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塊>組件>元素
任何一個完整的界面,都會有多個功能模塊,而每個模塊內有相應的組件,每個組件中又有相應的元素,其中任何一點的變化,都會使用戶對產品的認知發生改變。
二、模塊具有這些優點:
- 標準化:模塊是具有標準尺寸和標準接口的預制功能單元,這是組裝、互換等特征的基礎;
- 可組裝:多個模塊可以方便、靈活地組合、配置,以構造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功能的系統;
- 可替換:通過用一個模塊去更換另一個模塊,可以改變系統的局部功能而不影響系 統的其他部分;
- 可維護:可以對模塊進行局部修改或設置,以滿足用戶需求,另外可以增加新模塊,擴展系統功能。
例:插線板
常用插線板的模塊分為兩部分:
- 總開關模塊
- 主要功能模塊
為保證總開關的重要性,總開關模塊下并沒有連續的組件,只有控制總操作的元素(按鈕),總指示燈以及品牌logo之類的品牌信息。
總開關模塊下的元素:
主要功能模塊的組件和元素:
產品的發展與創新 — 元素的變化和新組件的形成
注意:必須要先弄清楚你的目標用戶是誰,什么樣的元素,新組件,外形,材料能吸引你的目標用戶并能最好的表現其功能,這些在用戶體驗的過程中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技術條件可行的前提下,人們增加,刪除或改善元素,創造出了很多更好用的組件。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品牌以及創新點。(插孔,接口等其余元素的視覺表現方式也變得更多樣化)
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發現:
- 在滿足用戶和產品需求的前提下,發現最合適的元素和組件能打造更好的產品;
- 元素和組件的變化,能提升產品功能的體驗,同時可能為產品帶來創新;
- 如果你想發現一個產品的元素和組件,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拆”了。
三、如何選擇設計元素打造最合適的組件
那么在設計中,如何選擇設計元素打造最合適的組件?
項目實例
老版本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打造最合適的組件,先需要做的是:
1. 優化模塊的結構
-
舊版本采用的是左右結構,商品信息和支付信息混雜在一起,視覺動線雜亂,影響用戶處理效率。
-
在新版中,我們采用上下結構,按照用戶路徑進行信息分區,優化視覺動線。
2. 確立組件的表現形式
-
舊版本商品和支付信息采用的是列表式,信息排列雜亂緊湊,視覺不美觀,且不好適用于多種業務。
-
在新版中,我們采用卡片式,將商品信息分檔位,并將其單個打包,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覺一致性,易于操作,也能有效的對同類信息進行區分,同時能夠容納多種內容,便于多業務的復用。
這些工作完成后,接下來就開始搞事情了
——發現最合適的組件
-
第一步:
拆解,模塊內每個組件傳達的內容不同,將組件拆解成多個區域,發現每個區域的主要元素。-
拆解總類目模塊
-
拆解商品檔位信息模塊
Image title -
拆解支付信息模塊(以Q幣渠道為例)
-
-
第二步:
結合新的模塊結構和新的組件,改善已“拆解”的元素,發現新組件,定義新組件內的元素。
注意:緊隨這個步驟之后,必須要先確定組件內設計元素的優先級,否則無法對結果進行判斷。此處商品卡片內信息優先級為:運營信息>主要價格>商品檔位>輔助信息
-
第三步:
分析羅列,通過參考和梳理,整理出組件內主要元素所有的表現方式,并將其一一羅列。(此處開始以單商品卡片組件為例)
-
第四步:
重組 ,將區域內整理出來的主要元素“重組”,進行嘗試,發現多種組件形式,示例如下:
重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見過的,沒見過的所有式樣都在里面。
-
第五步:
判斷,根據判斷標準(設計原則及產品屬性)對各組件形式進行分析,選擇最合適的,如下:
來看看最后的方案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