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科幻小說,而這書名又出現在女兒暑假作業書單上,而我給她買了全套她卻讀興不高。所以,我果斷放下本來想打開的東野圭吾,打開這本《銀河帝國》1,想要探個究竟。結果呢?
我的感覺竟是和女兒一樣的,分分鐘想要棄書。因為跳躍性太強了,好不容易熟悉了情節記住了人物,好吧,這個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下一個危機即將到來,而新的人物即將登場。
通常,我們已經習慣了讀一本書便確定好了誰是這本書里的一號二號。而這套《銀河帝國》里,真正的主角是“銀河帝國”。阿西莫夫以宏大的架構和開闊的視野來勾勒銀河系上千年間政治發展與變遷。敘事的對象與主體是“銀河系和端點星”,所以我們讀小說基于人物事件的一貫閱讀體驗在此書并不適用,也正因為如此我有如此不暢快的閱讀體驗,到了最后純粹是為了讀完它而讀完,幾乎真正是一目十行的跳讀。
帝國衰敗,戰爭迭起。精通心理史學的謝頓博士預知了未來,為人類留下端點星這個基地。它遠離帝國中心,地處銀河系的邊緣,以為帝國編撰《銀河百科全書》為幌子,實則為人類保存了科學、藝術和宗教的種子。當四周的叛亂王國對端點星充滿著覬覦時,按照謝頓博士留下的指示,先后以科學——宗教——貿易一一度過了危機。也許因為視角過于宏大,所以小說鮮少對于個人和事件有細致地描寫,讀來覺得非常“干”,跳躍性很強,整本書可以以三個人串聯在一起——謝頓,哈定,馬洛。
當然,所謂的科幻其實也有很多現實的影子。比如,哈定以宗教輸出,用圣靈來控制他國的民心;而馬洛呢,用金錢來達成自己的許多政治目的,正是無情揭示了不管是現在還是在遙遠的未來,人們無法擺脫的物質誘惑。由形而上的力量到物質至上,不也是我們社會的發展軌跡么?
也許,宇宙生生世世,科技再發達,人類統治的手段和人心的欲求還是無法改變的。
在電閃雷掣的時間洪流里,我們漫長的一生,繁雜的愛恨情仇,寫進小說里,也許只幾行而已。
浩瀚的時空里,英雄的一生是轉瞬即逝的,更何況,普通人呢?
寫到此處,我忽然又沒有那么討厭此書了。。帝國會有怎樣的走向呢,基地還會有怎樣的危機?謝頓究竟為基地留下了什么,又為基地預先埋下了怎樣的危機的解決方案?一個心理學家真的可以力挽狂瀾挽救帝國,改變其長達幾千年的混亂局面嗎?
我忽然對一切又充滿了好奇。。
那么,再試試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