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云洲湖荷 ? ? ?圖片:源自網絡
看公眾號的名字,就知道我是劉瑜腦殘粉了。
腦殘粉到在我三十歲的人生清單上,其中有一條是:去清華找劉瑜簽名。
腦殘粉到別人說她看《送你一顆子彈》看了三遍,我心里默默地補充,我看了十遍。
腦殘粉到把網上劉瑜所有的博客和文章都刷了一遍,更別說她已出版的書和已絕版、本人不愿出版和再版的小說了。
我妹妹曾經很不解,問為什么我那么喜歡劉瑜。然后,我跟她巴拉巴拉了一籃子理由。
我后來認真總結,因為追星的那段時間,是我進步最大的時候。
回頭看看,我大學時期的文章,無論是風格還是內容,皆分為兩個階段,認識劉瑜前和認識劉瑜后。
因為“追星”,也就意識著,你很清楚,也甘愿承認,對方比你光鮮亮麗牛逼閃閃得多。
所以你能百分百地,放低姿態,把自己當做一個“空瓶子”,虛心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概念,擁抱新的可能性。
甚至因為對方比自己的“段位”高出太多,所以你也不會有因自卑而躲閃或因嫉妒而遠離的心態,錯失成長的機會。
遇到讓自己特別喜歡、欣賞甚至崇拜的人,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兒。
因為你之所以會欣賞她,不過是因為她身上有值得你學習、敬佩的地方,她做了你想做而沒做的事兒,她擁有了你向往的才華和智慧,甚至是她過著你一直想要過的人生。
而這些,都會激發你,自愿努力地向她學習,向她靠近,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偶像的力量,也是人生導師的力量。
追星的過程中,你會學到很多東西,我從不懷疑。
事實上,對我而言,自由主義者的劉瑜,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同樣讓我見識到了吸引力法則的魅力。在劉瑜之后,我又跟著讀了一批優秀自由主義者的作品,如羅素、王小波、李海鵬……
乞丐不會嫉妒富翁,他只會嫉妒另一個乞丐。
對于比我們牛太多的人,我們根本不會嫉妒,我們只會羨慕,甚至崇拜。
對于跟我們差不多,當然這個差不多是指起點、年齡、或出生條件等先決條件,卻在某一方面比我們牛逼的人,我們總是忍不住嫉妒。
前者暗示我們:不用追,因為你永遠追不上。
后者告訴我們:你努力一把,使勁兒往上跳一跳,就能夠到我了。
我很懊惱地發現,劉瑜之后,我居然有那么長的幾年時間,不曾有那么走心地跟一個人學習的覺悟和體驗了。
所以人生一個重大誤區在于,除了那些合乎我們眼緣和磁場、我們甘愿充當腦殘粉的“巨星”之外,身邊還有很多的大神值得我們學習,而這些人,往往因為我們自己的嫉妒,或者因我們的傲慢,被我們“無視”了。
2016年年初,我無意中從知乎關注了一個女孩,然后自覺跟隨到了公眾號。
老實說,開始我沒覺得她的文章和她這個人有什么特別。
畢竟做文案工作的,我微信上關注的號,沒有一百,也有五十了。只知道,這是我關注不多的,屬于擁有小眾粉絲的號吧,恩,還比較接地氣。
后來慢慢看她的文章,知道了人家跟我同年,不過比我早畢業了三年,然后實現了北漂的夢想,在北京有了車子和房子。
然后,我就不淡定了。再看她更新的文章,心里雖然佩服,但又不服氣。
在看她文章的時候,總是傲慢地質疑,但凡逮到別人不足的地方,還有一種迷之自信,認為這是自己比別人牛逼的地方,然后心安理得地拋棄跟對方學習的機會。
甚至,她不更新,我還覺得高興,看吧,本職工作之外,能日更的人就是反人性。
再后來,我不得不佩服她,雖然不是日更,但更文頻率還是有保證的,且文章質量的確不錯,而她真的是一個很愛分享,很正能量的姑娘。
再再后來,因她著實將我襯托的無比渺小,最重要的是,因為嫉妒她過著我最想要過的生活,所以我就把她取關了。
類似的,因為心智不成熟,而錯過了很多學習、提升機會,的例子還有不少。
我們都知道以于正雷劇女主角出名的袁珊珊吧,之前在娛樂圈,可謂是坐擁千萬黑粉,享無邊荒涼,莫名其妙地被各種黑,甚至她算是被網友叫囂“滾出娛樂圈”的第一人。
后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她憑借“馬甲線”和“腰窩”,以及一頭利落的黑發,實現了人生的華麗逆襲。幾乎就在一夜之間,所有人從“厭”她,變成了“愛”她。(并且無人承認以前黑過她,一直一直都愛著她……)
以前她穿衣服,網友嘲諷她是披著“窗簾”的“村姑”,現在呢,她成了時尚的代名詞,街拍女神。
真正健過身的人,尤其是女生,因為女生比男生練成肌肉的難度要高得多,都知道,要練成馬甲線有多難,袁珊珊有多么值得點贊。
這么一個正能量的姑娘,照理說,我該對她黑轉粉了吧。
但實際上,一想到我大學畢業兩年多,至今都沒有勇氣再辦張健身卡,放任橫肉瘋長,我對她,馬甲線女神,怎么可能不嫉妒厭惡?!
甚至在以前部門的晨會上,我花了十五分鐘的時候,詮釋我為什么討厭袁珊珊。好好的一個晨會,本該分享一些勵志小故事,結果被我搞成了黑粉聲討會。
說我討厭她吧,可是一個和我生活沒半毛線關系的女人,值得我大動干戈、大張旗鼓地討厭嗎?不,我很清楚,袁珊珊只是成了我發泄對自己無能而產生不滿的替罪羔羊。
我曾經在微博里面寫過這樣一句話:平生只羨慕嫉妒兩種人,一是能夠寫出好看的小說的人,一是能夠練出馬甲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