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忌用力過猛
點贊你挑剔的心
最近與做人力資源的女友小聚,聊天中她分享了一個工作發現。
這幾個月是求職旺季,女友每天需要查閱很多簡歷和求職信。
有天她統計了一下,在這些簡歷和求職信中,有個用“雖然……但是”關聯起來的句型高頻出沒。
應屆畢業生說:雖然我所學的專業不對口,但是我愿意學習;
轉行求職者說:雖然我缺乏相關工作經驗,但是我愿意努力;
女友告訴我,她剛入行篩選簡歷時,曾收到一個剛剛畢業女生的求職簡歷。
女生誠摯且謙虛地說自己以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但對公司業務很感興趣,希望公司給好學又上進的她一個面試機會。
女友被那位求職女生的誠意滿滿和豪言壯語深深感染,打電話通知她過幾天來面試。
女友作為助理參與了那場面試,面試官問求職女生對于崗位職責的理解,她答得支支吾吾,英語面試環節中提問她對公司的認識,“國企”的英文表述她實在想不出,緊急之下只好切換成中文。
她大概也知道自己面試不佳,在結束之前還不忘爭取,雖然自己還不夠專業成熟,但是進入公司后一定不懂就問,盡快上手。
女友再次聽到那位求職女生的說辭,已經不會再被感動了,因為她口口聲聲說愿意努力,卻連最起碼的面試功課都懶得做。
后來女友篩選簡歷改變了側重點,愿意學習的不如已經學習的,愿意努力的不如著手努力的。
《非你莫屬》有一期的節目,主題是新媒體運營的招聘與求職。
其中一位女選手長相特別出眾,她做過法務、開過酒吧,還從事過平面模特和網絡直播。
剛開始我覺得這位選手年輕漂亮,經驗豐富,勝算很大。
嘉賓請她描述新媒體運營的工作流程,她回答需要維護和推廣企業的公眾號,比如策劃選題、撰寫文案、編輯推送、收集反饋等。
可當主持人落實到具體層面,問她幾個運營問題時,她都連連搖頭,沒排版過,沒推送過,沒寫過文案,沒有經驗,她說自己就是很感興趣,很想學習。
聽完她的發言后,有個老板質疑她的求職動機,看不出她是否喜歡這個工作,畢竟她沒有鉆研,也沒有嘗試;
有個評委直說她的薪資要求不合理,既然是學習階段,就只能接受學習價格,可能也干不長;
有個嘉賓更加直接,問她是不是奔著提高知名度而來,她的表情流露出掩飾不住的無奈。
盡管選手表示愿意從最開始學起,愿意接受更低的薪水。
但場上的老板和評委認為,想從事新媒體工作,至少可以先注冊個人公眾號,試著寫點東西推送出去;至少可以先研究下企業公眾號,試著總結他們的定位、維護和推廣。
很多時候,行為比語言,更能表明心意。所謂的“愿意學習”,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于人于己都很沒誠意。
前兩年,有個大學男同學打電話給我問正事,順便聊聊畢業后各自的境況。
他聽說我在深圳跨專業就業后發出感慨,還是深圳適合畢業生發展,包容性強,機會遍地,不硬性要求專業。他說自己在省會求職,海投簡歷,專業不對口直接沒下文。
我確實感謝深圳的發展機會,但自身努力也是要恬不知恥地自我表彰一下。
我本科是生物方向,喜歡生化奧秘,但不想以此為職業,大二時對國際貿易產生興趣,于是除了所學專業之外,把外貿當做自學專業。
外語方面,除了四六級之外,報名BEC商務英語,主動聯系到英語專業的一位女生,相約練習口語;
證書方面,我煽動幾個室友一起報考了物流證書,業余時間學習國際貿易、倉儲物流等理論和實踐課;
實習方面,我假期用獎學金作盤纏去義烏實習,實地感受如何接待客戶、下單收貨、報關報檢等流程;
操作方面,我去校門口的打字復印店免費打工,替小店設計菜單,幫客人復印材料,熟悉軟硬件操作;
我盡我所能地做著準備,后來面試通知和結果反饋都不錯,可惜我心里最想去的那家公司叫我回家等消息后一直沒消息。
我那時倔強到不承認那是婉轉拒絕,每天打個電話問問有沒有消息。
后來那家公司的老板給我打來電話,他覺得我的機考和翻譯挺好,更欣賞這段時間的執著,于是提供了一個比我原先申請的、更合我心的海外銷售崗位給我。
我進入部門才發現,大部分是考過專八的英語專業學生,或者系統學過國際貿易的學生,或者是已有工作經驗和客戶資源的跳槽者,像我這樣完全變換跑道的確實不多。
回想起來,我那時并沒有表過任何決心,但事先的每個準備都足以證明我的決心。
最近我在看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發現里面也有不少“愿意努力”的人:
剛剛離婚的羅子君去商場找工作,盡管再三表示自己能吃苦,愿意學,前期還是被人拒絕;
受夠白光的羅子群想與白光離婚,白光下跪求子群再給他最后一次機會,他發誓愿意改過;
總在說自己愿意學習和改正的時候,其實沒有多少切實作為,反而真正從一件一件的小事切實改變的時候,不必逢人就說,別人也心里有數。
我發現語言上的大高個,行動上的小侏儒真的很多,高喊著“愿意努力”的口號,卻沒做“正在努力”的準備。
求職上,我愿意學,只要你答應錄用我;
減肥上,我要減肥,只要這種辦法有效;
情感上,我說想你,但卻什么都沒有做;
其實對這些人來說,沒被人錄用,沒減下肥來,沒感情升溫,其實自己事先已經埋下的伏筆。
經常把“愿意努力”掛在嘴邊而遲遲不行動的人,說的人和聽的人,都不必信以為真。
因為常發“愿意努力”的自我聲明,一來讓他們有了已經努力過了的錯覺;二來讓他們漸漸耗盡了原本用于努力的能量。
我覺得有種人越看越酷:別人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別人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反正,一切都是對自己的交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