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分(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分清病癥再施灸更有效!
風寒咳嗽VS風熱咳嗽
【釋義】
【風寒咳嗽】
風寒咳嗽為風寒泛肺,肺失宣肅導致的。屬于表證、寒癥。
【風熱咳嗽】
風熱咳嗽為風熱犯肺,肺失清肅,熱煉津液成痰,故見咳嗽。屬于熱癥。
【癥狀】
【風寒咳嗽】
咳嗽的聲音比較重,咽喉癢,咳出的痰較稀薄,痰的顏色是白色的。大多數兼有鼻塞不通的狀況,鼻涕為清涕。頭痛,肢體感覺酸痛,怕冷,或見發熱,無汗。感冒后遺留咳嗽者,證多屬虛,因肺臟氣機尚未恢復調和。風寒咳嗽,無痰者,或癥輕,或患者肺部有燥熱。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色,脈浮或浮緊。
【風熱咳嗽】
咳嗽頻繁、劇烈,氣粗或咳嗽的聲音沙啞,喉嚨干燥、咽喉疼痛,咳痰不爽或無痰,痰是粘稠或稠黃的,咳嗽時有出汗的現象。或有鼻涕是黃色,口渴,頭痛,肢體酸軟,怕風,身體發熱。也有患者只是干咳,無痰或少量白黏痰,因于肺燥或外感涼燥或熱燥之邪。舌紅,苔薄黃,脈浮緊或浮華。
【取穴】
【風寒咳嗽】
大椎、風門、肺俞、合谷、太淵、列缺
【風熱咳嗽】
肺俞、太淵、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灸法】
【風寒咳嗽】
以上穴位,玄灸,每穴灸15分鐘左右,建議每日1次,癥狀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風熱咳嗽】
以上穴位,玄灸,每穴灸10分鐘左右,建議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鞏固2~3次。
【取穴原理】
【風寒咳嗽】
1. 大椎正好在咽喉后壁,艾灸的熱量可以通過大椎穴滲透到咽喉部以緩解咽喉的不適。
2. 艾灸風門能驅風寒調肺氣。
3. 艾灸肺俞可以補肺氣、調肺臟。
4. 艾灸合谷能增強肺氣以抵御外邪侵襲。
5. 艾灸列缺可以宣肺解表。
6. 太淵是肺經上的重要穴位,艾灸太淵可以補足氣血。
【風熱咳嗽】
1. 灸肺俞可以補肺氣,調肺臟。
2. 艾灸太淵可以補足氣血。
3. 灸足三里能補益全身氣血。
4. 灸三陰交能益血,并能引熱下行。
5. 灸太溪能補元氣,元氣充足自然百害不侵。
【加減穴位】
有痰:膻中 中府 豐隆
喉嚨痛:天突
飲食不振,口氣重:腸胃灸
【注意事項】
1. 風寒感冒施灸時應避風保暖,防止因皮膚暴露而受涼,從而加重病情。
2. 經常參加鍛煉,增強體質,可減少本病的發生。經常灸足三里穴(小孩灸身柱穴),可增強抵抗力,對于易患感冒者有預防效果。
3. 常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菌感染率。
4.多喝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