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命題好大,但我想小著來寫,不然覺得紛繁復雜,一時半會是寫不完的。這讓我想起來一個德國的哲學家,萊布尼茲, 他做事很有意思,一天,有個皇室成員叫他寫個家族史,他答應了,過了幾個月呢,沒回應,這個皇室成員就去看了,他回答說,家族的歷史是皇族歷史的一部分,皇族呢又跟國家相關,國家又跟國土相關,國土嘛就要先研究地理,地理又關系到地球發展,這不,就在那寫遠古時代的地球發展史了。所以為了避免自己走向哲學的深淵,決定保持大眾化,融入群體是很重要的。接下來就從各個方面簡單的來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產品經理?
? ? ? ? ?我這里是比較狹隘的說法,單指互聯網或軟件的產品經理,產品形態有網站,PC端應用,手機端應用,PAD端應用等類似產品。產品經理就是主導讓產品從無到有的人,當然這期間團隊的支持配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成功的產品背后往往有著一個優秀的團隊。
? ? ? ? 產品經理的價值就在于設計一個有使用價值的產品,并讓這個產品表現出色,贏得用戶的喜愛,產品可能是商業化也可能是非盈利的,但必定是有用戶群的,用戶群可大可小,生命周期也可長可短。產品經理的使命就是確保能做出這么一個有使用價值的產品,能達到用戶群龐大,生命力頑強那是最好不過了。
? ? ? ? 那么為了達到這個使命,產品經理都要干嘛呢?當然對于產品經理做什么,不同的公司也會不同,可能大同也可能大異。要是你的公司定義的跟我講的不一樣,也不要覺得奇怪或者抱怨,每個公司職責定義不一樣很正常。當然你可以提議優化現有崗位職責定義,并說明這樣做可以提升公司效率,降低成本。不過,大部分情況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是要做好既來之,則安之的心里準備。
下面籠統的談談我對各方面的認識。
產品從何而來?
? ? ? ?產品最初是怎么來的呢,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 ? ? ? 老板發起,他通過對市場分析,業務鏈構成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或者個人喜好或者他人推薦,反正就是決定要做這個產品了,讓產品經理去執行,你可以建言,但更多的是執行,老板定的事就算你認為是錯誤的,要么認真執行,要么走人,留下勉強執行那是對你自己的折磨,你說我做不到這么瀟灑,還要養家糊口呢,那就調整心態認真執行,你的態度會讓你得到收獲。
? ? ? ? ?產品經理發起,你通過對市場的觀察分析或者個人喜好,提出了一個產品方案,得到了老板的認可,給你資源了。或者你拿著產品方案,找到了認可你的投資人。
? ? ? ? 客戶發起,按客戶對產品的定制需求,幫助客戶來實現他期望的產品,甚至是超出預期的產品。
? ? ? ? 專職部門發起,比如企業發展部,在研究員對產業的分析下,發現某個方向挺有前途的,寫了個報告,得到了老板支持,安排了個產品經理,就投入資源去做了。
需求從何而來?
? ? ? ? 在有了產品方向的情況下,就要想著怎么來做這個產品了。產品是什么,就是實現用戶的一系列需求,這個時候就要去理清楚有哪些需求。通常需求是一個從多到少,從繁到簡,從寬泛到精簡,從開放到收斂的過程。那么就要先收集需求,通過哪些方式來收集需求呢?
1. 產品經理自己的思考,好的產品經理都會有產品感,產品直覺,往往會決定產品的基調。
2. 用戶研究,深入可能用戶圈子,不管線上線下,可以是你自己觀察用戶,看他寫的,聽他說的,或者依靠用戶研究的團隊來調查分析,從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總結用戶需求。在以后產品的更新中也是一樣,收集用戶的反饋,他可能并不是直接反饋在平臺上,而是在其它的媒體討論評價。設身處地揣摩用戶心理,培養同理心,讓產品更符合用戶心理,甚至個性化的定制產品。用戶是非常復雜的,甚至會出現矛盾的需求。但不管這么樣,先收集起來。
3. 請教專業人士或資深人士的意見,聆聽記錄,如果有這樣資源的話。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減少你給自己挖坑的悲劇。
4. 團隊頭腦風暴一下,不管對錯,記錄下來。
5. 競品分析,如果有的話。包括競品的用戶群體,用戶對競品的評價,競品的整體結構,業務流程,功能點,以及數據(如果能拿到的話)。這樣有利于你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或者更優秀的。
6. 運營的需求,可以在產品的初期就預設了運營的需求,這樣更利于產品的推廣。運營盡早的參與會對產品的認同度更高,也就更有運營的熱情。
? ? ? ?收集需求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但想的越多越周到更利于你做出明智的需求決策,也不會反反復復。
? ? ? ?如果沒想好就急急忙忙做開了,到了一定的時間又會繞回到最初的原點,糾結,猶豫,迷失,然后時間就在這個漩渦中流失,而自己還是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轉。有個堅定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是先行條件,這樣才不會來來回回、曲曲折折沒完沒了。所以就得窮舉需求,然后排列組合分類整理,等待決策。接下來就說怎么決策。
如何確定需求?
? ? ? ? 這么多需求,眼花繚亂,哪些是關鍵需求,哪些輔助需求,哪些次要需求,哪些是偽需求,這可怎么辦啊?估計長著一雙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不夠用。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去獲取真正有效的需求可以說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價值。可以說是產品成功的一半。那么我們要怎么去篩選,怎么去辨別真偽,怎么去制定優先級呢。
1. 提取出需求搜集過程中高頻出現的。
2. 這個時候,作為產品經理心里肯定有了一定的方向。明確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梳理出你的關鍵業務流,圈定關鍵業務流的用戶需求或功能。進入關鍵業務流的都是核心需求,優先級必定是最高的。確定次要業務流,圈定次要業務流的需求,優先級次之。一些輔助性的業務或功能,優先級最低。
3. 可以再一次頭腦風暴
4. 可以再一次請教經驗豐富人士
? ? ? ? 當然對于你要做什么,也要權衡下擁有的資源,時間等。當你確定好需求后,就得考慮怎么來定義它,讓項目成員更好的理解,并有效的去執行。
如何定義需求?
主要包括架構設計 ,功能設計,流程設計,規則設計等關鍵要素。改天單獨寫寫,談談如何來寫需求文檔,暫定下周更新吧。
原型怎么設計?
主要有3點:
1. 知道為誰而設計
預定產品的用戶群是哪些,建立用戶畫像,他們是怎么樣的一群人,會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產品,行為特征喜好怎么樣等等。
2. 在什么類型的設備及系統平臺上做設計
從不同設備來說,有PC端,手機端,PAD端等等。對于不同的設備,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就是要發揮不同設備的特點,以及不同設備的使用場景,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終端有著不同的體驗,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PC、手機、PAD都一樣處理。
3. 什么樣的信息結構,交互方式適合這個產品
不要為了追求酷炫而偏離了產品的本質需求,符合業務的交互方式才是最合適的。交互上一般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 可讀性,內容清晰可見。
> 可用性,功能完整,操作穩定。
> 易理解,系統模型符合用戶心理。
對于這一點,再稍微說下,最好可以做下調研,而不是個人主觀臆測或者把你的概念灌輸給大家,而是提出這個概念,再調研目標用戶平時對這個概念的理解,調查統計后得出大家對這個概念比較統一的理解,那么在設計中就可以使用這個概念。如果不是新的概念,那么人們對一個概念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受社會影響并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讓用戶形成新的理解。想讓用戶理解就得符合大眾用戶心理。普通產品和優秀產品,雖然表面你感覺沒什么區別,但其實人家是建立在科學方法基礎之上得出的結果。所以大的公司一般都有用戶研究團隊來支撐。
> 易用性, 操作簡便,容易學。
> 情感化, 符合個人情感需求。這個要求比較高,但優秀的產品都會涉及一些。
更多闡述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五個步驟軟件原型設計不再難
談視覺設計
? ? ? ? 不是專業的視覺設計人員,簡單的使用PS修修改改,就泛泛而談了。
? ? ? ? 視覺設計符合產品的格調是非常重要的,從整體上來說,要突出產品的風格和氣質,從細節上來說,要注重產品的品質,精細化處理,通常優秀的產品靠細節體現。有錦上添花之效,而不是畫蛇添足。
? ? ? ?對于不同產品也有不同的視覺設計。
1. 營銷類的,大家常見的節假日活動促銷等。形式上可以大膽一點,突出活動的氛圍,能在第一時間抓住用戶眼球,有夸張也有嚴謹的部分,當用戶來了解活動,要有做好視覺上引導,自賣自夸的解釋說明的條理清晰分明,不誤導。
2. 內容類業務類的,如,資訊、社交、電商等。內容重于形式,視覺能體現產品的整體結構,清晰有條理,容易發現,視覺引導鮮明。
3.運維支撐類,一般都是后臺。用色簡潔明了,主次分明,不影響操作。整個突出的就是易操作,方便快捷高效,不會誤操作,用色上也要養眼,因為這是運維人員的工作平臺,一天到晚要在上面處理問題,不容易造成視覺疲勞。
? ? ? ? 總之,人類對美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對視覺享受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記得知乎上有句話“你的外貌決定我想不想和你交往,你的內涵決定我想不想和你繼續交往下去。” 用戶對待產品應該也是這個態度。一個產品配置專業的優秀的視覺設計師是非常有必要的。
談運營
? ? ? ? ?產品和運營是一個相互推進的過程,運營也極有可能在后期對產品形態演化產生更大的影響,通過運營演化出來的產品更符合市場和用戶的需求,而不是像初期做產品只是一個假設,無論你怎么做驗證也沒有上線后真正運作起來有效,所以說實踐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而運營也通常在產品的早期介入,伴隨產品一起成長,這種方式更有助于產品的成功。
運營主要涉及三大塊內容:
1.內容維護,類似文章的編輯、審核、發布,商品的新增、修改等等,一般就是增刪改查批等常規維護更新操作,編輯的內容通常就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檔這些元素。內容有的是PGC,有的是UGC,看產品的性質了。一個平臺有沒有料就體現在內容運營上了。內容的運營對用戶留存來說非常重要。
2.營銷,活動,專題策劃等,可以是為了拉新,也可以是促活躍、防流失、挽回流失或者付費轉化等等,不一而足,目的不一樣形態不一樣,活動千變萬化可大可小,但都是圍繞目標展開的。
3.推廣,主要就是為了拉新。通過渠道拓展,市場拓展,總之各種各樣的渠道,公司內外部,有線下也有線上,形式如:路牌,地推,電視廣告,系統彈窗,系統通知,郵件,短信,電話,新媒體(微信,微博,自媒體,貼吧,知道等等) ,緊跟熱點事件,各類推廣活動等等。
總之,運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發展。
談數據統計分析
? ? ? ? ?主要2點:
? ? ? ? ?1. 了解產品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下載量,點擊量,支付量,轉化率,投訴率等等。
? ? ? ? ?2. 幫助優化改進產品,主要對各類指標進行一些分析,如對比分析,關聯分析,漏斗分析,AARRR用戶分析等。
? ? ? ? 對不同的產品制定不同的指標,比如電商類和資訊類,一個重視支付量,一個重視瀏覽量。產品,運營都會提出他們的數據需求,大的公司還有專門的數據研究分析人員,那就最好不過了。
? ? ? ? 使用數據來驅動產品優化是非常可靠的,當然前提是分析要正確,如果誤解了數據,在誤解的指導下來改產品,這就適得其反了。所以分析數據很重要,不能光看單個數據,很多時候要關聯的看數據。比如,一個產品投訴率高,一個投訴率低,那么看下產品的用戶數,很有可能投訴率高的產品更受用戶歡迎。反正數據是不會說謊的(造假數據除外),它的存在就是一個事實,就看怎么分析怎么用。
? ? ? ? ? ?綜上各個方面,簡單的談了下我對產品經理認識。那么再來概括下,產品經理都需要哪些能力呢?
1. 強大的溝通理解能力,從前面各環節就能看出來,產品經理要和這么多人員接觸,要組織,要協調,要表達清楚需求,溝通不行,還怎么開展工作呢。
2. 技能, 在我看來,技能的學習相對來說是簡單的,不管是學程序語言,如:Java,Js,HTML,CSS。還是學習工具,如:Eclipse,Dreamweaver,Axure, Justinmind, Form等等。最關鍵的還是思想,或者說解決問題的思路,思想和思路決定了高度,決定了出路。技能我就是在工作的轉變中一個個學過來的,一開始不會,但學著學著就會了,但思想這玩意是要自己開悟的,別人幫不了。
3. 思路, 怎么收集需求,怎么分析需求,怎么定義需求,怎么設計產品,總之這些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只能自己開悟。就像畫畫一樣,畫畫技能可以學,但創意只能是自己琢磨的,任何人都無法取代。
4. 學習能力,有時候我很焦慮,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但我的腳步太慢,可能問題就在于,我讀書不多,想的太多。只能一邊走一邊學,走到哪學到哪了。
最后來首陸游的詩,共勉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好了,先到這了,以后有時間再分別深入的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