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驚訝的發現機會大部分臺灣人對于天氣氣候分析十分專業,可以輕松詳細地描述出某某臺風如何形成,某某低氣壓從哪里過來的,為什么最近降雨這么多之類的。對于地理常識不擅長的我,對于他們“預知天象”的能力十分佩服,不過再想想,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所以天氣的變化瞬息萬變,早上才晴空萬里,不一會兒就開始了電閃雷鳴,沒有一丁半點的天氣先知能力,大多數人估計都會被這任性的天氣變化折騰得措手不及。
? ? ? ?臺風在每年夏季都會光顧臺灣兩到三次,通常臺風快來的時候,電視的每一個新聞頻道,都不間斷插播臺風的預警,氣象主持表情凝重,用電子筆在屏幕上圈圈點點,從形成原理到可能移動的方向,無不盡其所知。在這里臺風分為“輕臺”、“中臺”、“強臺”,如果是“強臺”直接穿過臺灣本島,這個時候政府就會通知放臺風假。每逢這個有“強臺”穿過臺灣的時候,大家都會等在電視機前盯緊著滾動的實時消息,上面如果出現“某某市宣布明天停班停課”,被宣布到的縣市就像獲得奧斯卡一樣激動。而放臺風假的前一天大家紛紛都會去超市里面囤積食量,擔心強臺造成的斷水斷電等等情況,當然風大雨大也不適合外出,物價也在那一天會水漲船高。
? ? ? ?居住在臺北市,臺風來的時候并沒有什么感覺,除了窗外的狂風暴雨,在家看看書聽聽音樂不乏也是一種放松休息的好機會。但是對于海邊的居民,不僅損失慘重,也會有房子被淹和生命的危險。
? ? ? ?雖然臺灣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方,但是”地震“一詞在臺灣還是一個令人渾身一陣的詞語。臺灣的地震頻率和日本不相上下,屬于典型的“大震不多,小震不斷”。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地震的我也“有幸”體會了地震,也許是震中離得較遠,所以每次的晃動并沒有很嚴重,我在家里掛了不少小物件,一旦有輕微的搖晃,這些小物件會第一時間開始晃動,我就會立刻警覺起來。臺灣人對于地震的意識教育非常徹底,從地震的基本產生到地震的預警都有充分完備的知識訓練,每次地震的時候,我都是身邊人第一個跳起來企圖緊張地做些什么,但周圍的人都很冷靜和我說“沒關系,只是左右晃”或者是“不要跑,跑是最危險的”。一眼望去,臺灣很少有又高又細的建筑,政府的要求是臺北市內的建筑至少要有7級的抗震能力;而臺北最著名的地標建筑101高樓,由于樓內有一顆巨大的避震球體,會在地震時隨著地表的晃動朝著反方向傾斜,以避免高樓的坍塌,這個也是建筑史上一大創舉。
? ? ? ?臺灣最危險的地方就是花蓮,花蓮潮濕多雨,土質松軟,不偏不倚地坐落在地震帶上,常常發生泥石流,地震,山體坍塌,所以不論是臺風還是地震,花蓮都是無一意外不能進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