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元月中,大寒時節(jié),相約好友幾人,前去濟源市王屋山中賞冰掛。
連日寒潮降溫,好多年不遇的寒冷天氣,加上昨夜狂風大作,今早是一個難得的冬晴朗空,是賞看冰掛的絕妙時機。
不到七點鐘,幾位不畏嚴寒的好友約齊,驅車上了連霍高速,自鄭州向濟源方向駛去。
一路暢行,從王屋山站下高速,經(jīng)濟源市區(qū),到大峪鎮(zhèn)。
天寒地凍,少見人蹤車影,進得山中,更加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因地僻人稀,導航不顯示青蘿河冰掛,想找行人問個路,都不容易。
一路視野遼闊,心曠神怡,晴空萬里,車行山巔,高瞻遠矚,之前我自鄭州到洛陽,經(jīng)連霍高速無數(shù)次,仿佛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一路上的村鎮(zhèn)城市,山水田園,風景如此壯麗,心情大為愉悅。
路過這個村莊,赫然看路標上寫著“太行周莊”,怎么,明明身在豫西山中,卻恍若游走在江南水鄉(xiāng)?!
于是手機百度了一下,度娘回答:“太行周莊,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大峪鎮(zhèn)硯瓦河流域王莊村,是一個集登山垂釣采摘住宿就歺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nóng)場。2015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中國金牌農(nóng)家樂。距市區(qū)22公里。”
嗯!不愧是戶外好地方。發(fā)現(xiàn)了這么個寶地。
這里的鄉(xiāng)村,是一處成熟的農(nóng)家樂,街道墻壁上,裝扮涂抹的十分文藝,不遠處有青蘿農(nóng)場,有開辟的摩托騎行線路——王屋坡,來到此地,干凈整齊,安閑舒適,景色秀麗。
大家都說,等到春暖花開時節(jié)來踏春賞花,暑假來扎帳篷看星星,秋天約親朋好友來燒烤度假,想必都是首選之地。
今天的室外溫度應該在零下十度以下,敲開路邊民宅,問看冰掛的路怎樣走,淳樸的村民指引我們在停車場停好車,空曠的路邊,只有我們的這輛車停著,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我們,順著青蘿河道一路前進。
青蘿河水,清且漣漪,引領我們進入奇幻的冰雪世界。
這里曾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故地,他在此居住,在東溝結廬青蘿齋,留有詩句“早年家王屋,五別青蘿春。安得還舊山,東溪垂釣綸”。
岑參故鄉(xiāng)在南陽新野,為何寄居此地,我又問度娘,得知是因為,不遠處的王屋山天壇,是皇家達官貴人活動的重要場所,從唐詩中可知,岑參、李商隱、魏萬、胡象、賈島、王子文等都曾在此學道或隱居,都屬于尋找“王屋捷徑”的文人。他們都曾懷抱一腔青云之志,報國之心,在青蘿河畔游山賞水,在東溝一帶聚朋會友,吟詩作賦,結交王公貴族以期飛黃騰達的愿望實現(xiàn)與否,千年之后的今天看來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描寫此地的燦爛詩篇。
登臨勝地,訪古尋幽,令人身健心悅。
青蘿河的冰掛十分壯觀,大自然的神奇,把飛瀑溪流靈動之美,凝結成翠玉晶瑩的藝術杰作,慷慨地呈現(xiàn)在此,犒賞不畏嚴寒,熱愛旅游的我們。
青蘿河里美麗的冰凌花
我腳下的貝殼路,在太陽下,閃閃發(fā)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語言和文字在這里顯得如此貧乏,行路萬里,讀書萬卷,下筆艱難,只因,被自然美景而震撼!
站在冰河上,80后同伴,像個滑冰健將,展開雙臂,做飛翔狀,開心的滑來滑去。
如果不是嚴寒,此地會有很多游客。舉著手機拍照的手,隔著厚厚的手套指頭都凍得麻木。腳下雖是厚厚的徒步鞋,卻也感覺寒冷順著腳底蔓延。
站在冰掛旁,比打開了冰柜還要寒氣逼人。
我看這冰掛純凈剔透,忍不住伸出舌頭,想用吃貨熱愛美食的熱情,親吻一下冰激淋般誘惑人的美景。
同伴開玩笑地警告我,小心舌頭凍上去了。
哎呀,那我豈不是成了童話故事里的那只坐在冰河上,想用尾巴釣魚、卻被凍掉了尾巴的傻狐貍了嗎?
哈哈,好怕!幸虧我的舌頭還在,還可以在這里饒舌,給大家講青蘿河冰掛的故事。最后,還要特別提一下,返回鄭州時,在濟源市區(qū)附近路邊飯店里,享受了一頓滋味美美的特色大排骨。
唯美食與美景,不可辜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