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課題研究,生活中,大多數老師都是將職評的需求作為了自己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張蓋有印章的結項證書。也正為此,他們對于課題研究的過程不甚了解,甚至對于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成果的運用與推廣,一無所知,而錯誤地認為結項就已經是課題研究的最終環節。
如此之下的課題研究,存在太大的功利性,也正所謂吳松超老師所言的課題研究形式化,根本不能讓教師感受到研究的快樂與幸福。
如果課題研究被稱為教師的專業化研究的話,我認為教師的日常寫作也可以堪稱為教師的草根研究。教師將生活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困惑、思考、收獲進行記錄的過程,也可以稱為是研究的過程,教育敘事、課堂實錄、教育隨筆、教學設計等,都是我們一線教師日常工作中不錯的研究方式。在日復一日的思考中、堅持中,不斷提升了我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寫作力,更有助于我們把日常發現的需要改善的問題不斷轉化為專業化的研究。
正如吳松超老師所說:“寫作的過程既是思考條處化、深刻化、系統化的過程,也是表達規范化和精致化的過程。寫作會幫助教師梳理思路,使模糊的經驗更為清晰、有條理,有了理性思考的參與,經驗就具備了傳播價值。”
為此,我認為教師的研究能力一定是在不斷的研究中提升的,亦如教師的寫作能力是在不斷的寫作中練就的。嘿嘿,《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雪中送炭,更為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從寫作這項草根研究開始,讓我們一起開啟我們的“研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