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陰陽】(90)失衡狀態下的“天人合一”
個別爻與爻之間的“天人合一”情況,不僅存在于平衡卦中,也存在于失衡卦中,上文我們談到了平衡狀態下的“天人合一”情況,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失衡狀態下的“天人合一”情況。
存在著個別爻與爻“天人合一”的失衡卦有:泰、否、無妄、大畜、坎、離、咸、恒、遯、大壯、晉、明夷、升、困、井。泰卦五爻至上和否卦初爻至二是三道合一,前面已經談到,此處不再贅述。對其它卦我們逐一做些分析。
1、無妄是個整體失衡卦,兩個“蹺蹺板”都發生了傾斜,其中五爻至初是個“天地合一”,這是一個動態失衡;四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無妄二為戊,三為己,二爻至三是個“天人合一”。在這種情況下,無妄二爻至三可以說是少有的順暢,爻辭講“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這是“人”借助天道實現自己愿望的一個實例。
2、大畜是無妄的“覆卦”,兩個“蹺蹺板”也都發生了傾斜,其中二爻至初是個“不合時宜”,這是一個靜態失衡;三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這是一個動態平衡。大畜四為己,五為庚,由四至五是個“天人合一”。四爻的爻辭是“童牛之牿,元吉。”這表明它能抑制住三爻的攻勢,保持吉祥;五爻辭為“豮豕之牙,吉。”這是因為五爻處在“天人相背”當中,雖然失去進攻能力,但也處于吉祥狀態。
3、坎卦也是個整體失衡卦,兩個“蹺蹺板”都發生了傾斜,其中五爻至初是個“天地合一”,這是一個動態失衡;二爻至初是個“不合時宜”,這是一個靜態失衡。坎二為戊,三為己,二爻至三是個“天人合一”。在這種情況下,坎卦二爻辭講“坎有險,求小得。”所謂“坎有險”就是因為有可能陷入初位,所謂“求小得”就是可以至三,因為至三既合人道,也合天道。
4、離卦還是個整體失衡卦,兩個“蹺蹺板”都發生了傾斜,其中四爻至初是個“不合時宜”,這是一個靜態失衡;三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這是一個動態平衡。離卦四爻為己,五爻為庚,四爻至五是個“天人合一”。在這種情況下,離卦四爻辭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這是講四爻周邊的態勢,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沒有哪個爻能對離四造成傷害。離五辭為“出涕沱若,戚嗟若,吉。”這表明離卦四爻與五爻似乎形勢不利,實際上處于吉祥狀態。
5、咸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二與四這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由于四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咸卦這個失衡卦,同時又是個動態平衡卦。咸二為戊,三為己,由二至三是個“天人合一”,咸二辭講“咸其腓,兇,居吉。”表明這個爻的爻位不宜變動。咸三辭講“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表明它對二爻有一種牽制作用。
6、恒卦是咸卦的“覆卦”,一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三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這是一個動態平衡卦;恒卦四為己,五為庚,由四至五是個“天人合一”。四爻的爻辭是“田無禽。”恒卦四爻的周邊除了三爻以外都是陰爻,所以是“田無禽”。恒五的爻辭是“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這表明五爻不宜囤積,保持柔弱態勢吉祥。
7、遯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二與四這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由于四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遯卦這個失衡卦,同時又是個動態平衡卦。遯二為戊,三為己,由二至三是個“天人合一”,遯二辭講“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表明這個爻難以運動。遯三辭講“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表明它和咸三一樣,對二爻有一種牽制作用。
8、大壯卦是遯卦的“覆卦”,一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由于三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這是一個動態平衡卦;大壯四為己,五為庚,由四至五是個“天人合一”。四爻的爻辭是“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一方面表明這個爻保持穩定吉祥,另一方面也說明前程通暢。五爻的爻辭是“喪羊于易,無悔。”這是說五爻處在“天人相背”之間,選擇天道至初更有利于卦體的穩定和諸爻的通達。
9、晉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二與四這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由于四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晉卦這個失衡卦,同時又是個動態平衡卦。晉二為戊,三為己,由二至三是個“天人合一”,晉二辭講“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表明這個爻一方面不宜變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三爻那里得到福祉。晉三辭講“眾允,悔亡。”表明周邊諸爻對二爻、三爻行為的認可。
10、明夷卦是晉卦的“覆卦”,一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由于三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這是一個動態平衡卦;明夷四為己,五為庚,由四至五是個“天人合一”。四爻的爻辭是“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它同大壯一樣,表明這個爻處在心腹之地。五爻的爻辭是“箕子之明夷,利貞。”這是說五爻處在“天人相背”之間,適宜保持穩定。
11、升卦是一個整體失衡卦,兩個“蹺蹺板”都發生了傾斜,其中三爻至初是個“不合時宜”,這是一個靜態失衡;二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和“天人相悖”,這是一個動態平衡。升卦初爻為癸,二爻為甲,初爻至二是個“天人合一”。在這種情況下,升卦初爻辭講“允升,大吉。”這是說初爻盡管面臨二爻的強大壓迫,但還是可以上升,只是量大為吉,二爻辭講“孚乃利用禴,無咎。”可見升二甲是初爻的庇護所。
12、困卦是個局部失衡卦,五爻至初“不合時宜”,所以困卦是個靜態失衡卦。困五為甲,上為乙,由五至上是個“天人合一”。困五辭為“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所謂“劓刖,困于赤紱”就是因為五爻處在“天地相背”和“人地相背”當中;“乃徐有說。利用祭祀。”則是最終五爻要遵循天道與人道至上。
13、井卦是個局部失衡卦,由于二爻至初是個“天地相悖”,所以又是一個動態平衡卦。井初為癸,二為甲,這與升卦是一樣的,井初辭為“井泥不食,舊井無禽。”這表明初爻不宜受到傷害。井二辭講“井穀射鮒,甕敝漏。”這是說二爻甲的一個性質,甲在井卦中為終結階段,是個沒有活力的爻,但是一旦被激活,立馬就會由“只入不出”變成“只出不入”,那時初爻癸就會變乙,由二至初也就由“天地相悖”變成“天地合一”,在這種情況下,初爻就再也抵頂不住二爻。
以上說明,不僅在卦體的平衡狀態下,而且在失衡狀態下,如果出現了“天人合一”的情況,那么爻與爻就建立起一種非常緊密的關系,這種關系,極有利于爻的運動,哪怕發生了與地道犯頂的情況,當然從卦體穩定的角度考慮,也有不適宜行動的。
【閑話陰陽】(92)失衡狀態下的“天人相背”
失衡狀態下“天人相背”的情況也大量存在。在蒙、訟、師、小畜、泰、否、大有、豫、隨、觀、賁、無妄、大畜、坎、離、咸、恒、遯、大壯、晉、明夷、升、困、井等卦中,都有“天人相背”的問題,我們按照“天人相背”與地道的關系來分析一下:
1、“天人相背”且與地道犯頂。“天人相背”且與地道犯頂,我們試以師卦為例,如下圖:
師卦初爻為丙,四爻為丁,初爻的人道走向是二,天道走向是四,所以初爻處在“天地相背”之間,師二至初是個“天地合一”,所以師初辭為“師出以律,否臧兇。”但是師初也不宜至四,師卦辭講“貞,丈人吉,無咎。”比卦辭講“原筮元永貞”,都是說師初面臨兇險,不能至二,但也不宜至四,而是在原位堅持。
2、“天人相背”且與地道相背。我們試以屯卦為例,如下圖:
屯五為戊,上為丁,五上之間是個“天人相悖”,又屯五的地道走向是初,所以屯五既處在“天人相悖”當中,也與地道背道而馳。爻辭講“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就是因為此爻有可能威脅到初爻的“執政”地位。
3、“天人相背”且與地道相左。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三道分途”,我們試以泰為例,如下圖:
泰卦二爻的天道走向是五,人道走向是三,所以二爻處在“天人相背”當中,二爻的地道走向是初,所以二爻處在“天地相背”且與地道相左當中,在這種情況下,二爻的爻辭是“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包荒,用馮河”是說依照天道至五;“不遐遺,朋亡”是失去初與三這兩個陽爻;“得尚于中行”則是說二爻還有一個選擇是至上,這有利于卦體的穩定。
我們再以賁卦為例,如下圖:
賁三為己為陽,它的天道走向是二,人道走向是四,地道走向是初,所以賁三也是個“天人相背”且與地道相左的爻,爻辭說“賁如濡如,永貞吉。”這表明此爻保持穩定為好。
以上幾例說明,處在“天人相背”狀態下的爻,很難選擇人道行進,一種是不動,這可以認為是堅持人道;另一種是依照天道運行,個別也有不依照天道走的,如泰二,但是不宜按照地道運行。
【閑話陰陽】(93)失衡狀態下的“天人相左”
前面我們談了失衡狀態下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悖”和“天人相背”,現在我們談談失衡狀態下的“天人相左”問題。
1、“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犯頂。我們試以損卦為例,
損卦初爻為乙,三爻為丙,初爻的人道走向是二,天道走向是三,所以初爻處在“天人相左”之間,損卦二四失衡,二爻有迫初之勢,所以損初就是一個“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犯頂。在這種情況下,損初辭為“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這是說損初可以適當減損自己,依照天道至三,這既可以保持卦體穩定,也可實現諸爻的通達。
再如益卦,
益五為己為地元,依照人道當至上,依照天道當至二,這也是個“天人相左”,由于五爻的地道走向是初,所以這個爻也可以看做是“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犯頂。在這種情況下,益五的爻辭是“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這是說益五宜保持不動,聽憑自己的服從者運動,服從者的運動,合乎益五施惠的德性。
2、“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相背。我們試以履卦為例,
履五為癸,依照人道當至上,依照天道當至四,依照地道當至初,這可以說是個“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相背,履五的爻辭是“夬履,貞厲。”“夬履”就是決裂,或者是同天道決裂,或者是同人道決裂,由于履卦四五之間是個“天人相悖”,初五之間是個“天地相悖”,所以此爻難于保持穩定,這就是“貞厲”。
3、“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相左。我們試以咸為例
咸卦四爻的天道走向是上,人道走向是五,所以四爻處在“天人相左”當中,四爻的地道走向是初,所以四爻處在“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相左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四爻的爻辭是“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意思就是保持穩定吉祥,它的行動,決定著其它爻的命運,這當然和咸卦初四之間的“天地相悖”有關。
我們再以屯卦為例,
屯三的人道走向是四,天道與地道的走向是上,這也可以說屯三處在“天人相左”且與地道相左當中,屯三的爻辭是“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所謂“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就是至上,這既合天道,也合地道,但是從穩定卦體的角度考慮,屯三還是應當舍棄這條道路,等待時機至四,合乎人道的行為,才是君子的行為。
以上說明,當著爻的運行發生了“天人相左”的情況,一般的情況是遵循天道運行,個別也有遵循人道,當然還有一個保持不動的選擇。
【閑話陰陽】(94) 失衡狀態下的“天地合一”
所謂“天地合一”,就是天道與地道在方向上的一致,地道主要表現在失衡卦中,失衡卦分動態失衡與靜態失衡,在四十八個失衡卦中,屬于動態失衡的有17個,即:屯、蒙、師、泰、否、大有、謙、豫、賁、無妄、坎、萃、鼎、艮、豐、旅、小過。這些動態失衡卦中,都存在著“天地合一”的情況。我們以謙卦為例,
謙三為丙為陽,謙初為丁為陰,謙五為戊為陰,謙卦三五失衡,三爻有壓迫初爻之勢,初爻被迫有至五之勢,由三至初和由初至五正合天道,所以我們把謙三至初和謙初至五,都叫做“天地合一”。在這種情況下,謙初辭講“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思是由初至五,這雖然不合人道,但避禍他鄉,求得吉祥,既不失明智,也不失為君子。當然謙三至不至初,也有自身的考慮,所謂“勞謙,君子有終,吉。”就是說三爻堅持人道,待時至四,可以做到“君子有終”,獲得吉祥。
“天地合一”在經文上就叫“律”,師卦初爻辭講“師出以律,否臧兇”,這是因為師二為乙為陽,師初為丙為陰,師四為丁為陰,師卦二四失衡,二爻有迫初之勢,初爻有被迫至四之勢,由二至初和由初至四正合天道,所以這也是“天地合一”。天道與地道都是具有客觀性質的規律,阻擋它們就是“否臧”,對人來說就難免兇險。但是師二至初,正與人道犯頂,在這種情況下,師初的選擇是不動,這就是師卦辭講的“貞,丈人吉,無咎。”這是“道”與“律”的一次較量。
我們再以豫卦為例
豫四至初是個“天地合一”,爻辭說“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意思是這個爻獨得天時、地利與人和,再不占據初位,更待何時?這樣也就有了隨卦初爻的“官有渝”。
以上說明,“天地合一”是卦爻運動的重要條件,但人道也不是完全消極,卦爻適不適宜運動,也要看是否有利于卦體的穩定和諸爻的通達。
【閑話陰陽】(95)失衡狀態下的“天地相悖”
在失衡卦中,存在“天地相悖”的卦有需、訟、比、小畜、履、隨、蠱、觀、無妄、大畜、離、咸、恒、遯、大壯、晉、明夷、損、益、升、井、兌、渙、節、中孚等二十五個卦。存在著“天地相悖”的卦,我們又叫“動態平衡卦”。
為什么這樣的卦叫“動態平衡卦”呢?我們試以比卦為例,
比五是一個無比強大的純陽爻,按照地道,這個爻有迫初之勢,但是比五為癸,比初為壬,由五至初,正逆天時。在這種情況下,比初辭講“有孚比之,無咎”,這里說的“有孚”就是除四爻以外的眾陰爻,按照天道,它們要漸次來到初爻,所以是初爻的服從者。比五辭講“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所謂“邑人不誡”就是初爻不戒備五爻,原因就是初五之間是個“天地相悖”。
存在著“天地相悖”的卦,一般也能夠堅持到底,做到“原始反終”,比如說需變訟、小畜變履等等,我們以隨卦為例,
隨卦初四之間是個“天地相悖”,初二之間是個“天人相悖”,在這種情況下,隨初的爻辭是“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官有渝”是說隨初是個新上任的“官”,“貞吉,出門交有功”是說這個新官保持穩定吉祥,如果有行動,那就是至四,初爻至四為“出門”。再比如晉卦,
晉卦初四之間是個“天地相悖”,晉初辭為“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這是說表面上看,晉初受四爻壓迫,如同“黑云壓城城欲摧”,但實際上晉初不是晉四的俘虜,它還有廣闊的活動空間或充裕的時間,這個爻保持穩定吉祥,沒有災難。
以上可以看出,發生了“天人相悖”,一般的情況是天道勝過地道。但也有些例外,比如說訟變師、履變泰、蠱變臨、井變革,這四個變化就屬于特殊卦變,我們分別談談這個問題。
1、訟變師,訟卦二四平衡,三五失衡,五爻至初和初爻至三為合乎地道但不合時宜,三爻與上爻之間是個“天地相悖”。在這種情況下,訟卦辭講“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初爻講“不永所事,小有言”四爻辭講“復即命”,這表明訟卦已經陷入僵窒局面,不能堅持始終,訟四將變成師卦的初爻。
2、履變泰,履卦三五失衡,三爻與初爻、初爻與五爻之間存在著“天地相悖”,在這種情況下,履上辭為“視履考祥,其旋元吉”這表明履上要繼續充當泰卦的“人元”,也就是泰初,但中間的幾個爻會有一個旋轉,這就是履五變成了泰五、履四變成了泰二、履三變成了泰三,履二變成了泰四。
3、蠱變臨,蠱卦初爻為庚,三爻為辛,初三之間是個“天地相悖”,在這種情況下,蠱卦辭講“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蠱初辭講“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這表明蠱初難以承受蠱二的壓力,要讓它的兒子來代替,三爻辛為庚之“子”,為“先甲三日”,變成丁以后就是“後甲三日”,這樣蠱三就成了臨卦的初爻。
4、井變革,井卦三五平衡,二四失衡,初二之間是個“天地相悖”,也是個“天人相悖”,在這種情況下,井上的爻辭是“井收勿幕,有孚,元吉。”這表明井上要繼續充當革卦的“人元”,但中間四個爻也有一個旋轉,具體說就是井五變成了革三,井四變成了革四,井三變成了革五,井二變成了革二。
以上這四個變化有兩個屬于“左旋右轉”式,即履變泰和井變革,這可以看成是“內部調整”或“理順關系”,不是因為地道的直接作用。訟變師和蠱變臨屬于“中道而返”式,但訟變師也不是因為地道的直接作用。只有蠱變臨可以看成是地道勝過了天道。
【閑話陰陽】(96)失衡狀態下的“天地相背”
“天地相背”就是天道與地道背道而馳,存在著“天地相背”的卦有訟、比、小畜、履、隨、蠱、臨、觀、無妄、大畜、離、咸、恒、遯、大壯、晉、明夷、益、升、困、井、巽、兌、渙、節、中孚等二十六個卦。
在以上這些卦中,有的是初爻存在著“天地相背”,也有的是二、三、四、五、上爻存在著“天人相背”。初爻的天道走向可能是二,也可能是三、四、五,上爻的天道走向可能是五,也可能是四、三、二。二、三、四、五爻的天道走向都是上,地道走向則是初,下面我們分別做一探討。
一、初爻天道走向是二的卦有兩個,即升和井,由于初爻至二合乎人道,所以升和井的初爻至二就是“天人合一”與“地”相悖,在這種情況下,初爻的運動方向就是二,沒有別的選擇。
初爻天道走向是三的卦有蠱、大畜、離、恒、大壯、明夷,這六個卦中,初爻為陽的卦有大畜、離、大壯、明夷,初爻為陰的卦有蠱、恒。我們先錄出這些卦初爻的爻辭。蠱初為“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大畜初為“有厲,利已。”離初為“履錯然,敬之,無咎。”恒初為“浚恒,貞兇;無攸利。”大壯初為“壯于趾,征兇,有孚。”明夷初為“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在“天地相背”的情況下,初爻的選擇有多種,有的選擇地道,如蠱卦,有的選擇天道,如離,也有的選擇人道,如明夷。大體說來,初爻的處境不利,既有“貞兇”,也有“征兇”。
初爻天道走向是四的卦有隨、無妄、咸、遯、晉。隨初辭為“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無妄初辭為“無妄,往吉。”咸初辭為“咸其拇。”遯初辭為“遯尾,厲,勿用有攸往。”晉初為“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在“天地相背”的情況下,初爻的選擇有多種,一是不動,如“貞吉”、“勿用有攸往”等,二是遵從天道至四,如“出門交有功”、“往吉”等。
初爻天道走向是五的卦有比、履、觀、兌、渙、節、中孚。比初辭為“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履初辭為“素履,往無咎。”觀初辭為“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兌初辭為“和兌,吉。”渙初辭為“用拯馬壯,吉。”節初辭為“不出戶庭,無咎。”中孚初辭為“虞吉,有它不燕。”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在初爻的天道至五和地道至三的情況下,基本的選擇是不動。
二、二爻存在“天地相背”的卦有小畜、臨、巽、渙、節、中孚。小畜二辭為“牽復,吉。”臨二辭為“咸臨,吉,無不利。”巽二辭為“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渙二辭為“渙奔其機,悔亡。”節二辭為“不出門庭,兇。”中孚二辭為“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幾個卦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陽爻,其中除了小畜和節以外都是具有活力的天元甲,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它們的運動方向基本上是依照天道至上,巽二雖有至初的可能,實際上并沒有至初。
三、三爻存在“天地相背”的卦有蠱、大畜、離、恒、大壯、明夷、升。蠱三辭為“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大畜三辭為“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離三辭為“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恒三辭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大壯三辭為“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明夷三辭為“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升三辭為“升虛邑。”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它們的運動方向基本上也是依照天道至上,只有蠱三返回到初位。
四、四爻存在“天地相背”的卦有隨、無妄、咸、遯、晉。隨四辭為“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無妄四辭為“可貞,無咎。”咸四辭為“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遯四辭為“好遯,君子吉,小人否。”晉四辭為“晉如鼫鼠,貞厲。”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它們的運動方向一是待時至五,二是至上,沒有一例是返初。
五、四爻存在“天地相背”的卦只有困卦一個卦,困五辭為“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這是一個“天人合一”而與地道相悖的爻,雖然艱難,但還最終至上。
六、上爻存在“天地相背”的卦有訟、比、小畜、履、益、渙、中孚、隨、蠱、無妄、離、咸、遯、晉、升、節。
上爻天道至二的卦有無妄、離、咸、遯、晉。五妄上辭為“無妄,行有眚,無攸利。”離上辭為“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咸上辭為“咸其輔、頰、舌。”遯上辭為“肥遯,無不利。”晉上辭為“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上爻的選擇比較艱難,但離上、遯上和晉上還是有可能至二的,遵從地道選擇至四的情況卻沒有。
上爻天道至三的卦有比、履、隨、益、渙、中孚。比上辭為“比之無首,兇。”履上辭為“視履考祥,其旋元吉。”隨上辭為“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益上辭為“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渙上辭為“渙其血去,逖出,無咎。”中孚上辭為“翰音登于天,貞兇。”從這些辭句中可以看出,上爻是個通道,沒有來源兇險,如比上,有來源而不能疏散也兇險,如隨上、渙上、中孚上,疏散的渠道就是三爻。
上爻天道至四的卦有小畜與節。小畜上辭為“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所謂“既雨既處,尚德載婦”就是與四爻的和合有可能,但也艱難。節上辭為“苦節,貞兇,悔亡。”這是說此爻不能求穩,運行的方向是四。
上爻天道至五的卦有蠱和升,蠱上辭為“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這是說此爻不宜有所行動。升上辭為“冥升,利于不息之貞。”這是說此爻的爻位適宜不動,但不能阻止數的流動。
總之,在天道與地道背道而馳的情況下,爻的基本選擇是不動,如果行動也多是按照天道,無論動還是不動,有兩個原則是不能違背的,那就是卦體的穩定與諸爻的通達。
【閑話陰陽】(97) 失衡狀態下的“天地相左”
“天地相左”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所有失衡卦都存在著“天地相左”的問題。在“天地相左”的情況下,爻的走向怎樣呢?我們試以屯卦為例,
屯卦五爻為戊為陽,它的地道走向是初,天道走向卻是二爻己,屯五辭為“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所謂“小貞吉”就是說這個爻的量保持在一定限度內,它可以遵從天道至二,這里有一個“陰陽和合”的機會,如果這個爻的量超過了一定限度,那就有可能遵從地道抵達初爻,造成卦體的傾覆,這就是“大貞兇”。
我們再以蒙卦為例
蒙卦上爻的地道走向是二,天道走向是三,這里也有一個“天地相左”。蒙上辭為“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所謂“不利為寇”就是不宜至二,上爻至二,等于推動二爻至初,這就容易造成卦體傾覆。所謂“利御寇”就是防止四爻至上。顯然,蒙上的措施就是不動,蒙上不動,就可以保持蒙卦的穩定。這里蒙上可以說既不按天道運行,也不按地道運行。
下面我們再對需、訟、師、比、小畜、履等卦中的“天地相背”情況做一簡介:
需卦初爻的地道走向是四,天道走向是三,需初辭講“需于郊,利用恒,無咎。”這個“恒”字就是說需初保持不動。
訟卦五爻的地道走向是初,天道走向是二,訟五辭為“訟元,吉”這是提示此爻為地元,也說明這個爻處于吉祥狀態。? ?
師卦上爻的地道走向是二,天道走向是三,師上辭為“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這是提示此爻行將變成下一個“原筮卦”的人元,“小人勿用”則是說師二不能至初。
比卦五爻的地道走向是初,天道走向是四,比五辭講“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王用三驅,失前禽”指的是比二為己為“王”,上、三、初這三個爻的順序為庚、辛、壬,對比五癸是鞭長莫及。“邑人不誡,吉”則是因為初五之間是個“天地相悖”。
小畜初爻的地道走向是四,天道走向是五,小畜初辭為“復自道,何其咎?吉。”所謂“復自道,何其咎?”是說小畜初按照人道至二,這是因為初四之間是個“天地相悖”,卦辭中的“密云不雨”也是因為這個“天地相悖”,使得小畜初有了堅持至二的可能。
履五的地道走向是初,天道走向是四,履五辭為“夬履,貞厲。”這是說履五難以保持穩定,原因則是因為一方面初五之間是個“天地相悖”,另一方面是四五之間是個“天人相悖”,履五處在轉折點上,周邊又都是強爻,在這種情況下,履五想要不動不變是不可能的。
從以上幾卦中可以看出,處在“天地相左”情況下的爻,有的選擇天道,有的選擇地道,也有的選擇了人道,具體應當選擇什么道,還需要具體分析。
【閑話陰陽】(98)“人地合一”對爻動靜的影響
所謂“人地合一”,就是人道與地道在方向上的一致,包含著“人地合一”的卦有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噬嗑、賁、無妄、大畜、離、咸、恒、遯、大壯、晉、明夷、萃、升、革、鼎、震、艮、豐、旅、小過,共計二十八個卦。
人道與地道的合一主要表現在初爻與二爻和五爻與上爻之間,一般的情況是,如果四強二弱,則初爻至二就是“人地合一”;如果三強五弱,則五爻至上就是“人地合一”。上爻也有“人地合一”的情況,如果是五強三弱,那么在上爻“反身”再至五時,上五之間就是一個“人地合一”。這樣的卦還有屯、訟、比等等。
我們試以震卦為例,
震卦二四失衡,初爻受四爻壓迫有至二的趨勢,這是初爻在地道上的走向;由初至二合乎人道,所以震卦由初至二就是一個“人地合一”。震初辭為“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所謂“震來虩虩”就是因為初二之間的“人地合一”,之所以“後笑言啞啞,吉”是因為震四對初的壓力只有潛在性質,沒有現實性質,由四己至初丁,需要八個時間單位。
我們再以謙卦卦為例,
謙卦三五失衡,五爻有被撬向上的趨勢,這是五爻在地道上走向;由五至上合乎人道,所以謙五至上也是一個“人地合一”。當然謙五還有一個選擇是至四,由五至四合乎天道。謙五辭為“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所謂“不富以其鄰”是因為謙五的周邊都是陰爻,與謙三相比較,大家都是“窮光蛋”,所謂“利用侵伐,無不利”就是因為可以借助“人地合一”的態勢至上,也可以依照天道至五,這是一個“窮則思變”的爻,既然沒有能力穩定卦體,倒不如在亂中求生。
上爻存在“人地合一”的卦也不少,我們試以觀卦為例,
觀卦三五失衡,但因為初五之間是個“天地相悖”,所以觀卦還是一個“動態平衡卦”。觀五的地道走向是初,觀上的人道走向是“反身”至五,這樣由上至五也就成了一個“人地合一”。觀五辭為“觀我生,君子無咎。”這是因為初五之間的“天地相悖”使得五爻沒有返初的可能,能在五爻的爻位上堅持就是“君子”。觀上辭為“觀其生,君子無咎。”這是上爻的動向要看五爻,觀五在觀卦中是終結階段,是個“死爻”,但它的地道走向是初,一旦這個爻被激活,它的天道走向還是初,這樣上爻至五就更是有機可乘。
以上幾例可以看出,在出現了“人地合一”的情況下,對“人”而言可以說是具備了踐履人道的良好態勢,當然能不能踐履人道,還要看有沒有良好的時機。
【閑話陰陽】(99) “人地相悖”對爻動靜的影響
所謂“人地相悖”就是人道與地道在方向上犯了頂,包含著“人地相悖”的卦有蒙、需、師、小畜、泰、大有、謙、蠱、臨、賁、大畜、坎、離、恒、大壯、明夷、損、升、井、鼎、艮、豐、旅、巽、渙、節、中孚、小過等。
人道與地道的相悖主要表現在初爻與二爻和五爻與上爻之間,一般的情況是,如果二強四弱,則初爻至二就是“人地相悖”;如果三弱五強,則五爻至上就是“人地相悖”。上爻也有“人地相悖”的情況,如果是五弱三強,那么在上爻“反身”再至五時,上五之間就是一個“人地相悖”。這樣的卦還有屯、訟、比等等。
關于“人地相悖”對爻動靜的影響,我們先以蒙卦為例
蒙卦二四失衡,二爻有至初之勢,而由二至初正與人道犯頂,所以蒙卦初二之間就是一個“人地相悖”。由于蒙二為庚,蒙初為辛,所以蒙卦初二之間還是一個“天人相悖”,在這種情況下,蒙初辭為“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這就是說,蒙初只能被動地去對“人”施以刑罰,也就是至四,當然,蒙初也可以選擇不動,因為蒙二至初,畢竟是正與人道犯頂,另外還要看上爻的態度。但是蒙初絕對不能至二,這是肯定的。
我們再以小畜卦為例
小畜卦二強四弱,二爻有迫初之勢,初二之間,也是個“人地相悖”,小畜初辭為“復自道,何其咎?吉。”意思是小畜初應當堅持至二,這是因為二爻的天道是上,二爻如果上行,則對初爻有一個牽動作用,所以二爻辭講“牽復,吉。”,此外,如果是初爻至四,這正與天道犯頂,在這樣的情況下,初爻有了至二的可能。
渙、節兩卦都是三弱五強,五爻的人道走向是上,上爻的地道走向是五,因此五上之間也是“人地相悖”,渙五辭為“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這是說五爻運動方向是四,四爻為己為“王居”,由五至四合乎天道。為什么五爻不能至上呢?就是因為這里有個“人地相悖”,當然五爻也不能至初,因為初五之間是個“天地相悖”。節五辭為“甘節,吉,往有尚。”“甘節”是因為節五是節卦在天道上的終結,“往有尚”是因為與初爻“天地相悖”,初爻至五有利于卦體的穩定。
鼎卦三強五弱,上爻在“反身”至五時,上五之間也是個“人地相悖”,鼎上辭為“鼎玉鉉,大吉,無不利。”,這是說在上爻“反身”之前,上爻有可能按照天道至四,上為辛,四為壬,二爻與四爻雖然處在平衡狀態,上爻獨得天時。上爻“反身”后,也就是在由辛變丁以后,再至五爻甲就成了合乎人道,只是不合地道,這時候就看上爻自身的量,量如果大,就有可能至五,至少不受傷害,這就是“大吉,無不利。”
以上幾例說明,如果發生了“人地相悖”的情況,對“人”來說是不利的,這個不利可能是“厲”,也可能是“咎”、是“災”、是“疾”,但是地道的作用也不是無限的,人道勝過地道的情況也是存在的,當然這也要看其它條件。
【閑話陰陽】(100) “人地相背”對爻動靜的影響
“人地相背”就是人道與地道背道而馳,一般說來,“人地相悖”的卦,同時也是“人地相背”,這是因為人道與地道的走向犯了頂,有一方改道背行,這就成了“人地相背”。我們試以屯卦為例:
屯五的人道走向是上,屯上受五爻的拖累,其地道走向是五,五上之間是個“人地相悖”。如果是單看五爻,它的人道走向是上,地道走向是初,因此五爻也就處在“人地相背”當中。
在六十四卦當中,存在著的“人地相背”卦有屯、訟、比、履、否、隨、觀、賁、無妄、坎、益、萃、困、兌、渙、節、中孚等。一般說來,三弱五強的卦,五爻都處在“人地相背”當中。
處于“天地相背”的爻,其運動方向應當怎樣呢?我們先以訟卦為例,訟卦二四互衡,三五失衡,五爻有迫初之勢,但五爻的人道走向是上,因此訟五是個處在“人地相背”當中的爻,訟五己至初爻辛只需兩個時間單位,這可以認為它有比較好的進入初位的時機,但是這個爻卻沒有進入初位,原因除了不合人道以外,還因為三爻至上是個“天地相悖”,三爻不能至上,這也就抑制住五爻至初,訟三辭講“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這個“無成”與坤三的“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是不一樣的。
我們再以坎卦為例,坎卦三弱五強,五爻也處在“天地相背”當中,坎五辭為“坎不盈,祗既平,無咎。”這表明它要去填平初爻這個“坎”,這里除了坎五的地道走向是初以外,還有就是坎五為甲,初為乙,由甲至乙合乎天道,由五至初是個“天地皆合”。
類似坎卦的還有無妄五,無妄五的地道走向是初,人道走向是上,這個“人地相背”就是“疾”,但無妄五至初還合乎天道,所以爻辭說“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在“人地相背”的情況下,五爻有沒有至上的可能呢?也有,例如困卦,困五辭為“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劓刖,困于赤紱”指的就是受初爻所困,這是地道的作用,但是困五至上是個“天人合一”,所以才有了“乃徐有說”。
以上說明,處在“人地相背”當中的爻,可能選擇不動,如果運動,可能選擇人道,也可能選擇地道,這要看其它條件,特別是天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