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學長的第017篇原創文章
“深圳南山區的平均房價在7萬左右,還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2、13萬一平,這樣的房價讓大部分人基本斷絕買房的念頭了。”
這是我周末和一個在深圳做新民宿的朋友一起聊天時,他告訴我的信息。
但是緊接著他又說了這樣一句話:“不過這反而讓人們開始好好思考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了。”
01
買不起的房子
是啊,幾百萬一套房子的時候,很多人還會糾結要不要出手買,現在上千萬一套,干脆放棄吧,還不如好好租房。
租一個位置好點、環境好點的小區,然后好好裝修一下,這樣總體來說花的錢其實比買房要少很多,而且手頭的余錢也多了,生活品質也上來了,同時也增加了靈活性——如果后面覺得房子不合適了,還可以隨時搬走換更合適的房子。這樣看來,租房也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啊。
也許正是這樣的現狀,讓北上廣深的很多中產階級開始花大價錢去重新裝修自己租來的房子。盡管這在上一輩人眼里是非常“劃不來”的行為,因為那一代人總覺得:不是自己的房子,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無意義的錢”呢?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與其在無法買房的既定事實里自怨自艾,或是在偏遠的郊區勉強購得一套低質量的水泥籠子,還不如在租來房子里活出情調,活出品質。我覺得最后一種選擇比前兩種帶來的正面效應都要大,而且大很多。
如果房價沒到這個程度,也許很多人還會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無休止的權衡和糾結中,甚至很多人最后還是會選擇買房,然后在房貸高壓下喘不過氣,平添許多煩惱。
這樣看來,高房價反而成就了很多人的幸福,因為它讓買房這個不適合他們的選項,從他們的人生賬單里自動刪除了。
02
追不到的愛情
跟這個有一樣道理的,是談戀愛。
我有一個朋友,去年跟自己談了六年的女友分手了,她甩的他。
當時他整個人幾乎瘋掉了一樣,也沒心思工作了,曠工好幾天跑到那個女生的城市,想要挽回她,但是得來的結果是對方的人間蒸發。
他說他忘不了和她當初在一起的時光,那些花前月下,那些海誓山盟……他說她以前那么好,為什么現在變成了這樣?
我說:“你到現在回憶的都是你們剛談戀愛時的甜蜜,你對她的留戀也僅停留在你對她一開始的印象。
但是時間讓你們倆在這幾年中不停地在改變,這期間你們錯過了太多好好交流的時光,你們的價值觀已經產生了天壤之別,你們早已經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
即使你現在找到她,即使你們再次和好,但是你們還是會無休止地爭吵,然后再次分崩離析。盡管我相信她也對從前的日子有所懷念,但是那都只是對過去的不舍而已,她對現在的你沒有一點想在一起的欲望,而且現在的她也已經不適合你了。現在的你們,都已經不適合對方了。”
后來沒過多久,他就告訴我他談了家里介紹的另一個姑娘,現在已經談婚論嫁了。雙方父母都很滿意,知根知底,大家都很開心。
適合,永遠比喜歡更重要。只有適合你的人,才能陪伴你更久。
當你為一個不適合你的人或事患得患失的時候,你最終不但得不到你想要的,而且還會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這些你本可以花在適合你的人和事上的時間和精力。
03
演不了的主角
記得大學的時候,我參加了學校的話劇社。聽起來很高大上——演員,角兒,明星,但其實我在里面都是出演一些小角色,俗稱“跑龍套”。
估計每個龍套都有一顆想演主角的心,我也曾經跟導演提出過我的“雄心壯志”,但是最后都被婉拒了(傷心臉)。
后來因為專業的原因,我接觸到了攝影和攝像。于是我就從大二后半學期開始慢慢退居幕后,開始嘗試為劇社拍片子,剪片子……從那以后直到我畢業,劇社的每一場戲的錄影資料,都出自我手。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鍛煉了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后來工作以及創業打下了最早的基礎。
我也喜歡演戲,我也喜歡舞臺,但是可能我就是不適合那種形式的表演,或者說是那種表演不適合我,所以在演戲這條路上我始終沒有建樹。
當然如果我再努力一點,對自己死磕一點,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可能我會得到演主角的機會,但是我也會因此失去了探索影像世界的門票,這對我而言,到底是福還是禍呢?恐怕誰都無法回答。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所有的拒絕,其實都是另一種給予,給予你尋找另一條路的機會。而且這條路一定比上一條更適合你。
你沖不開的那道門,也許是老天特意安排的,與其在此捶胸頓足,不如另辟蹊徑,一定也能走出個通天大道。
斷舍離,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當我們失去或者得不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其實應該大方地放手。
就像孫楠的那首《不見不散》里唱到的:“不必煩惱,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不必徒勞,不是你的想的也得不到。”
因為,得不到你想要的,你會得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