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去面試一家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新新家長
結構圖
是一個親子教育垂直領域的社區。面向的用戶是育有子女或準備生育的家長。主要的功能是問題討論及優秀問答推薦(創始人有留學背景,出國留學類的內容更多一些)。問題的瀏覽量、回復的數量及質量都很低。
功能較少。看了一下其他的家長社區和親子教育類的APP,更豐富的功能有:
-線上線下的活動,如橄欖球訓練,馬術體驗;
-視頻課程,如待客禮貌,做家務;
-按孩子年齡、地區、愛好把家長分成圈子;
近幾年每年約有1600萬新生兒,可見親子教育社區有很大的用戶規模。但市場上并沒有成規模的的社區。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中國的教育咨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尋求專家意見的意識,相比之下更依賴學校老師。
-家長提出問題的頻率低,而且問題趨同(無論是日常的教育問題還是升學留學類的關鍵問題),導致用戶粘性和使用頻率較低。
-社區用戶不具有教育方面成體系的理論方法,家長之間只能有限的討論,這意味著能有效解答家長問題的專家要從外部雇傭。如此一來,專家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可能會減少家長之間的溝通。
知乎的李奇提出,社會化的服務就要用社會化的激勵手段。用戶在社交網站上希望得到關注(甚至優先于解決問題),這種存在感、參與感能激勵用戶頻繁的使用社交網站。
可以添加類似“成長日記”的功能,由家長發布內容,能引起討論,使家長獲得關注,增強社區的互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