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買了《傅雷家書》,試讀幾次一直讀不下去。今年來簡書看到有人推薦,又一次翻找出來,靜心閱讀。這次決心下得大,終于認真讀完了。
《傅雷家書》怎么樣?毫無疑問,絕對是難得佳作。其中對音樂的鑒賞、對學音樂過程中不同階段的體悟、對東西方文化的分析比較、對愛情與婚姻的看法、對現實生活及人生的認識,無不閃耀著人性與真知的灼灼光輝。
為何自己從前讀不進去?應和書信中知識容量大、對藝術鑒賞和探討部分內容偏專業且所占篇幅大有一定關系,所以非有音樂專業知識底蘊和偏好之人,讀不下去實為人之常情。
但通讀全書,我想即使是非音樂專業讀者,如能取其中金玉,略專業枝蔓,仍能獲益匪淺。尤其以下五類人群,更應悉心體會。
戀愛中人,建議閱讀
戀愛階段是人生中一段極其美好的時光。古往今來,有多少癡男怨女,在愛情蜜河中迷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中開篇之作《關雎》中的詩句,一位男子千千念心目中心愛的女子,夜不能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是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中的詞句,描述了一位女子對自己心上人的萬般掛念。
戀愛如此美好,那么傅雷先生對于戀愛如何看待?傅先生對于戀愛的態度是冷靜的,他要求戀愛雙方在戀愛時要保持一個客觀的理性,正確地認識對方,而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萬般皆美。
人人都有缺點,談戀愛的男女雙方都是如此。問題不在于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愿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此點很重要。有些缺點雙方都能容忍,有些則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摘錄于1962.3.8日家書)
世間有完美情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否則不符合哲學中的矛盾論。但是戀愛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熱戀時看對方哪里都是好,對于對方存在的問題卻視而不見。
傅先生給傅聰和傅敏的信件,對于戀愛的看法和觀點,務實、客觀、冷靜,戀愛中人值得細細品位。走心閱讀,定能在戀人選擇和認知方面,加設一道保險。
婚姻中人,建議閱讀
很遺憾,在中國婚前沒有培訓班,所以婚姻生活怎么過,每一對新人只能跌跌撞撞摸索前行。
國外有沒有?沒查過相關資料,不是很清楚。婚前婚姻培訓班有沒有必要搞?個人感覺有必要。只是即使開了課,單純聽課可能未必會有多大收益,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婚姻如何才能經營好,終歸還須自己實踐才知道。
有句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由此可見婚姻和愛情是兩碼事。自古以來秀愛情的文字滿天飛,秀婚姻的文字沒多少。
《長恨歌》秀的是愛情,也是婚姻,可惜李隆基是皇帝,楊玉環是王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帝王生活,非一介草民可比。普通百姓都要牽涉“柴米油鹽醬醋茶”,豈能和帝王比?所以傅先生對于婚姻的真相也有深刻披露。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事情總有正反兩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覺得負擔重,追得不緊了,又覺得不夠熱烈。溫柔的人有時會顯得懦弱,剛強了又近于專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實際,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只有長處而沒有短處的人在哪兒呢……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且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致變成悲劇。(摘錄于1960.8.29日家書)
以上是傅先生對于婚姻中夫妻如何相處的諄諄囑咐,多包容,少苛責,共同進步,這是老人家提出的三要點。身在婚姻中人非常有必要看一下此封書信。認同生活中的不容易,包容對方的優缺點,才能讓婚姻生活這首美妙的樂曲得到精彩演繹。
音樂愛好者,建議閱讀
《傅雷家書》中傅先生和兒子傅聰關于音樂探討的內容,占了相當大比重。因此對于學習音樂的學生,尤其是對于學習鋼琴的學生,該書無疑是最好的教科書級指導書。
它可能不能教你指法,不能教你技巧,但它可以提高你對于音樂的理解,可以帶領你走進音樂深層次的意境。傅雷先生在音樂方面,具有精準的理解力和深刻的領悟力,對于肖邦、貝多芬、李斯特的鋼琴曲,他都能聽出音樂背后音樂家思想的境界。
在和傅聰的通信中,對于不同音樂家的作品,他都有自己聆聽后的感受記錄。傅聰身在國外,通過與傅雷書信的溝通,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才不至太過孤獨。
《傅雷家書》中關于彈琴方面的指導意見以及藝術探討方面的文字非常多,約占二分之一篇幅,僅舉兩例說明:
1.我勸你千萬不要為了技巧而煩惱,主要是常常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發掘自己的毛病,尋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對癥下藥,或者向別的師友討教。煩惱只有打擾你的學習,反而把你的技巧拉下來。(摘錄于1956.1.4日家書)
2.你目前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了理性的控制力相當強,手指神經很馴服的能聽從頭腦的指揮,故一朝悟出了關鍵所在的作品精神,領垂到某個作家的relax[閑逸恬靜]該是何種境界何種情調時,即不難在短時期內改變面目,而技巧也跟著適應要求,像你所說“有些東西一下子顯得容易了”。(摘錄于1961.8.31日家書)
因此對于愛好音樂與藝術的學生、學者、愛好者,深入閱讀此書必會大為受益。
文學愛好者,建議閱讀
想要學習如何寫出情真意切的文字,想要學習在寫作中如何措辭,《傅雷家書》也可作為范本。
《傅雷家書》共錄書信161封(傅聰回信6封未計算入內),既有傅雷先生寫給傅聰、彌拉、傅敏的信件,也有朱梅馥女士對傅聰和彌拉的句句叮囑,但透過文字傳遞的對子女的那份濃濃的愛,精準傳神妥貼入微的措字用詞,無一不是文學愛好者學習寫作的好腳本。
傅雷先生一生從事翻譯工作,譯外國名著三十四部,譯作約五百萬字。為了紀念傅雷先生的翻譯成就,2009年,法國駐華大使館設立了傅雷翻譯出版獎,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
傅雷先生譯文生動傳神,行文流暢更不在話下。而用字豐富,工于色彩變化,更是其作品主要特色。下面謹摘錄一段傅先生寫給傅聰的信件,傅先生對于文字的追求境界可見一斑:
昨晚聽了維瓦爾第的兩支協奏曲……情調的愉快、開朗、活潑、輕松,風格之典雅、嫵媚,意境之純凈、健康,氣息之樂觀、天真,和聲的柔和、堂皇,甜而不俗:處處顯出南國風光與意大利民族的特性,令我回想到羅馬的天色之藍,空氣之清冽,陽光的燦爛,更進一步追懷二千年前希臘的風土人情,美麗的地中海與柔媚的山脈以及當時又文明又自然、又典雅又樸素的風流文采……
(摘錄于1961.2.6日家書)
以上摘錄僅僅170字,其中名詞和修飾性形容詞即占大約80字,傅先生用詞之豐富、精準、細膩,在這段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為人父母者,建議閱讀
傅雷夫婦對于子女的教育,既有音樂方面的探討,也有藝術方面的交流,有愛情婚姻方面的諄諄教導,也有為人處事方面的悉心指引。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父母對于子女的關心和愛護,通過一封封書信,生動逼真地展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對于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精神層面遇到的困惑,在《傅雷家書》中幾乎都可以找到答案。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到晚年矛盾減少,即是生命將要告終的表現……我們不怕經常苦悶,經常矛盾,但必須不讓這苦悶與矛盾妨礙我們愉快的心情。(摘錄于1961.2.7日家書)
上面一段文字是傅雷先生對于矛盾的深刻認識。
社會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后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摘錄于1956.2.29日家書)
以上文字是傅雷先生的人才觀,首先是學會做人,這才是根本。
所以說《傅雷家書》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封封家書,更是一部年輕人的成長指導著述,一部為人父母的教科書。
傅雷家書,寫給青年人的家書
傅先生在給傅聰的信里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語文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摘錄于1955.5.8日家書)
由上文可見,傅先生這些家書,不僅是寫給自己的兒子看,更希望間接傳布給所有青年。這就是傅先生的家國情懷,不止關心自己的兒子,更關心祖國所有青年的成長。
作為后來者,尤其是青年學子、初涉戀愛、初涉婚姻中人,理應不負傅先生一片苦心。趕日頭晴好,或細雨霏霏,來一杯茗茶,攥一支細筆,輕展開散發著墨香的書簽,用心感受傅老先生的每一聲心跳,豎耳傾聽傅老先生的每一句肺腑之語。
那不是一段段文字,那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拳拳的引導和關愛,那是一位母親對兒子兒媳孫子滿心的想念和掛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