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國家醫保局舉行的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解讀會,引發了社會各界尤其是中醫行業的廣泛關注。此次發布的5大類中醫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是對中醫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的一次系統性重塑,將對中醫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存在“一地一策”現象。各地項目數量差異巨大,多的600多項,少的僅100余項 。這種混亂的局面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困擾,也阻礙了中醫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此次立項指南的發布,旨在通過規范價格項目、消除地區差異、優化收費機制,推動中醫藥服務提質增效,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指南對各省原自行制定的中醫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系統性整合,形成中醫(灸法、拔罐、推拿)類、中醫外治類、中醫針法類、中醫骨傷類、中醫特殊療法類5大類立項指南,基本覆蓋中醫診療全領域,將全國中醫類項目從最多600余項整合為99項,包括61個主項目、27個加收項、11個擴展項。以中醫針刺為例,微針、溫針、電火針等原獨立收費項目統一歸入“特殊針具針法”項目;各類拔罐療法整合為“中醫拔罐”單一項目。
同時,指南明確了重復收費、分解收費、串換項目、超標準收費4類違規行為“紅線”。例如,不得同時收取穴位貼敷和普通貼敷費用(重復收費);不能將灸法拆分為艾條灸、艾柱灸等分別計費(分解收費);實際開展貼敷療法卻按中藥封包治療收費屬于串換項目;小針刀治療按進刀點而非部位收費則是超標準收費。
此次立項指南有諸多亮點,突出支持改良創新,新的價格項目顆粒度更大,對新技術更加友好。設立“特殊手法針法”,涵蓋了不同流派針法,如靳三針、赤醫針、賀氏三通等,未來新的針法流派也可按此收費。探索支持優質優價,對手法要求較高的針法、骨傷項目,允許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在主項目基礎上加收一定比例費用,體現對醫生技術勞務價值的認可。支持成果轉化,設立“儀器針法”項目,將電熱、磁療、光療等現代技術納入收費范圍,解決創新成果轉化難題。
從行業影響來看,首先,規范行業發展,統一的收費標準和明確的違規界定,將提升中醫行業的公信力,減少醫患之間因收費問題產生的糾紛。其次,促進傳承創新,為中醫特色技術的傳承和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再次,提升人員積極性,按醫生級別差異定價,能激勵中醫從業者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然后,優化服務質量,促使中醫機構更加注重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合理的價格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最后,增強市場競爭力,合理的價格體系將使中醫服務在醫療市場中更具吸引力,推動中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的發布,是中醫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為中醫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創新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讓中醫服務在合理的價格體系下更好地服務民眾,推動中醫藥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未來,隨著指南的落地實施,我們有理由期待中醫行業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