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久等,今天的推送要從巴赫開始。
完全沒想到這個節(jié)目還會有第二季。
我說的就是最近剛剛上線第二季的《局部》。
《局部》,看理想系列節(jié)目之一,局部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聽陳丹青閑話藝術史。這個節(jié)目在2015年上線。
我以為的是陳丹青玩票性質的一季就完事,當然第一季還不錯。
所以,我從來沒想過這個節(jié)目會有第二季。還是在三年后。
豆瓣9.5分
但凡關注藝術的朋友,對陳丹青不會陌生——畫油畫、搞評論、為藝術教育發(fā)聲,粉絲蠻多,挺受歡迎。
一直都耳聞陳丹青的種種,卻沒真正接觸過,我以為他是年輕的、鋒利的、憤世嫉俗的。
當我看了局部,才發(fā)現(xiàn)他是溫和的,我很難想象陳丹青已經(jīng)60幾歲了,沒有一點點變老的痕跡,看起來清爽干凈極了,聲音也好聽,偶爾夾雜兩句粗話倒也不刺耳。
好吧他唯一像60歲的就是那副掛在鼻梁上的小眼鏡(想要同款)。
說回局部。
第一季劇照
第一季的內容還是蠻扎實,每集20多分鐘,共有16集,每一集都精彩。
局部并不是紀錄片,局部是陳丹青眼中的藝術史,因而,《局部》并不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來解讀藝術史,而是找一個點,想到哪說到哪,有點像陳丹青跟你聊天。
講得大多是藝術史中較少被關注到的陌生的、次要的藝術品與藝術家,如王希孟、徐揚、蔣兆和、關紫蘭、貝托魯奇、卡帕齊奧、瓦拉東、莫里索。
少女像,關紫蘭
如《死亡的勝利》、《海邊的漁夫》、《流民圖》,也不限于中國、西方、古代或現(xiàn)代美術史,像是比較隨意的從藝術史長河中捕捉吉光片羽,綜合古今中外的藝術家探討。
Little Girl with a Blue Jersey,莫里索
形式比較隨意,在陳丹青的畫室中錄制,陳丹青戴著小眼鏡慢慢講話,娓娓道來。與畫面配色、BGM和諧的交織,氛圍極好,很容易沉浸其中,制造出與陳丹青就坐在你身旁或是你在陳丹青的畫室,他的這些話只是跟你一個人聊天的幻覺。
第一季劇照
我們這兒有天分的畫家
還在熬碩士生
熬博士后
還寫什么狗屁論文
可是我每次看到咱們
考前班的這些畫
看到考場的這些素描
我就想死
我寧可一輩子不會畫畫
這個時代應該不會有什么節(jié)目會在第一季播出反響還不錯的情況下,不抓緊維持熱度出第二季。
三年之后播出第二季的節(jié)目太少了,放眼所及我?guī)缀跽也坏降诙€。
好在等待都值得。
第二季叫做《局部·我的大學》。
第二季海報
陳丹青說大都會美術館就是他的大學,“這個館讓我變成現(xiàn)在的我”。
“二十年前,我為什么去到紐約?不是為了移民、發(fā)財,而是為了到西方開眼界,看看油畫經(jīng)典的原作。當我走進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畫看也看不過來,可是沒想到就在那里,我從此開始了中國藝術中國文化的啟蒙,認清了我們民族從上古到清末的藝術家譜。”(陳丹青《退步集》)
錄制也是不容易。與大都會聯(lián)系半年僅獲三個夜晚共15小時的機會。第二季是在大都會美術館內的實景拍攝。這是中國第一個被允許進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拍攝團隊。
大都會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The Met)位于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中央公園旁,是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有關亞洲藝術的館藏是西方國家中最大和最全面的,超過60000件物品。
大都會博物館中所藏的部分中國藝術
藥師經(jīng)變,元,山西省洪洞縣廣勝下寺
《局部》中,陳丹青與藥師經(jīng)變
照夜白,韓干
皇帝禮佛圖,龍門石窟賓陽中洞
陳丹青背后的中國藝術品
局部第二季基本延續(xù)第一季風格,略有變化。
主要還是撩撥大家
第一集,介紹大都會美術館,以及陳丹青與大都會的故事,泛泛而談。
“曼哈頓第五大道,這一帶被叫做上東城,是富豪和精英集中的地帶,通常也就是文化藝術的地帶,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權力的地帶。第五大道82街到84街,橫跨大都會美術館。我粗粗地帶大家,走動看一下子。”
明軒,大都會用來安置中國明清家具
大都會每周換新的三千美金花束
大都會門票
第二集,規(guī)范與偏離。
規(guī)范永遠在期待天才的偏離
最經(jīng)典的自我偏離我覺得是委拉斯開茲
天才自覺或不自覺的偏離既有規(guī)范,甚至會偏離自己的規(guī)范。
在這里,規(guī)范指的是沙龍畫家,他們秉承學院派傳統(tǒng),不斷傳承高超畫技,是19世紀法國畫壇的權威與規(guī)范。而印象派畫家偏離規(guī)范將傳統(tǒng)徹底打破。
中國畫壇
曾經(jīng)有一度既不接受沙龍繪畫
也不接受印象派
前者呢?描繪神話? 裸女? 不好
后者描繪資產(chǎn)階級? 也不好
但現(xiàn)在,知道莫奈、印象派的藝術家的人不少,而了解沙龍畫家倒是很少,美術館中沙龍畫家的作品被擠在一個展廳。
第三集,昏睡與醒來。
(原計劃沒有這部分,拖到今天節(jié)目更新一集,我只能再寫一段)
歷史經(jīng)常變臉,忽而太講道理,忽而不講道理,說到最后還是規(guī)范與偏離的問題。那年馬奈31歲,是他一生繪畫的巔峰,可是全部敗給卡巴內爾的《維納斯誕生》。
卡巴內爾的《維納斯誕生》,維納斯就像一塊奶油蛋糕
認清藝術,總要兩三代人才會醒來,而這種昏睡和醒來,不會停止。
凡是被承認的藝術
進了美術館的藝術
都是過時的規(guī)范
失效的規(guī)范
《局部》是國內第一家到大都會美術館拍攝的團隊,到大都會博物館拍攝是難得的機會與經(jīng)驗,給觀眾提供視覺盛宴,但我開始懷疑是否有必要到大都會進行拍攝。
從目前播出的三集來看,除了空鏡頭和大都會美術館這個噱頭,《局部》大部分內容都是圖片+陳丹青講解,而且在現(xiàn)場時間緊迫,陳丹青講話像在背稿子。
“主要是我太業(yè)余,我真的不是一個職業(yè)的媒體人,是趕鴨子上架做演員,所以我動作很慢……這個演員不爭氣,一會兒忘詞,一會兒位置站錯了。還要拍空鏡頭......空鏡頭就是讓你這個孫子假裝在那里走,我其實已經(jīng)講得很累了,還得裝著若無其事在那里走,知道后面有兩個跟著我在那里拍。這是很傻X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必須做,老老實實一直做到最后。”
滿臉疲憊
錄制效果不是很好,倒不如拿著稿子念聽起來舒服。在其他地方什么地方拍也無不可,當然也是因為錄制時間短限制了發(fā)揮。
雖然陳丹青說局部“不是為畫畫的人講這個節(jié)目”,“希望把這個做成一個消遣、好玩或者裝B”。但如果你有一點點藝術史的基礎,那么你會更加明白陳丹青的話,觀看體驗會更好。
看理想系列的其他片子,高質量節(jié)目,輕推一下。
竇文濤主持的《圓桌派》,輕松熟悉的老朋友聊天的談話節(jié)目。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帶你在行走中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