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兒《我的前半生》特別火,網上對這部劇褒貶不一,有吐槽羅子君穿衣品味的,有崇拜賀函霸道總裁角色的,也有立志自己變成唐晶那種獨立女性的。竟然,還有為薛甄珠洗白的。就是因為網絡上的種種聲音,我好奇的看了這部劇,結果發現這是一個三觀炸裂電。視。劇。
劇情的主線大概是,一個闊太太的老公出軌了,離婚后闊太太重返職場,和閨蜜的男友發生感情,期間穿插女主媽媽和女強人閨蜜沒有邊界的干預,最后應該算有一個和平結局。
傳達給我的信息是:一個有錢男人肯定會出軌,出軌了一定要鬧,family always mess you up,女強人就必須工作狂到可以不要家庭。
一部劇看完,元氣大傷,狗血太多但又十分真實。可以說是部分反映了現實生活。但為什么這種倫理劇這么讓人厭惡,因為它傳遞的三觀是扭曲的。
不過話說回來,價值觀是主觀的。你選擇哪種價值觀決定了你能變成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如果你覺得《我的前半生》還挺好看,沒覺得什么不妥,那么這篇文章不適合你,可以關閉了。如果對此稍微有些疑惑,不妨把文章看完。
以前我也看過不少狗血劇,覺得人生無非就是這樣,大部分時間是不開心的,所以不開心就要煮碗面吃,吃了就開心了。大概在四五年前看了《Grey's anatomy》(實習醫生格蕾)后,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看這個片子的初衷是了解醫生的生活(畢竟我一直想當個醫生),但十幾季一路追過來,有歡笑有淚水,還告訴我了一些父母不會告訴我的事情。
變優秀
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當Grey還是實習生的時候,對自己不自信,她的好朋友Christina說,你要相信你是extraordinary的。所以有好幾季的主線都是圍繞著怎么變成extraordinary而展開劇情的。當時我就震驚了,根據我二十多年的看劇經驗,真的沒有一部電視劇是引導女性變優秀的。
看過TVB或者韓劇的都知道,完美女性的標準是:顏好,溫婉,賢惠,善解人意。工作能力強完全不是考慮的選項。并且通常女強人的角色不是家庭不幸,就是會被長輩念“你這樣找不到老公的”。
被灌輸“不要把自己變得太強,不然找不到老公”的觀念長大的女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壓制自己能力的發展,對于有事業心的女性來說這種價值觀無疑像緊箍咒,在大洋彼岸找到另外一種價值觀,簡直太感動了好嗎。
不管那個男的有多優秀,有多夢寐以求,他也不是太陽,不用圍著他轉,我們自己才是。
Aggressive
以病人的角度來說,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天使。以醫生的視角,他們得從實習生爬上主治醫師,這需要很長一段路。這部劇把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對精進自己技能的渴望表現的淋漓盡致。積極回答主治醫師的問題,積極地爭搶做手術的機會,種種推銷自己的表現,跟我們受到的教育很不一樣。
如果你想要一樣東西,就必須自己爭取到它,努力使自己的能力與你想要的東西匹配。這樣簡單的道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可以說完全沒有被提及,更多的觀念是傾向你生于什么樣階級的家庭,你就會過什么樣的生活。可能“既來之,則安之”,才是大多數國人的態度吧。
同樣,我們也總習慣于雖然自己才藝過人,總會跟別人客氣地說“自己還差遠了”,從不推銷自己。但其實成為強者的必經之路,是要學會表現自己。
人物變化是真實的
剛開始看美劇特別不理解為什么要一季一季地拍,為什么就不能學國產劇一樣五十集講完一個人的一生,但是看多了就發現,隨著一季一季的播出,你其實是和主角一起成長的。
一開始女主Grey跟大多數年輕女性一樣是一個twisted insecurity "bitch"。這么多季過去了,她逐漸變成縱使生活很狗血仍然積極看待生活的女主,還能幫助曾經跟她一樣的同事。你就會覺得,這不就是人生么?
主角經過生活的歷練成長了(其實是編劇成長了),而花這么長時間追劇的我,也通過我所經歷的生活而成長了。當自己和主角的心境一同成長時,是個很奇妙的體驗,這是一次編完大結局的劇集所給不到的體驗。
還有很多通過劇情展現與我們價值觀不同的片段,諸如朋友間的相互信任,人格的獨立等等。總之除了引人入勝的劇情,在劇中傳遞的價值觀才是看劇之余收獲的寶藏,或許,它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