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主
是廣告交易雙方的其中一方,即網站的擁有者,具有修改、新增、刪除網站內容的權力,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法人。在自已網站上投放廣告主的廣告后,并按照本平臺規定通過本平臺收取傭金。
廣告主
廣告主是為推銷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設計、制作、發布廣告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它是市場經濟及廣告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它的主體是資格是自身組織形態有密切關聯。它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CPC廣告(按點擊付費-點擊廣告)
CPC—英文全稱CostPerClick;CostPerThousandClick-Through。CPC是一種點擊付費廣告,根據廣告被點擊的次數收費。如關鍵詞廣告一般采用這種定價模式,比較典型的有Google廣告聯盟和百度聯盟。
此類廣告類型是目前大型廣告聯盟主推的合作方式,其展示的廣告單價也隨廣告內容變化而改變。但此類廣告也不太科學,廣告雖然沒被點擊,但是卻被瀏覽者實實在在的瀏覽了,廣告價值已經產生,但卻沒有給我們網站主收入。
CPS(按銷售付費-按銷售分成)
CPS—英文全稱CostPerSales。CPS是一種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計算廣告費用的廣告,這種廣告更多的適合購物類、導購類、網址導航類的網站,需要精準的流量才能帶來轉化。目前國內較為常見的CPS廣告形式為淘寶聯盟、京東聯盟等。
CPA廣告(按行為付費-按注冊量)
CPA—英文全稱CostPerAction。CPA是一種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計價方式的廣告,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定單來計費,而不限廣告投放量。CPA的計價方式對于網站而言有一定的風險,但若廣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計價方式要大得多。
CPA廣告較為常見的就是頁游的推廣,我們點擊廣告并注冊游戲賬號,此時網站主將取得收益;另外還有軟件安裝、注冊登錄等等,此類廣告較為適合下載站、影視站。
CPM(按展示付費-彈出窗口)
CPM—英文全稱CostPerThousandImpression。CPM是一種展示付費廣告,只要展示了廣告主的廣告內容,廣告主就為此付費,目前國內常見的CPM就是彈窗廣告,這種廣告對瀏覽者不是很友好,但是卻能給有一定流量的網站、博客帶來穩定的收入。
CPV(展示廣告)
又稱富媒體廣告,按展示付費,即按投放廣告網站的被展示次數計費,網站被打開一次計一次費,按千次IP計費。(國內CPV廣告常見是網頁右下角彈窗,例如高仿QQ消息框)
CPT(按時長付費-包月廣告)
CPT—英文全稱CostPerTime。CPT是一種以時間來計費的廣告,國內很多的網站都是按照“一個月多少錢”這種固定收費模式來收費的,這種廣告形式很粗糙,無法保障客戶的利益。但是CPT的確是一種很省心的廣告,能給你的網站、博客帶來穩定的收入。阿里媽媽的按周計費廣告和門戶網站的包月廣告都屬于這種CPT廣告。
CPT廣告相比當前比較流行的CPS廣告、CPA廣告,優勢在于對合作的基礎條件沒有過高要求,容易促成雙方合作;劣勢在于其在長期合作中,不如CPS形式實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