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35歲”的文章總是隔幾天就能看到一篇:
《35歲以后,你靠什么安身立命?》
《35歲以后,白領們何去何從?》
《35歲的男人,你要往哪里走?》
同樣帶著滿滿的問號,我依次打開了這些文章,尋找令我困惑和渴望的答案。
因為突然有一天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地鐵里還是職場上,35歲以上的人都已寥寥無幾。
也曾和身邊的人們談到過這個話題,有的自身事業(yè)有成,說我多慮了;有的人正在奮斗,說要打破35歲魔咒;
而有的則并沒有什么成績,但卻絲毫不存在關于這個問題的疑惑,他們覺得做人沒必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隨性些就好。
看到這些人的反映,我也曾片刻懷疑過自己,每天忙完上班忙下班的人是不是果真有些太過自虐?
====
但當我想起這些事情時,松動的思想似乎又多了幾分堅定。
1
村里老王叔的兒子,比我小兩歲,和我一樣舉家合力供他讀了一個不咋地的二表本科,畢業(yè)后讀土木的他嫌棄泥土太臟,就進京找了一份咨詢公司銷售工作。
都說銷售都是不甘平凡的折翼天使,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就怕工資低,可小王卻是這個行業(yè)的一朵奇葩。
小王很注重平衡工作和生活,最初要求他照著表單撥電話,每天就撥固定數(shù)量,數(shù)量一到就閉目養(yǎng)神,下班回家做飯遛彎。
剛工作那兩年,每次回家看到小王,都是氣定神閑,四肢健全的樣子。
又過了兩年,據(jù)說小王有了女朋友,于是老王把種地加打零工攢的錢統(tǒng)統(tǒng)給了小兩口,在市里面按揭買了套80多平米的房子,并承諾潑出老命也要把貸款還清,不用小夫妻出一分錢。
可就在今年剛過年,一次媽媽打電話,聊起了老王叔得了腦溢血,雖然命保住了,但以后可能再也走不利索了。
聽到這件事,我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工作了三四年,工資只漲了三兩千的小王,該怎么面對臥病在床的父親,每月都會來的房貸,和妻子腹中待產的嬰兒?
小王的瀟灑悠然,背后是老王的不知疲倦,小王所不懈的掙扎奔忙,原是因為老王的默默擔當。
2
說一個朋友講給我,她的朋友的經(jīng)歷。
菲菲和她老公在鎮(zhèn)里開了家面館,每天早起菲菲都要為會抻面的老公準備好所有前期工作。
早餐開始,服務員加收銀加幫廚的菲菲就忙的團團轉,直到市場上的商家相繼吃好早飯開工,菲菲開始收拾殘羹剩飯,繼續(xù)準備中午的食材。
而此刻,抻了很多面的菲菲老公開始結束任務,走到市場門口和大爺們下棋。
每天晚上,菲菲都累的手腳不聽使喚,可她老公見了卻說,
“你那么要強干嘛,干不過來,咱們就招個服務員就行了”
菲菲數(shù)著當天的盈余,又望了眼正在熟睡的兩個寶貝,暗自打消了雇人的念頭。
有一陣子,隔壁的店面要出兌,菲菲算了算市場每天吃飯的客流量,覺得有錢可賺。
于是就和老公商量,要不要把隔壁租下來打通,然后雇一個服務員也比現(xiàn)在賺得多,可她老公一口回絕了,
“現(xiàn)在這樣不是很好嗎?擴大店面我要多抻多少面,我不想像你一樣,你呀,就是太要強。”
朋友說,菲菲當時聽了老公的話委屈的哭了半宿,她不是要強,而是兩個孩子的幸福童年需要父母的臂膀,丈夫不愿直起腰,就只能她一個人挺直腰桿扛。
3
說了兩個都是關于男性的例子,不是“重男輕女”,只是恰好想到了有感而發(fā)。
其實同樣的道理對于女人也是一樣,而且或許一旦失去了那個背后負重的力量,女人面對的境況往往更加艱難。
《我的前半生》里,最初的羅子君不就是一個典型嗎?
在原本應該和丈夫共同奮斗的年紀,丈夫在外面拼命,家里顧著保姆,自己每天曬太陽曬幸福,直到丈夫終于不再愿意背負她所甘之如飴的幸福,轉身離開,才經(jīng)歷了痛苦而后重生。
只是現(xiàn)實生活中,也許這樣的女人要經(jīng)歷的痛苦會比羅子君痛百倍,重生的幾率卻比羅子君低萬倍。
====
你說你喜歡安逸,請問誰不喜歡?你說你不能堅持,敢問誰不知道堅持的難?
你說你愛好寫詩,那么就請先把日子過成詩!
豆姐:
80后行動派摩羯座寫手,
認真審視生活,一路且行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