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陽節。
在我的印象里,這是秋天里一個美好的節日,在秋高氣爽的天氣,登高望遠,與大自然的親近,沒有比這更令人身心愉悅的了。只是,古詩中卻常常將重陽節表現為落寞、凄涼、思親之鄉愁,與我的感受相去甚遠,以至于我至今只記得了杜牧的那首《九日齊山登高》,那種灑脫曠達,縱情人生的感覺,才是我心所向。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與三五好友結伴登高,賞秋色,賞紅葉
佩戴茱萸,驅除邪惡之氣,抵御初寒。
賞菊飲酒,吃重陽糕,通常是花糕。
按照習俗,重陽節須登高賞秋,飲酒食糕,佩茱萸驅邪。生活在現代都市里,菊花與茱萸皆難尋,甚至聚不齊三五好友,但我依然會去登高,面對著廣闊的大自然,深感自己的渺小,那些更加渺小的煩憂又算得了什么呢?
比起城市中一成不變的擁擠繁雜,我更愿意沉醉于山中一季一季的景色變換。古往今來,有無數人隱居山林不問世俗,我想我是能夠理解他們的。在山中尋一塊中意之地,自飲自酌,耳之所聞、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皆是自然,心中空無一物,卻又有萬里山川。這樣的境況,怎能不叫人沉醉其間,樂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