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閱讀總是能給人力量,其中的一些句子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個人也記過一些名言佳句,有的很有哲理,有的很高大上,但有的也很樸實,有時反而是一些樸實的句子真正打動了我,改變了我,影響了我,比如這幾句:
一、電話總是不響,那就打出去。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周末兩天,除了個別騷擾電話和詐騙電話,沒有一個有用的電話打進來,沒有一個朋友想起你,沒有一個邀約,有那么一瞬間,你感覺被這個世界拋棄了,說好的兄弟在哪里,酒局呢,聚會呢,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個人感覺,現代社會人們一方面特別怕孤獨,需要別人的關心,關注,體現自己的重要性。畢竟有人想起你,有活動邀請你,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卻又越來越被動,想提議又怕被拒絕,只能是干等。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這句話,電話總是不響,你就打出去,心里一下子開朗了很多,試著去做,結果發現并不是每個人都很忙,并不是全世界都遺忘了你,而恰恰相反,很多人都是宅在家里,等這么一個電話,很快,人就聚齊了,吃飯,聊天,快樂的一天就這么來了。
當我們總是想讓別人關心自己時,一樣的道理,先從關心別人做起,如果你的內心真正看重一個人,在乎一個人,那就別介意誰更主動,更強勢,先把電話打出去,把你的熱情展現出來,溫暖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收獲更多。
2、少一分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加自在。
“我對張三、李四怎么怎么好,結果卻是怎么怎么差,沒有良心,不懂感恩。”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吐槽我們是不是都有過,付出了總希望能有回報,哪怕是一聲謝謝,這樣想一點沒錯,人之常情,但有時事情偏偏不朝這個方向發展,要不是真沒有回報,等不來;要不是回報來的太遲,而你我的耐心又太少,等不及,總之,有一種失落感,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值當,以后遇上同樣的事情,是否還會這樣做。有一次無意中看到這句話,少一分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加自在,感覺說的很有道理,也找到了做事情的方法。做一件事情,把握住兩個原則即可,一是發自內心;二是不要傷害別人。如果能幫到別人,那也不要大張旗鼓,不要上綱上線,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滿滿的優越感,這樣做就有點low了。而比這檔次更高,更有水平、更打動人的是,追求內心的寧靜,做了也就做了,別人體會到了最好,如果沒有,微微一笑,起碼沒有什么損失,而且事情做完就完了,很簡單,不要想結果,想回報,自己感覺沒什么缺憾就好。
我們有時不快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得太多,要得太多,很多時候,別人的感激,不在嘴上,而在心里,不在現在,而在以后,而且這些都不重要,心靈的坦蕩和內心的寧靜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3、耐心是一種美德。
最早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炒股老師寫的連載里,他記錄了這么多年的炒股經歷,最后說,如果說炒股讓他收獲了什么,又有什么樣的感悟,那就是耐心是一種美德,當時看到就很喜歡這句話,也經常掛在嘴邊。比如我們碼文,沒人看,沒有關注和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從內心來說,有時還是會著急,會茫茫然,會失去堅持下去的信心,而這時就可以鼓勵自己,耐心是一種美德,只要有耐心,整個人就能靜下來,反而容易有很好的狀態;只要有耐心,就更容易看開,退一步講,雖然沒有人看,但總算是堅持做了一件事情,不也是一種自我提升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忍不住放棄的時候,也是最接近勝利的時候,炒股是這樣,做工作是這樣,和人相處打交道不也是這樣么,覺得這個人很難處,捂不熱,做了多少都是白做,結果當你放棄時,對方的心理已經有了松動,關系馬上就可能有轉機。很多事情我們沒做好,缺乏耐心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可能不聰明,可能沒天賦,但只要有耐心,對自己、對別人都有耐心,持之以恒去做事情,不怨天尤人,不半途而廢,總會更接近夢想,更接近勝利。
4、你沒那么多觀眾,別那么累。
《如果愛》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臺詞:“每個人的一生就好象一部電影,而他們就是那部電影里的主角。有時候他們會以為自己也是別人電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們只是一個配角,只有一個鏡頭;更說不定他們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還不知道。”話說的很直白,很殘忍,但也很現實,我們總是很容易把自己看的重要了,在單位里,認為自己不可或缺,其實離了誰都一樣;和朋友在一起,認為自己是核心,是主角,其實只是自己認為;升職沒上去,以為很多人會看不起你;做生意有了錢,又認為很多人會捧著你,而現實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樣,真的,這樣就想多了,搞的自己有點累了。
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其他人,冷暖自知,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好,生活充實,內心寧靜就可以,不要管別人怎么看,因為幾乎就沒人看你。
? ? ? ? ? ? end——謝謝閱讀,祝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