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聽說《曉說》很好看,是個能漲知識的節目。聽別人說自己的見聞和故事確實是一個比較有趣,又比較輕松的,可以增長自己見識的方法。
看過這2017期的頭幾集,我也是喜歡上了這個節目,也許會抽空把前面落下的節目也給補上來。
說說我從這個節目中得來的一些小感悟吧。
《金瓶梅》這本書,是高曉松說的比較細致的一本書,我覺得也是他本人比較喜歡的一本書。我沒有看過,看到別人都對它贊賞有加,并且通過他的一番講解,我也想要去看一看。這算是第一個收獲吧,相當于他為我種草了一本書。
高曉松說他看書很慢很細致的,我看書慢,但是沒有他細致,他因為出身理工科,所以會對一些貨幣、地理等比較熟悉和探究。這也讓我堅定了一點,看書沒必要貪圖速度,以往的我確實浮躁了些。一本書可以慢慢看,也可以看很多遍,只要看,總沒有什么壞處的。
他還說到了未來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他覺得可能就像《黑鏡》或《黑客帝國》里面那樣,人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自己的房間里,出行或去任何地方都可以跟著房子移動,甚至以后可能都不需要去和人見面,直接虛擬就可以了。
我覺得挺好的,因為有時候和人見面,尤其是一些你不喜歡的人,真的很煩。還有一點就是以后公司可能會解散,人人財富平等,人們不用再為了生存需要而奔波,利用自己的創造力就可以了,公司制度真的令人很壓抑。
他還說了自己作為一個導演和詞曲創作者的一些故事,有那個年代我們體會不到的一些情感在。他在說自己幫別人寫歌的時候都要和他們聊天,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有可能,只有彼此間加深了了解,才能創作出真正令雙方滿意的東西,所以他寫的詞或曲一般沒人會改。也可能是他名氣大,不管怎么樣,他這個狀態特別令我向往,于我來說,我也寫文章,也會跟人溝通,但是跟他比起來遠遠不夠。我其實害怕和陌生人,尤其是比較不好說話的人溝通,像老板、上級更是如此。我總想避免和他們直接交流,這也會導致我的文章最后被改來改去,但是你還不能說什么,沒辦法像他那么灑脫。
以前覺得寫作可能更適合沉默、內向的人,他們觀察世界的角度更多,心思更為細膩些。現在這個想法有些動搖了,寫文章到底是為了獲得認同,還是感動自己,誰又能說得清呢。反而內向的人更容易有完美主義傾向,當結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很容易就會放棄嘗試,又何談成功呢。
之前追過一段時間美劇《我愛上的人是奇葩》,算是比較有趣的劇了。男主是個有些偏執的直男癌,寫了一本書,常以一個暢銷書作家自居,雖然書的評價其實并不好。但是在看到這些情節的時候真的很感動,很想努力寫出一本自己的書,也許并不那么暢銷,或者發現自己并沒有什么寫作天分。但是哪怕有這樣一次的嘗試也好,讓自己的人生少些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