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天,河南省特聘教授和中組部“青年千人”鄭州大學龐教授做客艾瑞德,他的許多學術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雜志在線發表,擁有兩項發明專利,今天他的到來帶來的不是他的頂尖的學術,而是他剛滿7歲從美國回來的孩子當當,為他做人生的第一次選擇,而他為孩子選擇了艾瑞德。
? ? ? 無獨有偶,昨天,全校近300名畢業班家長齊聚艾瑞德校園,為孩子報名小升初,做孩子人生第二次選擇。
? ? ? 談一談“選擇”這個話題,今天和龐教授溝通時,他以現身說法,說了他多年國外的求學經歷,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辛苦,認為現在的教育是倒三角的教育,在小學階段,孩子本因是玩的教育卻成了重復做題,負擔繁重的考試壓力的最苦時間,而在大學階段,本應該是發奮圖強,體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黃金時段,卻成了虛度光陰的最佳時間。他如何幫當當選擇,成了他目前頭號難題,深入交談后,他選擇了艾瑞德,并告訴我們選擇的理由:“艾瑞德可以讓他們重拾小時候遺失的快樂童年,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下自然地生長,正是他們所盼望的。”
? ? ? 六年級的家長朋友,您幫孩子做好人生第二次選擇了嗎?在選擇之前,我們有些話想說,未來教育已經走入了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們的孩子又將面臨什么樣的教育,我們的孩子在挑戰和機遇來臨時,又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都在告訴我們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性。李校長提出孩子具備社交能力、協商能力、同情心、創意和審美就不會被智能機器所取代。教育的3.0時代已經到來,家長需要做的是順應教育時代的需求,幫助孩子做好選擇。有時候選擇大于您在不適合的道路上的不斷努力。
? ? ? 什么是適合的教育?80后的家長朋友更加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和孩子天性釋放的學校教育。這樣再一次把素質教育的話題擺上了熱點,我們承載祖國的優秀文化,樂享今日的和平盛世,又肩負著圓夢教育的時代重任。在奔夢的教育路上,我們瞭望到教育夢想的曙光,而又面臨著腳下的坎坷。整個教育界都在呼喚“核心素養”,學生更迫切渴望教育的甘霖,但同時家長朋友們又掀起關于核心素養教育的質疑與反思。其實,教育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
? ? ? 親愛的家長朋友,請在孩子人生面臨的每一次選擇的時候,做一個冷靜的思考者、協助者,當我們無法改變教育環境的前提下,順應您和孩子的心,學會放下您的執念,只要單純感受孩子的主觀意愿即可,靜下心感受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署相連……一年四季就這么自然簡單的周而復始著。教育不也是這樣的規律,順其它的發展規律,不能激進,不能逆轉,不能跨越。只能順著孩子的生長規劃,慢慢地,靜靜地期待著他的生長。我們需要幫孩子選擇適合他生長的教育場,要選擇這個學校是否是以學生為本,是否以孩子的視野發現問題,是否以孩子的認知處理問題,是否以孩子的感受解決問題。用溫暖包圍著孩子,一直保持著37.2的恒溫,讓孩子被溫暖以待,讓教育被慈善以懷,這就是我們所期盼的教育。
? ? ? 在孩子面臨重大選擇面前,選擇大于努力,選擇是努力的前提,孩子在幼升小,小升初的人生岔道口,前面是兩條走向的道路,你需要先選好,才可以趕路,趕路好比努力,如果孩子選的路不是他要達到的地方,那么孩子在這條路上再怎么日夜兼程,也只能是南轅北轍。離孩子的發展目標越來越遠。我們深信,努力是成功的必需品,但只有正確的選擇,我們才能更好地努力。
? ? 家長朋友,請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孩子欠缺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的教育,幫他做好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