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紀事89|《立夏白水焐肉》

? ? ? 2025年5月5日13時56分,立夏。

? ? ? 我又饞白水焐肉了。

? ? ? 在海鹽,有一句俗語:“立夏吃塊肉,一夏不落肉。”大意是:立夏日吃一塊肉,一個夏天不會瘦下來。

? ? ? 夏天,人瘦下來,當地老人總說“疰夏”。查了下,這是中醫特有的一種病名,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時感口渴,身體消瘦。

? ? ? 吃塊肉、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疰夏。

? ? ? 所以,立夏當日,通元有吃白水焐肉的風俗。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還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 ? 當然,這也與舊時農村立夏前后農業生產開始繁忙,人們忙于勞作,沒有太多時間烹飪復雜的食物有關。因此,白水焐肉這種簡便易行的烹飪方式便應運而生。在煮飯時順便“焐”一下,就能做出美味的食物,非常符合當時人們的生活節奏。

? ? ? 白水焐肉,又叫白煮肉、白切肉,名雖不同,但都是白水煮豬肉。誰不會煮?但是煮出來的口味卻硬是不一樣。各地飯店都有白切肉,各地人家也都有這樣的家常菜,而巧妙各有不同。

? ? ? 簡單的,做白水焐肉,先挑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回家洗凈后入鍋,加入姜片、酒等除腥,用白水燉煮20多分鐘,冷卻切片即成。

? ? ? 也有講究的。煮肉的時候先用繩子把大塊的肉五花大綁,緊緊捆起來,煮熟之后冷卻,解開繩子用利刃切片,可以切出很薄很薄的大片,肥瘦凝固而不散。這是梁實秋先生在北京看到的做法,本地倒不多見。但既然在皇城根下能流傳下來,想必自有他的獨到之處。

? ? ? 當然,肉不宜煮得過火,用筷子戳下即可知道其火候。火候靠經驗,刀法卻要看功夫。切白水焐肉,要橫絲切,順絲就不對了。

? ? ? 白肉沒有咸味,要蘸醬油。如果醬油澆在白肉上,便不對味。

? ? ? 白水焐肉的蘸料中,蒜泥是靈魂。蒜頭必須是新蒜,切成細碎,加入白醬油、麻油和糖。切成細片的白肉蘸料入口,是蒜泥的微微辛辣包裹著肉片的綿軟膠質,回味是咸中帶甜,吊出肉的鮮味。

? ? ? 現在,常有人抱怨說現在的豬肉不好吃,有一股腥臊的氣味。我起初不信,白水焐肉,我吃過海鹽膳博士的黑豬肉、也嘗過桐鄉華騰的桐香豬肉,甚至到金華吃了兩頭烏的豬肉,質嫩而味香。

? ? ? 后來,吃過當地農貿市場賣的所謂“黃毛頭”的豬肉,才發現豬肉味不同,大概跟品種、飼料和生產周期有關。但農貿市場的肉攤一直熙熙攘攘,比膳博士、桐香的專賣店更熱鬧,或許一些人所謂的腥臊,也許正是另一些人的肉香。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