。

院子獨特的文化和韻味以及匠心獨運的手藝人無一不在吸引著她“因為我一直都非常喜歡接觸從事小眾行業的匠人,與城市工廠流水線生產的物品不同,他們的作品包含著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追求。”

· 為院子的五一市集活動準備押花

或許是無形的磁場產生了共鳴,或許是院子里每個人的坦誠相待,讓依依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便敲定,自己之后的余生便可能與這里的人共度。

她說:“在20歲的這一年,在這里,我捕捉到了一絲自己想要選擇的生活的道路。”

“我們的野心不算小,想把整條街都帶火”

前不久,148號院子與158號院子之間的磚墻被打穿,院子正式變成了“天福美院”,寓意為天福街生活方式美學小院 。你可以在這里體驗染坊,逛市集,聽音樂,喝咖啡,暢飲佳釀,再睡進花香里的四方小院……

除了不斷加入的新生力量和各自經營的“地盤”,現在的“天福美院”還有三個公共的經營業態——由王大爺親手操刀的文創美學綜合場木頭房子,精釀啤酒吧臺和啤酒廣場。

· “木頭房子”

· 精釀啤酒吧臺

· 入夜后的音樂啤酒廣場

如今,這里有微醺梅酒書店、天福美院主展廳、大地和聲livehouse、民藝品買手店、山川情意農創館、美院藝文小劇場、街坊新鄰喫茶處……以后越來越多有趣的活動將會在這里落地,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好奇者來到這條老街上。

他們在一起共同組成了“天福美院”現在的模樣,而院子的故事還在繼續……

· 大地和聲livehouse

除此之外,這里還在不斷吸引合適的新業態注入,不過,不是每一個想要入駐的人最終都能留下來。

馬桑說:“來這里的人都是經過大家挑選的”,因為這個看似烏托邦一樣的院子,靠純粹的理想主義很難維系,要入駐院子,除了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獲得群體認可,更要審慎分析自己的現實處境、能力、愛好,大概知道自己的機會成本,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能接受什么樣的風險,最終才會敲定是否留下來。

· 院子里不時舉辦的活動

對于天福美院的未來,院子里的人們有著這樣一種共識:文創新商業+文旅新社群。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從最接地氣的業態出發,跳出院子的物理空間,往一個叫文創新商業,文旅新社群的生態奔進。”

新在何處?在他們看來,這里昭示的是一種全新的商業形態,不止商業,更是生活。他們希望在商業和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最接地氣的事來養活自己,不會盲目地去追求商業目標,而是更加注重生活。

他們嘗試的不僅是在生活層面,還有商業層面和精神層面,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起往前走。你可以說這里像是一個孵化園,他們接受擁有同樣價值觀和現實條件的人一起將自己的想法放進這里,自然生長。

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行走的超級創意CPU和人生行為藝術家,這樣一種氣質是很難復制的。

· “天福美院”全家福

· 院子里的人在聊天

或許是出于內心與生俱來的浪漫特質,他們調侃自己是吉普賽亞族群。“亞”,意指小眾,但與主流社會并行不悖,并按照自己真正的意愿,浪漫而隨緣地居住在這個星球上。

馬桑說:“我們的野心不算小,希望把整條天福街都帶火。”在原有的建筑群里,創造出更新更有價值、更與眾不同的東西。然后有一天也可以將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帶到一些需要的土地上。

-

后記

在城市化進程迅猛的今天,城市更新正立在聚光燈之下,備受矚目。

事實上,大城市之外,還有若干的小城鎮也在等著屬于自己的更新時刻。“天福美院”的出現,為這條沉寂了許久的老街重新帶來了人氣與活力。

就如馬桑所說,他們正在嘗試去發現生活的另外一種可能,或許那也是這片土地上的另外一種可能。天福美院就像是個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按鈕,它持續不斷地為自己所處的土地激發活力,在繼續收集著新生力量的同時,也將新的生活方式帶到當地,和這里安于故土的人一起挖掘本地潛力,和新來客一起深耕腳下的土地。

“天福美院”給這條老街帶來的新可能,也為古鎮“同質化”的問題拋出了一種解法。我們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多具有獨特性格和魅力的古鎮,嘗試一種融入本地生活的更新方式,這樣的發展對于當地來說也許更有意義。

若干年后的“天福美院”會是什么樣子呢?不禁有些期待。

-

主編 | 牧之、鶴鶴

編輯 | 穎醬

撰稿 | 穎醬

攝影 | 圖片來自網絡或由“天福美院”提供

校對 | 邱子

設計 | 三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1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6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4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0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0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3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0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1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0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大邑安仁古鎮天福街148號(1458文創園內) 老作坊酒廠灰塵撲地新青紅染坊胭脂蘿卜 初五去了鶴鳴山的道源圣城...
    今晚扁老虎閱讀 638評論 0 2
  • 夜鶯2517閱讀 127,744評論 1 9
  • 版本:ios 1.2.1 亮點: 1.app角標可以實時更新天氣溫度或選擇空氣質量,建議處女座就不要選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閱讀 6,923評論 1 6
  • 我是一名過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這三年里我沒有戀愛,看著同齡的小伙伴們一對兒一對兒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說呢,高...
    小娘紙閱讀 3,402評論 4 7
  • 這些日子就像是一天一天在倒計時 一想到他走了 心里就是說不出的滋味 從幾個月前認識他開始 就意識到終究會發生的 只...
    栗子a閱讀 1,631評論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