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也是門技術活!
在職場上,與同事一起工作,不碰撞,不吵架就想把工作做好,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講,吵架其實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因此,面對分歧,該爭就爭,當講就講,不必為難,也不必覺得不好意思。所謂說對話,吵好架,做好事,才是真正會做工作的人。
既然說是“說對話,吵好架”,也就是說你的爭論的過程中,還是需要講求技巧的,否則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把事做好,很可能,還會破壞原來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同事感情,反將事情搞糟。所以,吵,也得吵的有點水平與技巧才行。
吵架也要技巧?是的,確實需要。這不,日本有位叫做和田秀樹的人,就來幫我們支招來了。他在《爭辯力》中,為我們整理了50個爭辯技巧,這些技巧,幾乎涵蓋了我們在爭論中可能遇到的各個方面,不能說它是爭辯時的《九陰真經》,但說其為一本“職場吵架指南”,確實是一點也不為過。就憑其在日本暢銷10年,重印30次的輝煌成就,也足以讓我們刮目相看。
和田秀樹在《爭辯力》的開篇便說:贏不了“爭辯”就贏不了人生。他認為,爭辯是一種必備的人際溝通能力,具備爭辯力的人,更容易達成目標。他的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在工作中,我一直秉持的觀點是:不找茬,但不示弱;能贏人,但不凌弱。以下,是和田秀樹的書中,我嚴重認同的四點,我做了些自己的發揮和解讀,希望能與你共勉。
1、以“答案的正確性取勝”
公司同事,低頭不見抬頭,不管是現在的事情,還是未來的工作,都有很多合作的機會。所以,在一件事情發生分歧的時候,不必對立,也不必為對方沒能站在你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而忿忿不平,而應該就是論事。此時,避免發生更大分歧,乃至傷及和氣的方法,就是解決問題為前提來討論和考慮問題。從這個角度將,在明知道可能答案不正確,但從邏輯上能辯贏就完全變得沒有必要。此時,因實事求是,以大家都受益,也就是說,要以對公司、對自己以及對對手都有利的方向需求答案。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爭辯的王道,說到底就是以“答案的正確性”取勝,選擇正確的方案,讓更多的人獲利,這才是永遠穩贏不輸的辯論技巧。
2、化敵為友是最為理想的爭辯方式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阻力變得最小,成功的幾率變得越大?簡單的答案,就是沒有阻力。所以,在遇到紛爭的時候,我們首要要做的事情,不應該是去劃分陣營,而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好是能將“敵人”為我所用,拉攏入自己的陣營。
怎樣拉攏?方法有三種:
A、說服對方:講事實,擺道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而令對方心悅誠服地認同你;
B、利誘對方:知其所長,曉其所短,備其所需,以利誘之,從而使得對方改變,愿意放棄原來的堅持,改變最初的觀點來支持你;
C、利用資源:讓對方覺得與自己對抗是沒有價值的,或者他的堅持是沒有意義的,愿意放棄之前的堅持,轉而調集資源支持你。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獲得對方的支持,其實所采取的方法,歸根結蒂都是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從而來認同你,或者支持你。
3、以事為主,進行思考
爭辯過程中,最怕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遇到自己討厭的人,我們就很容易下結論:他說的,是錯的。
真的嗎?未必!
這其實是犯了一種“以人為主”的思考方法。這種思考方法所帶來的辯論結果就是:凡我喜歡的人所說的,全是對的,凡我討厭的人說的,全是錯的。
這種爭辯方法和思考模式,會偏離事情、實情本身,會誤導我們,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讓我們罔顧事實,以曲為主,出現為反對而反對,為吵架而吵架的情況,對于解決真正的問題所在,反而有害。
一個會做事的人,一定要以“事”為主,即使你真的討厭對方,也不要全盤否定對方的意見。哪怕是對方進行了人身攻擊,也不要以人身攻擊回擊他。因為這種溝通方式,于解決問題本身無補,只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
此時,一定要就事論事,因為只有就事論事,才能還原問題本身,也才能找到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
4、不必常勝,但不做敗將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爭辯就必須獲勝”。其實非也。其實在工作中,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也無法以完全的對錯去衡量和評判。所以,能促進問題解決,能保持持續成長,才是硬道理。
從這個角度講,爭一時之輸贏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最主要的,還是要確保自己進步了沒有。進步的方式,并非都是贏,只要你保持不輸,你就絕對有收獲。
何為不輸?就是在一個項目,和一件事情的爭辯中,你沒有完全贏得主動權,沒有能主導,或者完全獲得對方的認同,也不是大問題,最主要的是,你可能也在討論和爭辯中有所收獲,只要有收獲,就是成長,就不是敗將。
在職場中,最浪費的,就是經歷了一些事情,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的項目,他都沒有感觸,沒有檢討和總結,沒有從中學到東西。所謂收獲,不僅僅是從失敗處或者成功處得來,就成長而言,其實更多,是從過程中得來。
此處所謂的“不必常勝,不做敗將”其實更多是指:即使九勝一敗,那敗下去的,也不算輸,那只是一種必經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妥協退場,一旦妥協退場了,就真的輸干凈了,成了徹底的敗將。只要自己不放棄進步,你就不是敗將,即便是這次不理想,下一次,你還有機會進步,還能卷土重來。
【寫在后面】
在閱讀中,最大的損失其實不是花錢買了一本不值得讀的書,而是我們讀錯了書。因為閱讀的成本=選擇圖書所花費的時間+閱讀圖書所花費的時間+誤讀圖書所花費的時間。
但讀書確實又是個非常個人化的現象,你喜歡的,我未必喜歡,你覺得不好的,我反而可能會覺得很有收獲。為了盡量消除這種誤差,也為了防止誤導大家以為我寫了某個書評,就是推薦某部書,所以,自今天開始,我會在書評后面附上兩個方面的信息:我的閱讀星級評價,我判斷認為適合閱讀的人群。這樣,至少不會誤導大家。大家只需把它當做一個參考就行了。
適合閱讀人群:職場新人,初階管理人員,對溝通欠缺經驗和技巧的職場白領
古爾推薦指數: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