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領導提加薪,領導總是能找到“正當”的理由來回絕你,你想堅持,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理由,無法開口;女朋友的總是對你挑刺,你不是回避就是向她發火,問題根本沒有解決,雙方漸漸冷淡;父母一周一個電話打來催婚,你心里想著為什么他們不能體諒年輕人的工作壓力,但就是不知道怎么開口……
每當遇到這類難以繼續對話,我們就陷入了高難度談話。
這些的情節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不少,為了升職加薪、愛情美滿,我們不能回避這些問題,那該如何應對呢?
《高難度談話》該書由哈佛談判項目組成員經過分析和研究了數千人不同種類的高難度談話后,總結出的一種能夠緩解談話壓力,并使得談話更加有效的方法。
談什么?
當你陷入高難度談話中,你的思想和心緒已經完全被談話的細節和焦慮所占據,發現不了客觀的事實,運用三層對話結構——“發生了什么”對話、情緒對話和自我認知對話將談話的內容進行梳理,將事實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發生了什么”對話
絕大多數高難度談話往往都伴隨有不和與爭執,而分歧的焦點無非是發生了什么事、誰對誰錯、誰的話是什么意思,在這三個問題上我們通常都會先做出一個普通卻極端的假設。假設事實真相——我是正確的,你是錯的;假設對方有不良意圖;假設各種理由證明不是自己的責任。
很多假設都是我們自己編造出來的,與事實的偏差非常大,這會讓我們忽略事實。
在應對高難度談話時,我們必須糾正這三重假設。將談話的重點轉移到事實本身上,不要急于判斷誰對誰錯,不要胡亂假設對方的意圖,先了解關注他的想法;不要急于指責,引導對方說出事實的原委。
采用歸責,通過描述是自己責任的問題來引導對方,通常這樣做對方不會太抗拒,能有效達到摸清真相的效果。
有時錯誤的責任完全與我們無關,我們很難找出自己的責任,對此書中給出了四種不易察覺擔責方法,供參考
- 你一直逃避,在你的縱容下,事情發展到今天的地步
- 自己處處設防,回避人際溝通,別人難以接近你
- 交差集,兩人生活背景不同、溝通方式不同產生了矛盾
- 你在局中的角色是什么,下意識地假設我應該承擔這個角色的責任,但事實上我還沒反應過來。
但要記住,你擔責不是真的要來承擔責任,你只是為了做引導,責任該是就是誰的,不推責也不替別人擔責。
情緒對話
每一次高難度談話同樣會牽連出情緒問題,我的感受正確嗎?應當承認還是否認呢?我應該當把事情提出來討論還是隱忍呢?
常見的談話模式是將情緒置于談話之外,形成一個獨立問題來解決,我們相信當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后,情緒就自然迎刃而解。
但很多時候,情緒還是事情的核心,比如這件事已經造成自己很生氣,我們卻在對話中盡量將情緒隱藏起來,這反而不利,因為負面的情緒可以通過很多方式為談話染上一層感情色彩,比如你的表情、肢體語言都可以泄露出你的情緒,這容易讓聽者錯誤理解你的想法。不僅如此,你的談話也可能變得不理性,開始評價和攻擊對方,最終造成談話更加矛盾。
這時讓情緒融入到談話中去,通常都會有助于談話的順利進行。
在表達時,有些情緒我們很樂于表達出來,比如憤怒、傷心,有的情緒比如羞愧、失敗我們卻不愿意說出來,或者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有這些情緒,因為在長期的教育中,他覺得一個好人不應該有那樣的情緒,從而一直避免承認,事實上情緒就在那里,你不承認也不行。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我們發現身上的情緒并上表達出來。
1、通過標簽牌,發現隱藏在后面的真實情緒。列一張清單,寫出關于某件事的全部感受,然后篩選找出影響最大的幾項,從新審視自己。
2、就問題論情緒,不要隨意發泄。在表達情緒之前,你可以先讓對方知道,自己因為這些情緒而倍感不安,或告訴對方,你并不確定將情緒表達出來是否有意義,但是你想和對方分享它們。
3、不做評價、不隨意歸因和指責。“你就是個騙子,我感受到了傷害”、“我恨你,你騙了我”這類語句就帶了評價和指責的因素,對方受到指責,通常會強烈的反駁。如果變成“我很受傷,你今天約會遲到了”,遲到是事實,對方無法反駁,你的情緒也很好的表達了出來。
4、一種簡單有效的提示法,“我感到……”一個簡單的開場白會讓雙方的焦點始終凝聚在情緒上,這樣就避開了評判或譴責所造成的理解誤區。
自我認知對話
我稱職嗎?我是一個好人嗎?我值得他們的關愛嗎?這三大核心認知問題,時常阻礙談話的繼續。
當我們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認知發起挑戰時,比如說“你怎么這么笨”、“沒想到你是這樣一個人”,通常我們的反應就是舉起盾牌開始防御,然后就會爆發激烈的爭吵,最終問題也沒得因溝通得到解決。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能會被迫放棄自我認知當中最寶貴的一部分,承認自己就是很笨,這時你的內心會感受到非常痛苦。過段時間后,又對自己打氣,心想絕對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情。然而當下次遇到時,仍然重復著相同的循環。
通過提高管理自我認知的能力,能輕松化解別人對你認知的進攻。
通常,我們會認為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要么覺得我好,要么覺得我不好,這是典型的思考方式過于極端。要提高認知能力,首先就要改變這種思考方式,好與不好并不是絕對的,能力再強的人也會做錯事,別人的看法并不是就代表你是那樣的人。
簡單一項思考方式轉變,說著很簡單,其實人很難改變。有些方法可以幫你捍衛你的認知。
談話前,先進行自我認知對話。了解你的認知問題,想一想有哪些問題會讓你在談話中認知失衡,比如一提到你就是個沒用的人,你就不知道如何繼續談下去。而后再問問自己,這是為什么,什么樣的行為讓你覺得認知受到威脅等。
第二步,讓自我認知復雜化,對每個人而言,真實的自我都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你有能力,但你也可以有情緒,采用“和”的姿態,接受幾個事情,人人都會犯錯,你也不例外;你的意圖很復雜,你的過去做過的很多事并不都出于好意,你也有私心;問題發生了,你也有責任,不要完全推脫給別人。
在高難度談話中時,則要學會重新獲得平衡。當別人開始挑戰你的認知時,你不應該直接反駁回去,想讓對方改變自己的想法,這很可笑,因為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可以轉變難念,采用“和”的姿態——你說得對,但我不聽你的。你有你的觀點,我也有我的看法。
如果在某些場合必須與對方就認知一戰時,也要提前準備好方案,在心中想好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面。實在沒想好,也可以暫時停止交流,思考一下剛才聽到的話,用三層結構來理清邏輯,然后再想法一一化解。
如何談?
關于如何談,那就要學會創造學習型談話。
創造學習型談話
談話前要注意,不要試圖找到你認為正確的話題,這只是浪費時間。“正確的”根本就不存在,我們無法預知結果會如何,與其這樣,不如依次完成三層對話,理清自己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再針對性解決。
開始談話:從第三個故事開始。
我的故事,你的故事,第三個故事——中間人來講這個故事。嘗試用中間人的方式來描述“我的故事”時,很多成見、對談話對象的指責就不容易出現在對話中,還能涵蓋雙方的觀點,避免一開始就上來攻擊對方,對方自然開啟防御,結果就沒法再聊下去。
如果你不是談話的發起者。你也一樣可以用第三個故事的原則繼續對話。你可以記住對方所說的話,將它們當做第三個故事中的他們那一部分的描述,既不偏離他找你談話的目的,也引導到你能掌控的方向。
第二步,發出邀請。
表明你的目的,邀請他“我們一起來談一談”,在邀請時,可以讓對方擔任一個更有誘惑力的角色,他們接受邀請的可能性就會更大。比如“你能幫我弄清晰……”,而不是”你是個新手,讓我來告訴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談什么:三層對話
探索每個故事的來源。
告之對方你所受的影響。
承擔自己應擔的責任。
描述你的感受。
回顧自我認知。
也就是前半部分所講。
學會用心傾聽,是引導談話繼續的好方法
只有你傾聽對方的談話,對方才能認真聽你講。傾聽時可以用引導提問來獲取更多關于事實的真相、他的情緒變化和認知。提問時要注意幾點:
不要用提問來掩飾自己的觀點。比如”你打算這樣讓冰箱門開著嗎?“代之以”請把冰箱門關上“。
不要把問題當做盤問對方的工具。”你似乎認為這是我的錯。不過,你肯定也同意,你犯的錯比我多,對吧?“這種提問的立足點就錯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對方——你才是正確的,他是錯的。
提出開放性、不受限制的問題。”你打算怎么做?“而不是”你這樣做對嗎?“
當對方回答你的問題時,你可以用自己的理解來復述對方的觀點,詢問是否是這樣理解的,以免出來雙方理解上的誤差。
當對方表達出情緒,也應該回應他們的情緒,比如對方說”你的謊言讓我感到很困惑“,你可以回答”聽起來,這似乎讓你感到很煩惱“、”這似乎對你很重要“、”如果是我,我也可能會感到困惑“……認同不代表你就贊同他們的情緒,這兩者是有差別的,認同是我完全理解你現在的處境和情緒反應,但我仍然可以對你所說的內容提出異議。
表達:清楚地說出你問題的核心
只有雙方都真誠表達自我,彼此理解時,雙方的關系才會越來越緊密。表達遵循三大原則:
- 不要把自己的結論當成真理,你不是神,也可能會錯。
- 告訴對方,你的結論從何而來,不要過分簡化你的故事,”你的桌面非常亂“簡單幾個字,別人不知道你為何這樣,容易做出各種錯誤的假設。
- 不要讓”往往“或”從不“夸大其詞,給他們改變的空間。當你說出”你總是這樣,以前……”時,對方改變自己行為的可能性就會降低——我本來就是這樣,為何要改。
引領談話的技巧
在談話中,如果對方只想和你探討誰對誰錯,誰該負責,你極力向著良好的結果方向溝通,對方卻極力將談話引向無意義的爭論上去,這時就要學會引導談話,你可借助——再構造、聆聽、以及適時重擬話題,讓談話方向重新步入正軌。
再構造——即吸納對方話語的中心思想,然后將它轉化成能夠為你所用的內容,也就是可以納入三層對話當中的內容。如果對方不聽,還是按他的方法來,你可以繼續使用再構造,直到對方放棄他原有的談話模式。
時刻聆聽——這時對方很容易顯得有情緒,你要注意聆聽他所講,然后適當表示認同,再問問他為什么,如果對方對你指出控訴或指責,你可以先聽聽他怎么說,然后再為自己辯護,后發制人。
適時重擬話題——單憑再構造和聆聽無法應付談話中出現的全部危機,無論你表現得多好,對方就是不理會你,打斷你的說話,這時就需要重擬話題,將你在談話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來,以此作為一個新話題,與對方展開討論,以此來扭轉氛圍。
談話步入正軌,你要做的就是開始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目的就是要雙方達成一致,必要是做出一定的讓步,。
總之遇到高難度談話,不要瞎猜,用三層對話去了解事實的真相,然后雙方尋找共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