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我是被這個書名吸引而來的。《萬歷十五年歐洲那些事兒》。
我自持當年歷史還是學得不錯的,至少分數很高。但是說實話,對歷史的興趣越深,越覺得當年實在是學不得法。
先學的中國歷史,再學世界歷史,各自縱向來看,還知道大體脈絡,當然,重點還放在那些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及對這些人和事的主流評價上。說到底,都是把它們單獨孤立起來看的,至少當時我都沒有把中國放在世界的歷史上去比較閱讀。
所以,看到這上書名,不禁馬上在心里追問自己:你知道萬歷十五年,歐洲都發生了什么事兒嗎?
想了一會,暗自搖頭。能說出的不過是些歷史框架和整體的模糊印象而已。
還有一點好奇來自于“萬歷十五年”。萬歷十五年,1587年,這是個很神奇的年份。那一年,明朝啥大事都沒有發生,可偏偏黃仁宇就以《萬歷十五年》為書名,透過這一年,分析了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我對明朝的了解,除了正史通史外,無外乎也就來自于《萬歷十五年》《張居正》《明朝那些事兒》等這些閑書。而《萬歷十五年》絕對是引發我對明朝興趣的第一本書。
寫完以上文字,然后,翻開目錄,開始閱讀。
[基本介紹]
《萬歷十五年歐洲那些事兒》的作者是馬瑞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碩士。
全書共有十六章:
第一章 西班牙與明帝國,一場奇怪的戰爭
第二章 英國女王寫給萬歷皇帝的信
第三章 約翰·霍金斯--從奴隸(販子)到將軍
第四章 弗朗西斯·德雷克--加勒比海盜的環球航行
第五章 沃爾特·羅利--拿著書本的海盜船長
第六章 第谷·布拉赫--被尿憋死的金鼻大師
第七章 喬爾丹諾·布魯諾--究竟為何而死
第八章 威廉·莎士比亞--世界是舞臺,我們是演員
第九章? 弗朗西斯·培根--雞凍而死
第十章 米歇爾·德·蒙田--我的事業是人生
第十一章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天才與瘋子
第十二章 荷蘭共和國的誕生
第十三章 兩位女王的恩怨史
第十四章 詹姆斯一世--母豬陛下三四事
第十五章 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放蕩與淫蕩的區別
第十六章 利瑪竇--“我十分想見萬歷皇帝”
[閱讀感受]
從目錄就可以看出,作者以1587年為時間軸,選擇了前后幾十年間比較有影響力的十來位人物,通過他們的主要事跡的演繹,折射出歐洲那個時代的風貌。而萬歷十五年不過是個噱頭。
說實話,看到作者介紹和目錄,我的內心是有點失望的。作者居然是學管理學的,他能對歷史做深度的解讀嗎?目錄里那一串人名,或熟悉或陌生,似乎也引不起我多少興趣去深入了解他們。而且,作者“戲謔”的語氣、過于淺白的文字,如,“雞凍而死”“母豬陛下三四事”,讓我甚至一度疑心自己是不是看到了盜版。
如果把讀一本書看成是一次旅行,那這次旅行的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前半程還帶著點剛出行的興致,很快就意興闌珊了。本想就此打住,結束行程,想想后面還有兩個點,是我聞無所聞的,不如按圖索驥再探個究竟。
“雞凍而死”“母豬陛下”,說的都是些啥呀?還是去翻了翻,就為找答案。說到底,自己終究是個俗人,逃不過內心深處“娛樂精神”的引誘。
原來培根搞了個實驗,把雞凍起來,看“雪能不能像鹽一樣用來保存小鮮肉呢?”時年65歲的培根,身體孱弱,因此病倒,最后死了。
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自以為是世界最聰明的國王,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卻說他又丑又蠢,是母豬陛下,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詹姆斯一世喜歡男人。
竊以為,作者很懂得講故事,善于吸引眼球,如果以此書為稿,讓作者到臺上開講,效果應該挺不錯。
雖然沒有完整看完,但大體也有了個整體印象。此書前半部分主要寫的是對新大陸、新宇宙的探索,勾勒出了一個積極向外擴張的歐洲,這里面有對財富的攫取、欲望的驅動,也有對未知的好奇,以及不斷探索的精神。
.看到這張德雷克環球示意圖,我的內心是震撼的。德雷克用時兩年零十個月,續麥哲倫之后成為完成環球航行第二人,其行程超過58000公里,相當于繞行赤道一圈半。即便他出發的初衷是為了掠奪財富,但在那兩年零十個月里,朝著未知一路進發,那份堅韌,實屬難得。
此書后半部分重心放到了政治和文化上。如,兩位女王的恩怨史,講的是英格蘭伊麗莎白女王和蘇格蘭瑪麗女王的糾葛,當做故事來看,還是挺不錯的。
這是一次意興闌珊的旅行,但在我的內心,多出去走走看看的渴望并不因此有絲毫的減少。
世界那么大,我想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