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散步,到集市上閑逛。
看到賣襪子的小車便買了兩雙襪子,旁邊是一位奶奶領著個七八歲的小孫女,她們也在買襪子。
襪子六塊錢,奶奶掏出十塊錢,賣襪子的婦女找給奶奶44塊錢。
奶奶瞄了一眼那錢,把錢快速裝在兜里,拉著小女孩要離開。
小孫女不走。
“奶奶,我們不能走,阿姨多找了你40塊錢,你應該把錢還給這位阿姨,做人要誠實,不能占別人的便宜。”
其實我也看到賣主多找了奶奶40塊錢,她大概以為女孩奶奶付給她的是50元的鈔票。
奶奶的臉霎時紅到脖根,尷尬地掏出兜里的錢,把40塊錢交給了賣主。
然后嘟囔了一句:我也沒看找了多少錢,順手裝兜里了。
賣主似乎也有點尷尬,她收下錢,謝了小女孩。
旁邊有一些買襪子的人在看熱鬧。
大家其實心知肚明,奶奶確實想占點小便宜。
“貪小便宜吃大虧”,奶奶萬沒想到占這點小便宜卻被自己的孫女檢舉,丟了面子,失了品行,她拉長著臉氣哼哼地拽著小孫女離開了。
望著這一老一小的背影,我開始思考這小孫女此時會怎么想呢,她一定覺得自己做了件勇敢、誠實而正確的事吧,奶奶在小孫女和外人的眼里丟了顏面,她會后悔今天的行為還是惱羞成怒回家收拾小孫女,而小孫女的爸媽知道了這事又怎么來看待和處理呢?
我突然想起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話:子為父隱,父為子隱。
父親偷了鄰居家的一只羊,兒子發現了,他把父親告到法庭,父親被判了刑。
這里的鄉親們覺得兒子很耿直做的很正確,他揭~發了父親的偷~盜行為,說出了事實真相,伸張了正義。
孔夫子說“不然”,父親偷了羊,兒子要為父親隱瞞,兒子偷了羊,父親要為兒子隱瞞,這契合人性的根本準則。
兒子把老子送進監獄,維護了司法公正的價值體系,但是很可能從此父子反目成仇,一家人陷入情感危機而永遠失去最重要的“家庭親情”這個價值體系。
所以孔夫子告訴他們要“子為父隱,父為子隱”。
孔子選擇的是親情,他覺得任何時候都要契合人性不能破壞親情,親情對于一個人、一個家庭至關重要。
那么法律是不是就不重要了,不是的,我覺得是孰輕孰重的問題,社會和個人看待哪一個價值體系更重更有分量,你就會選擇哪一種。
我繼而往深處想一下,這孔夫子是圣人,那么按照他的這個邏輯,兒子要為父親隱瞞錯誤,那么父親的錯誤沒有得到糾正,如果父親繼續犯錯,兒子繼續隱瞞,那豈不是錯上加錯而錯誤永遠循環下去?
所以我覺得孔夫子的話里似乎還該有話,他只講了一半,另一半應該是“父為子糾,子為父糾”。
兒子一生下來,父親就需要不停地為兒子糾正錯誤,保證兒子健康成長,防止他偏離人生的正確軌道,而父親犯了錯,兒子同樣有義務幫助父親糾正錯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錯誤就是錯誤,所以幫助別人糾正錯誤,讓別人認識錯誤,并且改正錯誤,這才是解決錯誤的根本之道。
我有個朋友,他的父親是個做官的,他從小到大眼看著家里人來人往,門庭若市,隨著父親的官做得越來越大,求父親辦事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家從小房子搬到大房子再到更大的別墅,從開始有車到越來越高級的車。
他小的時候覺得父親很牛,叔叔阿姨送給他高級禮物他很高興,他在同學和老師的面前為有這樣的父親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
長大以后,他到國外去讀大學讀研究生,他學習法律,越來越深知法律不可侵~犯的莊嚴和公正體系,也逐步了解到當今社會做~官的現實狀況,父親雖然在他面前很坦然,但是他知道父親背后肯定隱瞞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事實,這讓他很不心安。
他開始暗中調~查父親,很快他發現了一些問題。
他和父親鄭重地談了一次,讓父親做一個抉擇,做一個清~官或者干脆放棄官職,父親很堅定地一口回絕了他,然后讓他放心。
他知道父親從做官的路上停下來并不容易,但是他勸阻不了父親。
他很痛苦,也很糾結,他知道父親這樣走下去最后對他對這個家都意味著什么。
后來他決定不用父親寄給他的錢付學費,自己打工賺錢,他想讓父親明白他完全可以自己賺取學費和生活費,沒有父親的錢和幫助他一樣可以養活自己,一樣可以有美好的未來。
他不停地給父親寫信,勸說這件事,但是從不給家里打電話也不接電話,更不回家。
這樣僵持了二年多,父親妥協了,他放棄了官職,提前辦理了居家。
父親離崗后的第三年,接任他父親這個崗位的人被隔離審~查。
這個兒子其實也同樣選擇了“子為父隱”,但是他以另外更積極的方式讓父親改變了想法,端正了態度,從錯誤的路上走了回來,他做到了“子為父糾”。
父親犯錯時,選擇“子為父隱”的親情價值體系,這里“隱是人性”;但是讓父親意識到錯誤,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做到“子為父糾”,而“糾才是至愛”。
女孩還太小,她還不懂得給奶奶留點尊嚴和面子,不懂得“子為父隱,子為父糾”、“隱是人性,糾是至愛”的道理,她如果不當面揭穿奶奶的行為,私下里和奶奶說,給奶奶一個臺階補救錯誤,讓奶奶自己主動把錢還給賣主,不讓奶奶在大庭廣眾下丟臉,這樣做會更妥帖。
當然女孩還不具備這種辯識能力。當奶奶的實不該在幼小的孩子面前貪小利不誠實而扭曲小孩子的價值觀,也讓辛辛苦苦的賣主失利。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區”助力。感謝韓涵微語老師對本文的指導。
【文字之光】是已立項注冊,自2020年元旦始啟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區居民秉持“為好文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文”的價值理念而設立的專題,專題目前不接受投稿。
廣大優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優選專題【金色梧桐】中,編委會從中選出優質文收錄到【文字之光】,并從中精選出最優質文加以推廣。
我們期待你的優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擲地有聲、靈動有趣的文字,我們定會用足夠的真誠與你的文字共舞,讓優質的文字發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們有兩種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