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幾天工作有些忙,一直沒發推文,我也感謝很多朋友給我的建議,不必每天強迫自己一篇文章,更應該把個人時間投入到有價值的項目中去。
這也很符合我自己常掛嘴邊的,最佳成長方式,就是進入一個合適的賽道里,趨勢的力量會推著我們向前走。
關于個人學習產品,我比較喜歡混沌大學,之前叫混沌研習社,更早的時候則是叫顛覆式創新研習社,喜歡這個平臺的理由,則是因為前來分享的講師,都并不是職業的講師,而是真正的實踐者。
在此,我并不是說講師這個職業不好,這段時間畢業季,我也又回想起自己的大學時光,想起自己的大學老師們,真心的挺感謝老師們的幫助。
只是,在個人需求上,在當下的工作中,一些更具有實戰的內容,更加適合我。尤其是知識付費涌現的這幾年,大量所謂的課程質量參差不齊。
我見過有的講師,真的是什么都能講,從O2O到新媒體,從共享經濟到區塊鏈,最近又在講些短視頻的內容。
我也見過很多講師,貼著一些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標簽,但實際上內部職級低的可憐;而那些所謂的CEO、COO的分享課,則幾乎都是中小創業公司的。
我還見過一些講師,起初是在某個領域授課分享,后來轉而變成講師的培訓師,發所謂的認證證書;或是起初兜售各種線上課程,如今轉身開始教人賣課,實在是因為大量的各種微課無人問津。
當然,混沌大學也有很多的不足,得到也是,而讓我們自身最快的成長方式,絕對不是聽課,而是進入一條加速的賽道,只是機會可遇不可求,來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
(2)
昨晚剛好刷到視覺志的一篇文章,其中的視頻感觸頗深,在這個社會,努力生活的人,誰不是在拼命,我們想要更好,只能更加拼命。
有一些上位者,常說大家不要太焦慮,我們又怎能不焦慮呢?
對于80后而言,承受著太多的壓力: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中間有房貸車貸,生活重擔如山倒,而90后也逐步開始進入了這個狀態。
北京這樣的城市,其實包容性還是很強的,如北三環太陽宮這邊不錯的小區,二室一廳租金一月一萬三,但是在順義同樣大小的房子,也有租金只要三四千的。
可如果允許,努力生活的人,都不想只是有一個存活之地而已。我們常會感覺自身無力,但總會有那么一個理由,讓我們不甘放棄,默默繼續奮斗。
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想清楚我們自己要的是什么,選擇合適自己的路以及成長方式。
愿有夢想的人,都能達成所愿。
作者孫凌,專注大學生市場,關注創新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