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成功者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別是什么嗎?
別問我,我怎么可能知道。
大多數成功人都有著不可復制的獨特人生軌跡,勵志講座聽得再多,除了給腦子充值了一堆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一無用處。《喬布斯傳》翻爛了,你也沒可能復制出一個龐大的蘋果帝國。
記住,雞湯無用,因為你永遠沒辦法把別人的成功內化成自己的本事。
但喜聞樂見的是,平庸,卻往往有著可以追尋并復制的特性。
作為資深loser,今天Miss Tu要教大家如何做一個徹頭徹尾的路人甲。相信我,跟著以下的路徑走,你在成為普通人這條康莊大道上真的很難跑偏。
>>>>感動不了天地,也能感動自己
大學的心理學導論課,到現在除了那只從籃球場穿過的猩猩,我就記得巴甫洛夫的狗。
簡單給沒上過大學【就說你沒文化你打我呀】的孩子科普一下:
著名的某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實驗表明: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動物的某種反應的后果能滿足它的某種需要(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則以后它的這種反應出現的幾率就會提高。在這種反應過程中,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與偶然成功,情景與反應動作之間建立了聯系,形成了條件反射。在這反應過程中,有機體的行為作為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的工具或手段。故稱工具性條件反射,又稱操作性條件反射。
——from 度娘
關于條件反射的學說,把它煲成雞湯,應該是這樣的:
無論是工作或是學習,都應該建立一套獎勵機制,用獎賞來刺激主體某些目標行為的再現。
咱再用人話來翻譯一下:
在這個打不得罵不得的時代,要讓人乖乖學習或者工作,就該當他出現學習、工作的行為后,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以此建立起學習、工作與獎勵的聯系,如此一來,人們就會為了獲得更多的獎勵而努力學習、工作。
于是,成功人不斷給自己設置階段性目標,在達成后給自己予以一定的獎勵,比如買一件想了很久的衣服,吃一頓奢侈的大餐。然后,就是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贏取白富美……
聽上去這機制是不是真的很機智?一不小心,還真有可能走到成功的路上去。
來,讓我們看看對普通人來說,成為巴普洛夫的狗的正確打開方式:
23:00? 明天我一定要把開題報告/項目預算搞定!
06:00? 哇,起的好早,好感動,我要獎勵自己多睡10分鐘。
07:45? 起床……
09:00? 坐進自習室/辦公室,開始刷朋友圈。
09 : 10? 恩,看了兩篇干貨,好感動,我要獎勵自己刷一下微博!
10 : 30? 打開word文檔。
11 : 00? 這么快就搭好了框架,好感動,我要獎勵自己和同學/同事聊會兒天!
……
抱歉,把普通人的時間表再拉下去也只是同義反復,我就不浪費篇幅了。
看出來了吧,普通人之所以能在成為普通人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就是因為他們深諳獎勵之道,給自己設置了無數個值得獎勵的階段性目標,并十分輕易就被自己感動得一塌糊涂,讓自己無止境的沉浸在“我很努力很值得鼓勵”的狀態之中。
所以,想成為一個稱職的普通人,你需要做的是:
拿出你的學習/工作計劃表,盡可能詳盡地對照列出獎勵清單,然后在極短的周期內,高頻地感動自己。
>>>>既然不可能,索性不開始
我有一個朋友,非211非985院校畢業,理想是北大的碩士,考研N次,最初和他一同備考的人都讀到博士了,他還是不肯放棄。
他并不是一個普通人,而且普通人眼里,他一定是個蠢人。
在我們普通人的邏輯里,既然知道這件事情沒希望,當初就不會開始。就算開始了,只要發現有點不靠譜的跡象,就該立刻斬草除根。
那個帥哥長得又好學習又好家世又好,怎么會看上我,約我出來,肯定是想問我套料追我閨蜜,哎,不去了,免得自作多情了。
我的績點又不高,實習經歷也不豐富,就算去了這個公司也不知道能做什么,讓我去面試估計是湊人數吧,哎,不去了,免得灰頭土臉的。
這個職位這么多人爭,我和上司關系也不算好,業績也沒那么突出,肯定沒機會,去競聘絕對要丟人,哎,不去了,免得被人嚼舌根。
“真正的聰明人,是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放棄。”普通人一直是這么告訴自己的。
做個普通人,明知道不可能,就根本不該嘗試。跟著雞湯走,成功了的叫神話,咱就只能算笑話。什么都沒有也不怕,至少,咱們把臉面保住了。
對了,我那個朋友,3年后終于考上了北大,現在準備申請公費出國留學,據說還有篇第二作者的文章要發上核心期刊 。
他呀,的確不是個像咱這么有自知之明的普通人。
>>>>要是……肯定……
聽說過復盤么。
不知道它最開始是不是個股市專用詞匯,反正現在,多用來形容一種做完事情后再把它演練一遍的學習方法。對,類似于我們說的工作總結。
而普通人,在我看來,是把復盤方法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一群人。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復盤別人的成功,以及復盤自己的失敗。
普通人不信奉成功學,他們對成功案例的洞察之深入永遠出乎你的預料。
馬云的成功是互聯網時代的成功,杜蕾斯微博的成功是的成功,羅輯思維的成功是社群革命的成功……總之,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外在因素,比如趕上了好時候。
而他們對自己的復盤更是深刻的。
要是我當初認真讀書了,今天肯定就在北大而不會在這里了……
如果我當初拋開一切選擇去創業,肯定比他做得更好……
普通人復盤事物的【要是/如果……肯定/不會…… 】邏輯,永遠能為他人的成功找到無數個不可復制的偶發理由,也永遠能為自己的失敗找到“我只是沒那么渴望成功”的借口。
韓寒在《后會無期》里說,懂得這么多道理,我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想,是因為普通人花光所有運氣和智慧,都用到給自己找理由這一件事上了。
有句很有名的雞湯,是用來形容成功人士的,“他們得多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對普通人來說,這句雞湯應該是這樣的:
“他們得多努力,才能讓他們的失敗看上去只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So…
好了,成為一個普通人的三條黃金法則已經盡相傳授給你,怎么做,還看你自己。
如果你做到一條,也許你有機會偏離成功的軌道;
如果你做到兩條,平庸正在向你招手;
如果你三條都能滿足,那么,恭喜你,這么努力,終究成為了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