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伏妖篇》到底好不好看?

圖片來源于網絡

1.

我準備看兩部電影。

一部是星爺新作《西游伏妖篇》,一部是韓寒的《乘風破浪》。

我屬于看著星爺電影長大的一批,去年《降魔篇》有許多細節都留在了記憶中,同時喚醒了《大話西游》的許多點點滴滴。

而韓寒,我幾乎是從他在《少年文藝》發表第一篇處女作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個文筆不凡的少年,在我的青春中,他的文字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后一路跟隨多年,眼見著韓少一路披荊斬棘,成為跨界大咖。

對這兩部電影,確實是有期待。

而這種期待,因為最近一些大咖的影評,變得愈發有意思起來。

2.

不久前,教主蕭秋水寫一篇影評,從頭到尾批評了《西游伏妖篇》:爆米花電影,看特效,看熱鬧。沒情節,沒靈魂。

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教主微博上各種聲討接踵而來,正反雙方不出所料地罵成一片。

我并沒有因為這一篇影評就打消看《伏妖篇》的念頭,因為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別人的看法永遠代表不了自己,別人覺得不好看,自己未必會有同樣的感受,別人覺得好看到爆,自己也未必就覺得好。

沒有真正親身體驗過,既沒有發言權,也沒必要過早下結論。

結果緊接著秋葉大叔也發文說《伏妖篇》爛,順便帶走了一批聲討教主的轉移去了大叔的陣地。

網絡上的謾罵,但凡有點網齡的人都能腦補出那個場景。

那么,兩位我所敬重的大咖都說一部片子爛,我是不是該放棄這部電影了?

當然不,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又怎能代表了自己的?

而這兩位我所敬重的大咖,從來沒有說過“因為我這樣認為,所以但凡有不同意見就是錯的”這種話。

他們覺得片子爛,所以表達出來。但任何人如果覺得片子好,那是你們自己的事,你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權利。

讓人覺得惡心的,只是評論區某些人那種,“我覺得好看你覺得不好看所以你就是傻逼”的詭異邏輯。

3.

當我把《乘風破浪》加入觀影清單時,教主正好又寫了一篇影評,說這部電影“不見乘風,也未破浪”。

有意思的是,大叔也寫了篇影評,卻是實實在在地把這部片子贊了一番。

教主是從情節、演技等等多角度進行了解析,從而得出“片子不好看”的結論。

而大叔很簡單,因為一路笑到尾,許多情節有共鳴,有年代代入感,所以覺得還不錯。

兩篇影評都看完后,發現教主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段話——

這部片子,我不喜歡,秋葉喜歡,這都正常。每個人看電影,是透過自己的心智模式去看,共鳴往往是因為結合了自身閱歷。我們不過是普通人,不必擁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者思維。畢竟,這個世界,我們不是世界的中心。多元,不靠我們的容許而存在,是客觀存在。

反觀那些一言不合就覺得對方有問題,甚至借著網絡屏障破口大罵的,不就是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王”思維的真實寫照么?

4.

這世界永遠不缺少無法忍受別人跟自己觀點不一致的人。

我喜歡的歌,你居然不喜歡?你真是有問題。

我愛看的電影,你敢說爛?你真沒眼光。

我的想法你居然不同意?那是因為你太蠢無法理解。

……

有一次我說自己想買錘子手機,因為對老羅出品比較期待,想體驗一下。

結果有人噴我,理由是TA身邊所有的人都說錘子不好用,而其實TA自己并沒有用過,甚至TA身邊那些說不好用的,也都是聽別人說的。

后來我買了錘子M1,性能和系統都深得我心,于是在某次聚會的時候,給身邊的朋友推薦、演示,引來聲聲贊嘆。

那位噴過我的朋友卻一臉受傷的表情,似乎我證明了錘子好用,就是在罵TA一樣。

5.

我從教主身上學到的很重要一點,就是每個人的言論只代表自己的看法,別人和你看法不一樣,并不代表對你的否定。

每個人有自己的心智模式,而人與人之間的心智模式,未必兼容。

從如何看態別人和自己不兼容的部分,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足夠的成熟和獨立。

獨立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不會把對一件事情看法的不同,當做對自己存在意義的否定。

從而不必惴惴于別人是否認同自己的每個觀點,也不會因世界萬物的運轉不總如自己所愿而無端地沮喪、甚至憤怒。

也許,當我看完那兩部電影,得出的是跟教主和大叔完全不一樣的結論。那也很正常。

體驗是自己的,與別人如何評論又有什么關系呢?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