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這個聽上去頗具科幻色彩的年份,大家都很難,但對于留學生來說是難上加難。遙遙無期的簽證審查,暫停開放的各國大使館,不知道何時解除的旅行禁令,紛紛取消的托福、雅思、GRE、GMAT考試,及現在最讓家長和學生們頭疼的線上課程。
1月底,疫情在國內爆發,眼看著各地陸續封鎖,留學生們為了能夠按時趕回境外的學校上課,連春節都沒過好,就訂票返回留學地。為了應對澳州,美國等國的入境封鎖,很多留學生甚至不惜取道他國隔離14天后再進入目的國繼續學業。
3月開始,西方多國相繼失守,各學校陸續將學習陣地從校園轉移到了網上,留學生們進退維谷。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兩條路:冒著長途旅行的感染風險輾轉回國,時間上黑白顛倒地上網課,可能存在的網絡局限,及無法再返回留學國家的風險;亦或留守當地,獨自面對學習、生活上的諸多挑戰。留下還是回國,沒有正確答案,有的只是彷惶。
對于留學生家長們,焦慮是各大留學生家長群的普遍情緒。焦慮一方面來源于異鄉求學的孩子面臨的實際困難,更多的則來自于信息的不對稱。很多自媒體為了博取眼球,使用觸目驚心的標題,夸張的描述,一字一句都牽動著家長們的神經。作者身處北美,正在上高中的兒子亦有很多留學生朋友。親身感受,求醫救治不難、租房不難、吃喝外賣不難、出行不難,生活方面其實家長可以把心態放平。
除了對生活的焦慮,對網絡課程效果的擔心是另一個焦點。對于大部分留學生來說,留學不單單是學習知識,更是為了體驗留學國家的生活。昂貴的學費里不僅包括上課的課程,還包括課堂之外的許多資源,比如更多樣化的教學討論方式,圖書館、展覽館等公共教學設施的使用等。留學生支付的學費是通常是本地學生的很多倍,以多倫多大學為例,工程專業的留學生學費超過人民幣30萬/年。支付幾十萬人民幣的學費上以網課為主的課程,是否值得成了留學生和家長們另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一共有14萬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求學,鄰國美國的表現更為出色,2018年有近37萬名中國學生就讀于美國高校,貢獻的資金光學費就多達150億美元。2019年,有近12萬中國公民獲得了F簽證并以學生身份抵達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