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一個SEM互聯網從業8年的“資深”人士,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搜索獲得免費資源?如何通過互聯網勾搭牛人?如何擁有哆啦A夢般四次元口袋?如果你也想成為“知識管理達人”,接著看唄。
正文:
當你想做一個蛋炒飯而毫無頭緒時,最為快速的辦法是什么?
問度娘唄!
作為一個SEM互聯網從業8年的“資深”人士,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搜索獲得免費資源,我有幾個建議給到大家。
1.有哪些免費的互聯網平臺可以用?
搜索引擎平臺:google、百度、360等搜索平臺;
(這是最為基礎的部分,也是幾乎所有會上網的人都知道的平臺,很多的時候用好這幾個平臺就已經綽綽有余了。)
學習平臺:mooc、網易云課堂等;
音頻平臺:喜馬拉雅、荔枝、紅點等;
專家平臺:在行、8點后、靠我、領路等;(是了解各行業達人的很好平臺,但如果要進行邀約,是需要付費的。)
閱讀平臺:多看、微信閱讀等;
視頻/電影平臺:acfun、嗶哩嗶哩等;
社交平臺:微信訂閱號、微博等
云空間:有道云、百度云、印象筆記等
......
以上所有平臺都有一個共同點,有搜索框可以進行搜索,通過輸入相應的關鍵字可以找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識、人、企業等等內容。最后一行云空間當中的幾款APP,主要是配合各種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實現隨時性的移動學習。
看到這里會不會有人想問我:“這些都是些什么樣的平臺呀?”呃,這些是我日常生活當中最為常用的各種平臺,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請針對每個平臺進行百度了解哦。
2.怎么利用免費的互聯網平臺?
以“時間管理”主題學習為例子:
形成發散性思維:這里主要是指,刻意訓練自己形成發散性的思維。
正所謂不怕你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一般情況下,我們通常會想到通過閱讀書籍、文章等方式去進行學習,但其實學習的方式遠遠不止這些。
除了書籍,我們還可以了解時間管理相關工具、研究時間管理達人、時間管理課程、時間管理演講等等內容。
訓練自己,當接觸到某一個概念的時候,頭腦中可以產生無限的聯想。一開始也許會很吃力,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把所有能想到的關鍵字進行輸入,并且借此形成循環,不斷的擴大自己的思考范圍。
采用關鍵字搜索:當你有了發散性思維之后,把你能想到的關鍵字輸入到各種平臺進行資料的收集。
比如,當你在百度搜索框當中輸入"時間管理"相關關鍵字時,會呈現以下各種資料:時間管理書籍推薦、時間管理達人博客推薦、時間管理ppt、知乎時間管理話題討論等資料。
拉到頁面的最底部,會出現以下相關搜索推薦:
再在搜索框當中輸入“相關搜索”的內容,如“番茄工作法”,可以得到有關該法則較為全面的學習內容。
另外,還可以進行關鍵字的復合搜索,比如說,如果想找時間管理相關書籍,直接在百度對話框當中輸入”時間管理 書籍推薦“,就會有大量的書單出來。
尋找多維度資料:當你有了思維,再加上懂得如何使用關鍵字進行搜索,就可以開始把這種思維擴散到其他平臺當中。
以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為例子,我在進行時間管理主題式學習時,通過喜馬拉雅平臺搜索框的搜索,找到了“微效能時間管理”和“伯恩崔西的時間管理”音頻,其中的一些時間管理思維和技巧都非常棒。
同樣,在任何其他如知乎話題討論、mooc主題課程學習等等平臺,都可以獲取大量的免費學習資料。
建立資料庫:針對主題學習,一般建議建立三個方向的資料庫。
首先,建立平臺庫:很多時候,我們空有想法和方法,卻找不到有用的資料,那是因為我們接觸的平臺不夠多,眼界太小。所以,一定要有個資料庫,隨時記錄發現的平臺。往后進行其他主題的學習時,再從平臺資料庫中找到適合的學習平臺,進行資料的收集。
其次,建立主題資料庫:每個學習的主題按照學習方式的不同,對各種資料進行歸類。比如,書籍推薦作為一類、音頻學習作為一類.....如果不想資料庫太過龐大,可以進行有效內容的歸納總結,而不是任何的資料都擺入資料庫當中去。
最后,建立輸出庫:輸出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寫作、學習感想、思維導圖,無論什么方式,都需要建立專屬自己的輸出庫,才能隨時進行重復學習、復盤。
3.除此之外,如何利用互聯連接他人?
搜索除了可以讓你獲得許多學習資料之外,稍微多思考,還可以讓你獲得連接他人的方法,這里舉二個例子,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一、如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前段時間有個微信朋友私信問了我幾個有關【在行】的問題,問題大概如下:
*Angie,您好,我想請問如何才能通過【在行】的審批?
*如果符合標準,大概幾天可以獲得審批?
*【在行】上是不是有很多的人進行邀約?
我想了一下,給了一 個我認為非常棒的回答:“請您直接問【在行】客服好嗎?隨著不斷的更新迭代,他們的各種標準、流程已經完全變化了,我并不清楚呢!”
但如果她事先利用互聯網進行了一些行動,換一個方式來問我:
*Angie,您好,我已經通過網上搜索了解了【在行】申請的一些注意事項,也已經提交了審批給到【在行】,但已經過去了一周的時間,官方等到的回復是還在審批當中,請問能否告訴我當時您申請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這段話傳達的信息是首先她有行動,并且已經進行了一些基礎性的搜索,已經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了,所以才來問我。相對比第一種溝通方式,想必大家都會更樂意溝通第二類問題。
二、如何成功利用互聯網勾搭大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古語用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非常實用,互聯網的出現,讓知彼變得更加容易。
資料收集的方式:各種搜索引擎,國內首推百度;各種社交平臺:如微博、博客、豆瓣、知乎、簡書、微信訂閱號、在行等等,建議利用大概2小時的時間全面了解想勾搭的對象。
了解內容:牛人常出現的地方、近期行程、大致喜好、專注領域、出過的書籍、正在寫的書(一般社交平臺都會有預告)、寫過的文章、做過的培訓等內容,在翻閱這些資料的過程中,還要關注牛人的互動圈與人脈圈,也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好友呢。
一個契機:勾搭牛人的契機很重要,比如說了解牛人最近的行程、有沒有出差到自己所在的城市的計劃、最近有沒有出書做宣傳的打算、近期有沒有活躍在各大平臺、在做分享的時候有沒有可以打開溝通的話題、近期的計劃是否能與所在平臺產生連接點等等方面去考慮。
讓牛人有一種你關注他很久并且非常了解與渴望與他接觸的感覺。
抓住契機非常重要,比如有一次勾搭了一名牛人,是通過他前一天晚上的分享聲音得知他感冒了,第二天一早通過微博進行關心,并順帶邀請,過程非常順利。
多種渠道:動用所能想到的一切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留言、微博私信或者留言、發郵件(標題很重要)、在行/秀才等平臺邀約、請朋友推薦、豆瓣留言、知乎留言、簡書留言......
一般首選微博私信、微信公眾號留言、行家付費平臺邀約三種方式。
?最后強調一個關鍵點,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許多免費的資源,但是有許多收費的課程、渠道會比免費的更加系統、集中、便捷。
但即使是收費的學習內容,互聯網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建議,比如課程是否值得付費學習、別人如何評價這門課程......所以,好好鍛煉自己利用互聯網的能力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