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一歲四個月了。一朋友翻看育兒記錄,發現她兒子一歲四個月時,已能認識并數數1到10。可是,女兒連1都不會數。
育兒過程中,父母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別人家的孩子”:幾個月會說話;或幾個月會數數;或幾歲識字成百上千;或幾歲讀完書籍若干。然后恍然發現:自己的孩子都還沒開始呢!
很多父母因此感到焦慮:是不是我的孩子啟蒙又晚了?是不是我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其實大可不必有此顧慮。就算啟蒙晚一點,長遠來說,未必會有很大的差距。
我個人是很感謝身邊的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在孩子一兩歲的智力開發中,我們大都是即興而為,并沒有什么規劃和目的。有了別人家孩子做榜樣,我們也開始把某些能力的啟蒙正式提上了日程。
一、各種植入數學的游戲
于是,女兒一歲四個月時,我們開始有目的地啟蒙數學。經測試,她那時對數字基本上是毫無感覺,甚至有點反感。在上下樓時,我一邊走,一邊數臺階,她會馬上用手蒙住我嘴,我只得停止數數。
很多早教嘗試,只要女兒反對,我們就馬上停止,以后也沒再嘗試。比如說,指認車牌,讀睡前故事,讀英語繪本,這些方法,我們都曾嘗試了一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只有數臺階,在女兒反對之后,過了一兩周,我又再次嘗試,結果她不再反感。就這樣,數數的啟蒙正式開始了。
所以,有些嘗試,遇到孩子的反對,過一段時間,等她記憶里忘干凈以后,再試一下,說不定就感興趣了(如果只過兩三天,孩子還沒忘,就再試,再次被反對的話,就有可能形成永久記憶,學習就變成逼迫了)。
前面提到那些閱讀活動,首次嘗試后,就沒再試,其實是因為那些活動,比較花時間和精力。而數臺階,不用準備,不花精力,走著走著就想再試一下。在孩子早教中,我們也是能簡單,就簡單,能偷懶,就偷懶。
女兒兩歲,能流利說話時,數數能力還是不錯的。至于在幾歲幾個月能數到多少這些具體的指標,當時沒記錄,現在也記不清楚了。
以前沒想要把育兒經歷寫出來。畢竟女兒還小,自己的經歷也談不上什么成就。現在這些回憶,只是想在全部忘卻之前,留下一點記錄。記錄里,可能常常會不小心“得瑟”一下,說在什么樣的年齡,孩子有什么樣的很牛的能力。其實這些數據,我自己記得并不是很準,說不定還有添油加醋的成分。讀者不妨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要把別人的吹牛當成真。
而且,最近看了網上流傳的上海幼升小的“普娃”、“牛娃”標準,才曉得我們對孩子的早教,只是個假早教而已,要是在上海,小學入學考試都通不過(下圖有可能是早教機構想引起父母的恐慌和焦慮)。
女兒兩歲多上幼兒園后,在家常常扮演“老師上課”的游戲。她當老師,我當學生,其余學生是玩具,比如小熊、小猴、小兔等。然后我和她互換角色,我當老師,她當學生。
在上課的游戲中,我慢慢引入數彈珠的內容。抓幾顆彈珠,問:“哪個小朋友知道這里有幾顆彈珠,請舉手。”答對的,就獎勵一顆彈珠。當學生的人,除了自己答,也可以抓起旁邊玩具的手舉起來,然后幫它答。到了最后,統計誰得的彈珠最多,根據排名再進行獎勵。
女兒對這個游戲很入迷,每天晚上都纏著我玩十多輪。我不得不又發明新游戲,轉移她的興趣和注意力。后來變成幾周玩一次,甚至一兩個月玩一次。
最初,我只是抓4顆以下的彈珠來提問題,后來慢慢變成七八顆,十幾顆。然后又開始增添加法的內容:先抓4顆,再抓3顆,依次提問后,再把兩堆合成一堆,提問。以后又繼續加入減法,乘法和除法。當然,乘除法,只是概念,比如:這三堆,每堆都是兩顆,合起來有多少顆?六顆彈珠,分給三個小朋友,每個分多少顆?
平時,坐車無聊時,老婆會和女兒玩跳跳數數的游戲,比如說,跳2數,或從1數到10,然后是20,30,到100,然后是200,300,到1000。她們還會玩倒數游戲,比如,從20,19,數到0,然后繼續數-1,-2,到-20。還會玩數字拆分游戲,比如,有哪些兩個數加起來等于7,或等于10,等等。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到數字的場景,偶爾也會讓她參與。比如說結帳時,把錢給她,讓她遞給收銀員。不過,這類場景太多,太瑣碎,無法一一列舉。
后來,彈珠游戲越玩越少,甚至幾乎不玩了,取而代之的是買賣游戲。各種玩具都拿來買賣,但玩得最多的是賣書:把書按大小分堆,給每堆定價,小的便宜大的貴。最先,每堆是兩本,定價從1元到10元。后來,每堆變成三本、四本,定價也變成4元到十幾元。這個游戲,混雜了加減法和乘法。
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寫下來,就那么幾句話,幾段文字。但真正的過程,跨越了好多年,非常漫長。能夠明顯地看到能力的進步或飛躍,一般都是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而且,這幾個月,也不是天天熏陶,天天玩游戲,常常是隔上幾天,想起了才玩。
二、演示計算技巧
游戲中,我們盡量突出游戲的有趣和好玩,而不是去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另外,我一般都不特意去教她什么技巧,只是自己演示怎樣做,然后讓她自己決定模仿還是不模仿。
比如,我展示怎樣一顆一顆地數彈珠,得到兩堆的總和。她也跟著一顆一顆地數,但會把兩堆合在一起數,用了很長的時間,才學會接著第一堆的數字,直接去數第二堆。
后來,我不直接數彈珠,開始數手指頭。她也跟著做。然后她自動發展出來我沒有演示過的技能。首先是她不再搬著手指頭數,而是把手藏在身后數。后來,她直接抬頭望著墻,在心里面數手指頭。
見她發展出了心算能力,輪到我計算時,我會一邊算,一邊說,演示一些使用拆數的計算技巧。比如,8+7,我說:7等于2加5,8加2等于10,再加5等于15。女兒慢慢放棄在心里數手指,也用這種拆數計算方法。但她只是心算,不說話。我有時會問她是怎么算出來的。她會說:7等于5加2,8等于5加3,兩個5等于10,2加3等于5,所以是15。在拆分數字時,她總是自創一些奇怪的拆法,不按我演示的套路來計算。
雖然在3歲多時,她通過數數就能正確做出20以內的加法,但因為不斷地引入新的技巧,一直快到6歲時,算20以內的加法,她仍有可能不小心得出錯誤結果。游戲中,偶爾我也會故意算錯,讓她來糾正。而當她算錯時,我并不糾正,只是說,我們再算一次看看。
直到現在,女兒對數字游戲依然興趣濃厚。她的要求是:每天都要玩關于錢的游戲。而我,對于這么深厚的興趣,肯定會適當打壓。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兩三天玩一次。
在玩游戲時,我常考慮如何玩才能對數學有幫助,而女兒常腦洞大開,想出很多我認為極其無聊又無趣的新玩法,然后興高采烈地拉著我玩個不停。
三、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最后談一些個人關于數學早教中的不成熟的觀點和看法:
1,有的小孩會很早就展現出很強的數學能力,沒必要去羨慕和比較。如果你想自己孩子也很牛,盡量早一點啟蒙就是了。
2,對于兩歲左右的孩子,父母自己每天數數玩,數步數,數臺階,數水果……不用教,幾個月后,孩子自然就會數數。
3,更復雜的數學知識,像加減乘除的概念,以及一些計算技巧,通過玩植入游戲,孩子自己就會去模仿,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4,對數學概念和思維的進行熏陶,比計算出正確的結果,更為重要。沒必要專門練習來提高幼兒的計算力,熟能生巧以后,計算速度和準確度是很容易通過外顯訓練來提高的。
5,孩子興趣較淡時,不要強迫,要恰當地引導;而在孩子興趣較濃時,不妨適當打壓,讓孩子保持對知識的饑渴感。
和各種牛娃取得的數學早教成就一比,我們的水平,當然是不值一提。但是,在早教中,不焦慮,不攀比,不盲從,有自己的原則和方法,營造適宜的環境,讓孩子自己在興趣的引導下,一天一天快樂地成長,這恐怕比天天惦記孩子什么年紀又獲得了什么新技能,更加重要。
曾經,看到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在兒童樂園玩,旁邊的媽媽追著他,考他背乘法九九表,我當時在想:這是早教嗎?
howhowfire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