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交媒體的盛行使得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一場信息的狂轟濫炸。隔三差五便會有個“熱點事件”充斥著社交網絡,無孔不入,想不知道都難。也正是有這些“熱點事件”,人們才能夠通過網絡形成一個個群體,發揮著“吃瓜群眾”的作用:去某個反派角色演員的微博下謾罵,就一個新聞事件不明就理地情緒暴動......
群體的精神構造
群體中的個體不過是滄海一粟,隨波逐流。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群體即是一伙聚集于某一物理位置的個體,而本書所研究的是心理群體——一群人聚集在某一環境下像發生化學反應一般,使得群體特征既不等于個體之和也不等同于個體的平均水平,而是呈現出一種全新的狀態:極端情緒化,盲目,自覺人格的消失,以及情感和思想都轉向一個明確的方向。
群體在智力水平上總是劣于孤立的個體,但群體情感所激發的行為會因為環境的不同比個體更好或者更糟。
群體的特征與個體的特征相似甚少,甚至是截然相反。群體沖動、多變和急躁,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控制的能力;群體易受模糊的暗示、極度輕信和易受傳染,永遠徘徊于無意識的邊緣;群體極度的情緒化和天真,個體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智力水平總會出現相當程度的下降;群體盲目服從、褊狹、專橫且保守,有相當的暴力傾向;群體的道德可以高尚到無私奉獻、自我犧牲,也可以惡劣到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群體的這些特征使得它喪失了理性思維,只能用形象思考,幾乎沒有推理能力,它的觀念是一種情緒的植入。它的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不辨真假,所以,不要試圖用理性來說服一個群體。
群體之所以表現出這些極端的特質,其一是因為組成群體的個人,僅僅從數量上考慮,感覺到了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讓他們屈從于自己的某些本能;其二是傳染,它對群體特征的外在表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決定群體特征所呈現出的趨勢;其三是暗示,它使得群體特征有時候會與孤立的個體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完全相反。
群體是不適合討論的。一切政治的、神學的、社會的信條要在民眾當中扎根唯有采取宗教的形式——利用群體盲目服從、強烈褊狹及要求狂熱宣傳的特征。
什么樣的動機能夠影響到群體的頭腦
群體受情感的引導而不是理性的引導,理性與情感作對時絕對無力。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具有無窮的力量,這些意見和信念的產生因素包括間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間接因素是一個長期的準備,產生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包括:自帶經遺傳規律形成稟賦的種族因素;代表了觀念、情感和需求的傳統;導致一切信仰的誕生、成長和死亡的時間;按照種族性格塑造的政治與社會制度;以及決定人民大眾的頭腦得以進化還是退化的指導和教育。
直接因素則是這一長期準備的頂端,是一個導火索。包括:能直接產生印象的形象、意義模糊的詞語及慣用語;讓人們活下去的希望與幻覺;經一代代重復而余留下來的經驗;理性的作用,群體受情感的引導而不是理性的引導,理性與情感作對時絕對無力。
如何使群體的動機起作用
一群烏合之眾就像一群溫順的綿羊,如果沒有主人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一個家庭有一家之主,一個部落有首領,一個村莊有村長,一個微信群還有一個群主。從古至今,任何一個或大或小的群體中,都不可避免地擁有一個首領。
群體中的領袖更多的是行動者,而不是思想者。群體不擅于思考,更沒有耐心思考,群體有的是由情緒激發的行動力。
群體領袖發揮作用的手段有三個:斷言、重復和傳染。通過純粹而簡單的斷言,摒棄了所有的推理與證明,是把某種觀念灌輸進群體頭腦的最有把握的手段之一;通過使用相同的措辭不斷地重復,進而持續地鞏固群體印象;然后是強有力的傳染機制,使所有人的頭腦中都產生一種獨特的傾向和群體獨有的特征——引導民眾的是榜樣,而不是論證。
再說威望的力量,威望是某個人、某部作品或某種觀念對我們頭腦的控制。擁有威望的生命、觀念或事物,由于傳染的作用,而被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模仿,迫使整整一代人采用某些感知模式。因缺乏成功而失去的威望,在很短時間里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認識群體,認識群體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