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后,在回家的地鐵上,習慣性的在手機上看著電子書。“叮咚~”,一條微信的新信息提示音響了起來,同時,手機屏幕頂部彈出了微信的提醒條幅,信息的內容很簡短:
“老師,打擾啦,您有時間嗎?我想找您聊聊~”
發(fā)信息的是小Z,北京一所高校的學生,今年大四,工商管理專業(yè)應屆畢業(yè)生,一年前的六月,他聽過我的就業(yè)指導課程,課后我們交換了微信,他時不時會問我一些關于實習、就業(yè)的問題。
“你好啊小Z,最近在忙著畢業(yè)答辯呢吧,有什么問題?”
“老師,馬上畢業(yè)了,我也簽了一家我挺喜歡的公司,等答辯結束、開完畢業(yè)典禮我就要去上班了。但是我突然有一點緊張,大四這一年雖然實習過,但是感覺實習和正式工作也還是不一樣啊,實習的時候,不管是自己還是公司里的同事,還是把我當作學生看待,感覺各方面的要求都會降低一些標準,但是等到真正工作,可就不是這樣了,尤其是我知道剛工作時還會有試用期,聽說試用期期間企業(yè)覺得你不合適的話,可以直接辭退你,都不用打招呼的!怎么辦,我好緊張,我害怕自己哪兒做錯了,連試用期都通過不了。老師,您說怎么才能順利通過試用期啊?”
看著小Z這連珠炮式的回復,我仿佛都能感受到屏幕那一頭他緊張、著急的神情。
“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做態(tài)度比能力更重要。”我回復道。
在我預料之中的,小Z隔了幾秒發(fā)來一個疑問的表情,他顯然想讓我告訴他這個問題是什么意思,和他的困惑有什么關系,但是,我還不想這么快就剝奪他思考的權利,于是,我又回復了一條消息:“你認同這句話嗎?”
隔了挺長時間,大概有5分鐘左右,小Z回復我:“我覺得兩者都比較重要吧。”
“那你覺得在職場中,尤其是在初入職場,也就是讓你現(xiàn)在感到非常緊張的試用期中,兩者之間,哪個比較重要?”我又問到。
“能力!”這次小Z的回答非常迅速,“初入職場,正是將我們在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的好機會,必須盡快的向企業(yè)展示我的專業(yè)能力。”
看到小Z一步步進入我設的“圈套”,我回復道:“咱們做個實驗吧,我把這個問題發(fā)一條朋友圈,我有很多從事HR職業(yè)的朋友,我邀請他們來評論,發(fā)表他們各自的觀點,一個小時后,我把評論區(qū)的截圖發(fā)給你,咱們再來看看結果。”
一小時后,收到了30多條評論,80%認為態(tài)度更加重要,我將截圖發(fā)給小Z,他顯然有點被顛覆三觀的感覺:“老師怎么會這樣啊,那難道說能力不重要嗎?”
我回復道:“并不是說能力不重要,只是做為職場新人,態(tài)度和能力相比較的話,態(tài)度更重要一點。能力在職場中多指專業(yè)技能,但是職場中要求的專業(yè)技能可能和你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從企業(yè)的角度來講,大多數(shù)的崗位上要求新員工在最多半年的試用期內能在專業(yè)上有所建樹、發(fā)光發(fā)亮,是一件非常不實際的事情。我在團隊中也曾帶過新人,在試用期里,我真的不太看重他已經(jīng)具備了哪些專業(yè)技能,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工作中慢慢習得,相較而言,我更看重他的學習能力。初入職場,你的專業(yè)能力決定了你起跑的位置,而你的學習能力則決定了你的加速度。在職業(yè)生涯這場長跑比賽中,起點和加速度,哪個更重要,我想你肯定明白。”
屏幕那邊一陣沉默,相信小Z正在思考著,我接著說道:“說完能力,咱們再說說態(tài)度。在試用期,說白了就是你和你的同事、領導剛剛認識,如何讓他們對你產(chǎn)生好的印象?如上面所說,如果你具備很好的專業(yè)技能或是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這無疑都是加分項,但問題是你是否有機會可以那么快的就向你的同事和領導展示你的專業(yè)技能和學習能力呢?這其實和你交朋友是一樣的道理,你的朋友里,肯定各有所長,有人籃球打得好,有人會演奏樂器,有人博古通今,但是請回憶一下,當你們第一次相識,是什么讓你們成為了朋友?難道你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像華山論劍一樣各自展示了一遍自己的拿手絕活?我想肯定不是這個樣子的,也許是因為在一眾冷漠的面龐中只有他主動與你打招呼、沖你微笑,也許是因為你遇見困難時他主動幫助了你,你們因為這些細小的事情互相有了好感,進而愿意進行更緊密的接觸和了解,然后發(fā)現(xiàn)對方居然還身藏絕技,這又進一步加深了你們彼此的好感。
同理,在職場中,你和你的同事、領導,也需要這樣一種好感來搭橋鋪路,那么怎么制造這個好感?答案就是態(tài)度!什么是態(tài)度?我簡單理解為,一些稀松平常但是能長期持續(xù)的情感或行為。說的具體一點,就比如每天都提前15分鐘到辦公室,而不是天天踩點偶爾還要遲到幾分鐘;每周都對工作進行總結并且主動發(fā)送給主管,而不是等著主管來要才手忙腳亂的梳理做過的工作;工作中遇到難題主動向同事請教,而不是置之不理得過且過;會議前做好會議內容的預習并準備發(fā)言內容,而不是在零思考的情況下就去參加會議;保持自己辦公區(qū)域的干凈整潔,而不是桌子落滿灰塵文件亂放。要舉例的話還能有很多,如果要總結一個秘籍出來,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讓和你接觸的人都感到舒適、愉悅,對方自然會對你有好感。”
又過了許久,小Z回復了一條信息:“我好像明白了,您的意思就是態(tài)度先行,換位思考,多為別人著想,多替別人解憂,少給別人添亂,獲得同事的好感和信任,再加上不斷學習專業(yè)技能,軟實力和硬實力雙提升,做到這些就可以順利通過試用期了,對嗎?”
“呦呵,這歸納總結能力不懶啊!”我開玩笑道。“能做到這些,別說試用期,你未來的職場道路都能走的更長更遠,其實試用期沒有什么特殊,就是你在職場的一個過渡,在這段時間里,你和企業(yè)可以進行互相了解,如果雙方中的任何一方覺得不適合,就可以花最少的成本來終止你們的勞動關系。同時,如果在同一部門、同一崗位上有多位新員工共同加入,那么試用期也會成為部門領導的試金石,看看你們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相似的工作,誰能更快、更多的展示出適合崗位、企業(yè)的個人特質,所以不需要緊張,放輕松,記住你剛才總結的那些內容,抓住這個機會,大膽的展示自己!”
“明白啦!老師,您瞧好吧!謝謝您!”在小Z愉快又帶著些激動的回復中,我們結束了這一次的聊天。
地鐵到站了,我走出地鐵站,抬頭看見天已經(jīng)擦黑,星星斑斑點點的出現(xiàn)在夜空中,突然地,想起了幾年前的我,也是這個季節(jié),一樣的初入職場,帶著和小Z一樣的緊張、激動、惶恐,開始了我的職業(yè)生涯。現(xiàn)在回首,那依然是一段值得銘記一生的日子。
祝福所有即將步入職場的同學們,祝你們在和職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中都能滿載而歸,不管是實習期還是試用期,都把他當成是展示自我的舞臺,既能仰望星空,也要低頭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