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歷史(3)

(十四)隋朝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統治中國三十八年,前后僅文帝、煬帝兩代,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較短的朝代之一。

隨著南北朝在政治、經濟上的逐步衰落,身為北周輔政大臣的楊堅于公元581年迫使年輕的周靜帝讓位,自立為帝。因楊堅曾官居隋國公,故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他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楊堅登基后,果斷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社會改革,鞏固了隋朝的統治,并于開皇八年(588年)攻打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的都城建業(今南京),589年滅掉陳朝。至此,長期分裂的中國又復統一。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曾于601年改年號為仁壽。仁壽四年,六十三歲的楊堅卒于仁壽宮。(后世有記載稱楊堅是被其子楊廣指使心腹張衡人宮行刺而亡。)

文帝死后,翌日其子楊廣即位,年號大業,是為隋煬帝,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即位后,開始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奢侈豪華的宮殿;為鞏固對全國的統治,征發幾百萬人開鑿大運河;為了擴大其統治,他還不斷向外擴張。煬帝于大業十二年(612年)至大業十四年,三征遼東高麗(今朝鮮半島),但均告失利。連年征戰與煬帝暴政致使隋朝的國力大大削弱,人民的生活幾乎得不到保障。于是,全國各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勢力較大的有瓦崗山的翟讓,河北的竇建德,江淮地區的杜伏威等人。故而隋朝后期,煬帝不得不四處攘亂,但隋朝終究大勢已去。618年,隋將司馬德戡和宇文化及乘“驍果軍”騷動的機會,于江都發動兵變,勒死了殘暴的隋煬帝,結束了隋王朝短暫的統治。

隋是承前啟后的一個朝代,文帝與煬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這三十八年中,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均有所鞏固和發展。在政治方面,隋朝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統治機構,恢復了被廢除多年的三師、三公、九卿的舊制,確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強了中央集權統治。通過制定《隋律》穩定了社會秩序。另外,開創了科舉制度,為以后中國封建社會人才選拔方式提供了一個藍本。在經濟方面,文帝下令整頓戶籍,清查人口,繼而推行均田制,調整賦役。與此同時,為了恢復農業生產和加強漕運力量,文帝于開皇四年(584年)開“廣通渠”引渭水直達潼關。煬帝于大業四年(608年)又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自輝縣至琢郡,長達兩千余里,這就是現在所謂的京杭大運河。另外,由于隋朝以前連年的戰亂,各朝沒有統一的幣制和度量衡,這極大地影響了市場商品的交易與流通。因而,隋朝建立以后首先宣布禁用舊錢,統一發行合乎規格的“五銖錢”,嚴懲私鑄錢幣。同時,還規定了標準的銅斗鐵尺,頒行全國。這為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創造了良好條件。

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后一個兩世而亡的朝代。它與另一個兩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隋與秦都是憑借強大的武力統一分裂多年的中國,緊接著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經濟得以發展。與此同時,又對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終于使政權毀于一旦。然而,也正是憑借此時國家對物資財富豐盈的積累,為后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帶來了隋之后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文化。

(十五)唐朝

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淵建立起來的強大王朝,它與漢朝一同成為中華民族中興的兩個時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開創了中國的新紀元

隋朝末年,當隋煬帝四處攘亂之際,駐守太原的唐國公李淵率大軍進軍關中,并于公元618 年稱帝建國,年號武德,建都長安,開啟了李唐王朝統治中國的歷史。高祖李淵登基后立即著手消滅其他各部反隋勢力,先后擊敗上邦(天水)的薛舉、薛仁果,洛陽的王世充,河北的竇建德等反對勢力,實現了統一大業。

現在一般多用的唐代四分法中的“初盛中晚”的時間大致是: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開元初(713)約為百年。

盛唐: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歷元年(766)約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文宗開成元年(836)約七十年。

晚唐:文宗開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約七十年。

初唐時期:武德九年(626年),李淵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遲敬德、段志玄、長孫無忌等人的幫助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與自己對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進而迫使其父李淵退位。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數朝臣武將的擁護下即皇帝位,改年號貞觀,是為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比較開明的皇帝之一。貞觀二年,太宗命兵部尚書大將李靖討伐突厥,大獲全勝。從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對中原的威脅。與此同時,太宗皇帝啟用賢能人士,由魏征、高士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為宰相,輔助處理國家政事。在其統治下,通過一系列政治經濟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大唐帝國空前繁榮,史稱“貞觀之治”。

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貞觀二十三年(649 年)四月,駕崩。第九子李治即位,年號永徽,是為唐高宗。高宗即位后依然執行唐太宗的“治國之道”,故唐永徽年間仍有貞觀遺風。高宗于永徽六年(655 年)立武則天為皇后。在此之后武則天開始臨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三子李顯即位,是為中宗。后為武則天廢,另立四子李日。廟號睿宗。天授元年九月,六十七歲的武則天宣告“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正式稱帝,成為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在位期間,將唐朝政治、經濟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她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曾親撰農書《兆人本業記》,為唐代物質財富的積累創造了條件。但當政末期,她寵信佞臣。深為大臣不滿;神龍元年,由宰相狄仁杰等發動的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復位改元神龍,從而結束了女皇統治中國的歷史。

中宗李顯庸懦無能,致使皇后韋氏與安樂公主弄權,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擊敗了韋后集團而即皇帝位,改元開元,是為唐玄宗。玄宗是唐代繼李世民之后又一位開明國君。開元年間,玄宗對政權做了重大調整,分全國為十五道,改革官制和兵制,大力發展經濟,改革稅制,興修水利,使全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至此,中國在世界同時代的國家中已成為鼎盛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唐朝前期(自建立至開元年間),出現了包括武則天在內的幾代開明君主。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承前啟后促進了唐朝的發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襲了隋制,并逐步以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師”和“三公”,加強了皇帝的統治力量。同時,更加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度,使它成為選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另外,為了加強與邊疆少數民族的團結合作,太宗在貞觀十五年(641年)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使吐蕃與唐朝關系進一步密切。此外,在我國歷史上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也成為當時中原對外發展的重要通道,對改善對外關系與加強中外經濟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初唐時期:由于沒有內憂外患,唐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自貞觀至開元年間,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糧食產量都大大超過了前朝。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也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唐代手工業水平之高超,甚至可以與現代工藝相媲美。從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唐三彩”等唐代藝術品,便可窺之一二。

唐朝前期的人文藝術更是發展迅速。詩、書、畫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現。其中詩人有“初唐四杰”、“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699~759年)、“邊塞派”詩人岑參(715~770年)以及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今天人們熟知的“畫圣”吳道子、,大音樂家李龜年,都是盛唐氣象的代表。

盛唐時期:開元年間,唐朝已進入了全盛時代。但隨著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開始走向衰亡。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寶,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楊國忠為相;重用蕃將安祿山等人,兵權旁落,導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安史叛軍攻占唐都長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靈武。七月李亨到靈武之后,即位稱帝,改元至德,尊玄宗為太上皇,是為肅宗。自天寶十四年至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亂”方為平息,前后歷經七年零兩個月。這次叛亂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實力,并直接導致了后世的藩鎮割據局面。

中唐時期:長年藩鎮割據使唐王朝的統治名存實亡。在全國各地,蕃鎮節度使掌有地方政權與大部分兵權,也大都成為世襲制,不受唐王朝的統治。故而,晚唐的政權主要以平息叛亂為主,而無暇顧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加之安史之亂的原因,唐朝的國力每況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復往日的盛世景象。肅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在位)等皆昏庸無能,寵信奸臣,疏遠賢良,致使唐帝國的統治更加惡化,吐蕃、回鶻等外族不斷對唐帝國構成威脅,此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公元 806年,憲宗(806~821年在位)李純即位,朝臣的幫助下,奪回了由藩鎮割據的淮西等地,暫時使唐朝恢復統一。但憲宗自認有功專斷獨行,寵信宦官,最終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與皇帝不相上下,成為了唐帝國的真正掌權者。

晚唐時期: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長生藥,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僅因服食丹藥而死的就有三人,加速了李唐王朝的滅亡。直至公元874年,黃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對唐朝,沉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自此,唐朝被封鎖在一個以長安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國的統治岌岌可危。公元 907年,曾為黃巢部下、后歸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稱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中國從此進人了另一個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唐朝后期:北方的連年戰亂,致使土地荒蕪,人口稀少;而相對比較穩定的南方,逐漸成為唐朝的經濟中心。與北方不同的是,南方經濟中手工業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的手工業,是在前代的生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造船、鑄造、絲織業,在技術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隨著手工業的進步與提高,商業貿易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長江中下游的新興城市大多以商業為主,如洪州、蘇州都是當時的商業貿易中心。晚唐也出現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為著名。杜甫的《兵車行》、“三吏”“三別”等作品不僅有很高的文學欣賞價值,而且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的現實。

唐朝歷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并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唐王朝的前期,自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直至玄宗開元年間,國家一直處于大發展階段,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榮。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盛唐氣象,從而使中國的世界地位顯赫一時。一直到現在,國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稱中國為唐山,稱華人為唐人。唐玄宗后期出現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逐漸沒落。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

(十六)五代十國

五代(公元907~公元960年)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同日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 " 五代十國”。

(十七)北宋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是由宋太祖趙匡胤津建起來的封建王朝。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末以來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國又歸于統一。但由于與宋同時代的遼、金、西夏等政權的強大,北宋與南宋的政權一直處于外族的威脅之中。

公元 960 年,后周都點檢趙匡胤在出兵途中,發動了政變,迫使周恭帝退位,建立了宋王朝,史稱“北宋”,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陳橋兵變”。在當時,除了剛建立起來的宋朝之外,還同時存在著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勢力。于是自宋朝建國伊始,宋太祖趙匡胤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戰爭。北宋于公元 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滅了荊湘、后蜀、南漢三地,又于974年擊敗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此后,吳越與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于宋王朝,使紛亂的時局逐漸結束。

在五代十國的后晉時期,高祖石敬瑭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與契丹族所建立的遼國。為了收復燕云十六州,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自宋太宗趙光義起,北宋曾多次與遼交戰,但一直未能收復失地。直至公元 1004年,北宋真宗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約定宋遼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遼交納“歲幣”,雙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國北方才有了少許安寧,宋、遼的這次結盟被后世稱之為“澶淵之盟”。

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為了使宋不再成為繼五代十國后的又一個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首先在軍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對軍隊的控制,使宋朝對軍隊有了完全的掌握權。另外,宋沿襲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職權,使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朝歷代。在科舉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最終的考核。這樣一來,北宋王朝的官僚階級隊伍得到了壯大。從中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家,鞏固了政權。后來,北宋經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時,由于外族的進攻及統治者的無能,使得社會千瘡百孔。神宗為使社會有所發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勢力過于強大,王安石兩次推行新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哲宗元祐年間,英宗皇后高氏徹底廢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復了原先的統治方式。至此,北宋開始走向衰亡。

由于北宋官吏的腐敗,人民紛紛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就曾經對其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至北宋末年,又出現了方臘、宋江等人領導的起義。與此同時,北方的強國遼已經被女真族建立起來的金消滅。金滅遼后,既而把矛頭直指北宋。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壞與其定下的共同對遼的協議為名,大舉出兵侵宋,此時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侵,東路大軍由斡不離指揮,西路則由粘罕指揮、共同進攻太原。此時,宋朝的局面已經大亂,徽宗迫不得已將皇位讓于太子趙恒(宋欽宗),希望他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轉不利局勢。此時,金兵已到達黃河岸邊直逼宋都開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的指揮下,擊退了金軍,暫時陰止了金國的南侵。但徽、欽二帝,一心想和金國求和,他們先后答應割地賠款給金國,又罷免了李綱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無忌憚。公元 1127年,金軍又一次攻打開封,并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史稱“靖康之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宋欽宗為庶人。次日,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脫去龍袍前往金營,并再次搜刮開封城金銀,即使婦女的釵釧之物也在掠取之列。開封府擔心金銀不夠,金人無端挑釁,便在四周設立市場,用糧食兌換金銀。由于京城久被圍困,糧食匱乏,百姓手中的金銀也無所用,便紛紛拿出來換米。這樣開封府又得金銀幾萬兩。然而,開封城已被搜刮數次,金銀已盡,根本無法湊齊金人索要的數目。金人只好作罷。

此時,金軍統帥得知康王趙構在河北積極部署軍隊,欲斷金人退路,又擔心兵力不足不能對中原廣大地區實行有效統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權之后,準備撤軍。在撤退時金人還燒毀開封城郊的房屋無數?!皷|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漢上,北至河朔”,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里”。這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后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宋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宋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攄的百姓男女不下10 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處,生靈涂炭。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傷痛。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至此,北宋王朝宣告滅亡。

北宋年間,雖然戰亂連連,但由于其統一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使得一些地區相對安寧,故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版印刷術,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此外,由于戰爭的需要,在宋朝時火藥被首次應用于軍事。西各國的現代戰爭武器正是在北宋年間經由西亞各國傳播的火藥制造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在文學藝術方面,更是名人輩出。宋朝的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其中,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等,而宋朝的詞作品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它與唐詩并稱為我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在繪畫、書法藝術上,當首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汴京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

北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分裂局面的結束。自此之后,中國歷史上長期分裂的局面便沒有再出現過。

(十八)南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是北宋滅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來的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在金國的威脅之下,直至被元消滅時,也未能恢復宋朝在中國北方的統治。

公元 1127 年,金國從開封撤軍以后,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由于張邦昌原為宋臣,后降金,開封軍民對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舊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萬般無奈之下,張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詔書立康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然而,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以張邦昌被廢為名,繼續大舉南侵。此后,于公元 1129 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黃河以南的統治。宋朝也發兵北伐,由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在黃河兩岸曾經擊潰偽齊軍和金國的聯軍。

高宗趙構于 1138 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于公元 1141年,解除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下獄,并于當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28日)殺害了岳飛父子。其余所有曾支持過岳飛、堅決抗金的文官武將,也都被貶。宋高宗以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在高宗之后,宋金兩國關系相對穩定。金國也有幾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廢,而南宋在孝宗年間也進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復國土。

公元1207年,南宋由史彌遠執政,繼續推行求和政策,還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贈謚。此時,金國的實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無力南征,還須時刻提防來自西北日漸興起的蒙古勢力。隨后,于公元12147月,南宋根據真德秀的奏議,決定從此不再向金納“歲幣”,而此時,金已遭受蒙古的打擊。為了擴大疆土以彌補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以納“歲幣”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則與蒙古聯手抗擊金軍。公元123年,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哀宗自縊,金滅亡。

金滅亡之后,南宋不僅沒有由此換來一時的安寧,反而又將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蒙古。滅金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際,收復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為主,并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雖出兵但未達到預期目的。南宋的這一舉動反而成為蒙古南侵的借口。公元 1235 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并不甘心失敗,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于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渡江南下的企圖。而后,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軍中。其弟忽必烈正在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消息后,立即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南宋佞臣賈似道不但不遣軍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軍得以順利退回北方。

此后,忽必烈繼承了大汗之位,又繼續其南征的步伐。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號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宋王朝滅亡。

遼國

遼(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國北方建立起來的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政權,它與五代同時開始,又和北宋幾乎同時結束。作為少數民族的政權,雖然與中原地區常年征戰,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它卻深受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

契丹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原是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他擊敗了刺葛、迭刺等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國(契丹于 938年改國號為遼,983 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改為遼)。契丹建國后,阿保機逐步消滅了周邊的弱小部落,又于公元926年,消滅了渤海國(今遼寧東部到黑龍江南部一帶)。

從公元926 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統治的時代,在這一階段,遼國從石敬瑭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為基礎,遼開始了對中原地區的擴張。耶律德光數次對晉進兵,希望征服整個中國,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其計劃擱淺。

在太宗之后,經歷世宗阮(947-950年在位)和穆宗璟(951-969年在位)兩代。遼的統治內部出現了激烈的紛爭,直到景宗賢(969-982年在位)時,其統才漸漸穩定下來。

景宗死后,其子十二歲的耶律隆緒即位,是為遼圣宗。由于圣宗年齡尚小,所以由其母蕭太后攝政,蕭太后是遼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遣耶律休哥為大將,于圣宗經和四年(987 年)進兵攻宋,大敗宋軍。此后,遼國連年發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遼國攻至澶州城下,與宋真宗簽定了“澶淵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遼國進貢“歲幣”。遼宋兩國從此相對安定下來。遼圣宗依靠宋國的進貢,使遼的經濟發展起來,此時遼國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經過圣宗、興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后,遼國開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遼天祚帝即位,此時隨著女真族的興起,遼國的統治逐漸受到威脅。公元 1115 年,金兵攻占遼國重鎮黃龍府,隨后金又與宋訂立“海上之盟”,共同對遼。金兵在幾年的時間里,占領了包括東京遼陽府在內的大部分遼國土地,公元 1125年,金國俘虜了逃亡中的天祚帝,遼國自此滅亡。

金國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我國歷史上繼遼之后的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它在消滅遼之后,又消滅了北宋王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

金國的建立者女真族生活在我國黑龍江中下游和長白山地區,在遼統治初期,它還處于原始氏族形態,但隨著人口的增加與鐵器的大量使用,其快速發展起來,到遼末年,女真族已成為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公元1114年,女真貴族完顏阿骨打誓師起義,次年,阿骨打稱帝,建立了金王朝。金王朝建立后,阿骨打馬上發兵攻打遼國控制女真族的咽喉要道--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境)。遼國此時發現事態嚴重,但已無力回天。公元1120年,金與宋簽定“海上之盟”共同對遼,公元 1125 年,遼天祚帝被俘,金國完全控制了北方。

在消滅遼國以后,金國把矛頭直指宋朝。自太宗吳乞買始,金國大舉進攻宋朝,雖然宋朝軍民全力反抗,但由于宋朝統治者的無能,金國連連得勝,最終攻占了北宋都城開封,虜去徽、欽二帝,使北宋滅亡。金國繼續向南進兵,而南宋的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等人對金國的抵抗使得金軍實力大降,無力再和南宋交戰,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直至金國被蒙古族滅亡。

金國在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國力非常落后,在其內部還存在著一些原始制度的殘余。自太宗、熙宗、海陵王以來,金國進行了全面的轉型,從原來的游牧部落變為了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封建集權制國家,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金國的后期,雖然南宋王朝對其并無任何威脅,但北方發展起來的蒙古族卻成了金國的勁敵。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公元1121年,蒙古開始了滅金的戰爭。成吉思汗、窩闊臺先后發動多次對金國的戰役,這大大削弱了金國的國力。為躲避蒙古的進攻,金不得不南遷至黃河以南,希望依靠黃河天塹阻擋南進的蒙古軍隊。但黃河擋不住蒙古騎具兵的鐵蹄,公元1233年,元太宗窩闊臺率軍攻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次年,蔡州破,金國至此宣告滅亡,前后共歷九帝,一百一十九年。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63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9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7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65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0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19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3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8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8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38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49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5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8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