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家里書柜的最上面一層放著兩本飄,一上一下,印象中,媽媽是讀過的,可是那時我太小,一來踩到桌子上也夠不到書,二來書太厚,根本無力讀完,三來,動畫片是我那時的最愛,就這樣,一直沒有去碰過,后來,想去讀媽媽讀過的一些書,卻也找不到了。 前段時間一直想去拜讀一些女性傳記,不妄想自己能夠成為像她們一樣的女強人,只求自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力量,性格中的一些堅韌,能夠對得起大學期間同學對我“知性”這個詞的評價,能夠在我三十歲的時候依然享用這個詞,我想,這樣,我會更開心的,能夠從容面對生活,好不辜負我出生的四月天,不辜負媽媽對我的期許,使自己更加美麗一些。但或許真的是自己懂得太少,求助了度娘那么久,竟沒有得到一本心儀的。 起初是本著一年一本硬書的節奏去讀的飄,卻無意中發現,這里面竟有我所渴望的力量源泉,一些或許在以后道路中,迷茫中,無助中能給予我些許幫助,些許指引的品質,書中最喜歡的人,不是女主思嘉,不是男主巴特勒,而是韓劇中萬人惡的女二號,媚蘭,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去形容她,直到看過了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引用杜甫的《江頭五詠丁香》,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批素艷。深栽小齋后,庶使幽人占。晚隨蘭麝中,休懷粉身念。李敖借佘法師和康有為之口講到,丁香是很柔弱的,葉子和花都很漂亮,但都是素色中的美麗,不是艷麗的,它早晚像蘭麝一樣,發出芳香,但卻不必想到自己的特質,它柔弱,但卻有堅強的特質,歲寒而后凋的不光只有松柏,還有柔弱的丁香。成大事者不全是強者做的,弱者也可以做不小的事。讓我第一次,對丁香般的油紙傘下的女子有了新的領悟,不知道用知性這個詞來概括丁香般的女子是否得當,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概括媚蘭一定是不全面的。想象中的媚蘭是瘦瘦小小,弱不禁風的,可是卻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她不敢在眾人前大聲說話發表意見,可是當思嘉為了大家,用手槍射死那名士兵慌了神的時候,是產后虛弱的媚蘭,給了思嘉精神支柱,領著思嘉處理了士兵的尸體,瞞過了所有家人及政府,從士兵身上搜下的錢袋成為她們在塔拉度過艱苦生活的救命稻草。在媚蘭眼中,人們都是善良的,她用她的善良理解著人們所做的事情,合乎宗教禮儀的,超越當時認知的,好意的,不單純的,通通被她接納,轉化,她的世界是個充滿愛的世界,我想,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在戰后的恢復階段如此尊重她。她是艾希里生活的支撐點,是思嘉最后承認的所愛的人,如同愛自己那令人敬佩的母親般愛著媚蘭,她對思嘉的寬容,最終使思嘉對自己完成了道德十字架上的捆綁,或許媚蘭自己都不認為那是種寬容,是種美德,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她甚至是巴特勒口中的,唯一完美的女人。文中每個人都意識到或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的支撐對象,思嘉是塔拉,是艾希里,艾希里是媚蘭,巴特勒是思嘉,唯獨媚蘭沒有讓我明確感受到她的支撐對象是誰,或許,她的力量是她自己給自己的,這是我看來她最為強大的一點。 思嘉這個飄中的女主,是個像烈火般的女子,出身貴族,卻不是眾人眼中的大家閨秀,不喜被所謂的方圓規矩所限制,甚至宗教信仰也多半是應付,是的,她任性,她美麗,她享受舞會中眾星捧月的感覺,但是在南北戰爭發生后,在她所敬愛的母親去世和親愛的父親瘋掉后,作為家里的長女,能夠摒棄富家小姐的身份,做著和之前下等黑人奴隸所做的體力活,能夠不像其他貴族小姐那樣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夠屈身嫁給一個與她地位不相符的男子,能夠無視封建鄰里的閑言碎語,能夠在懷胎十月依舊奔波于她經濟來源的木材廠,盡管她行事的手段的確有種種非議,有種種不道德,但是,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她身在亞特蘭大,要盡自己全力去幫助身在故鄉塔拉的親人,生存,生活。憑借自己的努力,再次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雖然最后她渴望得到同齡人,鄉親,鄰居們的理解,但自古以來,成就事業的人,有光芒,就必會有陰影。她心中的確嫉妒媚蘭,厭惡媚蘭,可是每每生死關頭,無論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她都不曾放棄,甚至是不遺余力豁出性命去幫助媚蘭,每個人心里都有陰暗面,她只不過從不偽裝。南北戰爭旨在解放黑人奴隸,思嘉不贊成解放黑人,但是她尊重黑人,她認為黑人解放后無家可歸,無所事事,一下子不知道該做什么了,而書中支持解放黑人的白人卻不一定真正是為了黑人著想。黑人生病了,他們的白人主子會像照顧自己家人那樣去照顧他們,而自由了的黑人很可能就會流落街頭。黑人擁有了選舉權,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使用,自身的素質限制了解放運動的意義,反而被一些無良白人利用,這是之前我沒有想到的,總以為,解放黑人的白人就是好人,不同意解放的就是謀取私利,這次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說,媚蘭是涓涓細流,滋潤著心窩,使人有力量,那么,思嘉,就如同男子的拳頭,重重一擊,干脆利索,擲地有聲。 亂世佳人,亂世佳人,已有亂世,必有佳人,可是作為思嘉,她的愛情卻是讓人惋惜的,她口口聲聲一心一意愛了艾希里那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當感到無法得到他時,為了生活,兩次選擇了自己根本不愛的人結為連理,可是直到媚蘭去世的那一刻,她才意識到,她根本不愛艾希里,她愛的那只是她的想象,她想象中的艾希里,而她離不開的正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巴特勒船長。有膽識的人都是堅毅的,堅毅的人都是倔強的,倔強的人都是固執的,思嘉和巴特勒太多相似,以至于他們在深愛的人面前誰都不肯像對方低頭,誰都不肯讓自己被對方控制,最終思嘉將巴特勒對她的愛消磨殆盡,看得我真是無比惋惜。 惋惜是因為我很欣賞文中的巴特勒船長,每每讀到有關他的文字便興奮的睡不著覺,富家子弟,但卻被父親看做逆子,趕出家門,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沒有被傳統的道德觀念所束縛,我想,這樣的人是具有超越當時的觀念的理念的,做軍火生意,發國難財,我知道,這些如果發生在我身邊,我一定會像文中其他的百姓一樣視其為民族的蛀蟲,可我想作者也是偏愛他的,才讓他如此有魅力,不會像被艾希里腦中舊時代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到頭來時代變了,思想不變,無法適應新時代而只能接受別人的幫助,經歷過戰爭的他們,就如同改革開放初期的我們一樣,大家都是一窮二白,可有的人能發家致富,有的人卻被越落越遠。極限挑戰中黃磊的智商碾壓和為她而站中李湘的巧舌勸說讓我切實體會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動腦子的途徑的,哪怕是純體力的體育運動,也會有戰術的安排,讓我知道了,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一定是方法出了問題。再回來,巴特勒是條講義氣的漢子,作為白人,他是不主張解放黑奴的,當一個黑奴像一個野人一般去侵犯一個白人貴婦,尤其是思嘉的時候,當思嘉第二任丈夫為替思嘉報仇,而殺害了那名黑人的時候,當某黨人要處置參與殺害黑人的所有村民時,是巴特勒利用自己做不正當生意的人情關系以及自己的計謀,救了全村參與者,盡管其中大部分人不喜歡他,被救之后甚至恥于道歉的人,巴特勒付之一笑,他不會去理會別人怎么去看他,他只做他認為正確的事。巴特勒對與思嘉小女兒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本是最在乎利益的,不在乎名聲,評價,可是當他意識到,他的小女兒會要長大,會生活在亞特蘭大這個地方時,他不能再無動于衷,他帶著女兒去做禮拜,雖然他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去奉敬什么主什么的,而是要為他的女兒創造一個環境,讓大家意識到他的女兒是有教養人家的孩子,為了讓他的女兒有朋友,不會遭受他所承受的那些非議,做著一切他能想到的,盡量去成為人們口中的好人,有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吧,好人,哪怕一開始是裝的,裝著裝著就成了真正的好人了。我不知道這是怎樣一份力量,讓巴特勒父親教鞭下都無法改變的個性,就這樣消融了。其實還有一點特別好奇的是,當軍隊攻破亞特蘭大,思嘉在巴特勒的一匹小馬互送下回塔拉時,那只小馬,是巴特勒怎樣弄到手的,以怎樣的代價弄到手的,巴特勒到最后都沒有講,自己好想知道,不過似乎如果講了出來,又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是討厭同情與悲憫的,同思嘉一樣,說出來了倒顯得矯情,還是讓我自己想象吧,我喜歡的巴特勒。 太多的情節,太多的情緒,太多的感悟,不,我想,作者用十年寫下的文字,我定是不能全部理解的,等以后吧,有時間再細細品味,我想,這應該也是媽媽的一種指引吧,最后,也想讓自己的感情,愿有與亂世佳人般真摯的愛戀,也愿她隨風一樣,順其自然。???
飄后感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