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老家,一回家聽聞李峰奶奶昨天出殯了,驚愣半天不敢相信,落寞茫然......忽然感到世界上再也沒有這么好的老奶奶了,陪伴照看我的童年少年到長大,而且她身體那么好,93歲啥病沒有,腿腳靈便,在我們這個長壽之鄉,她應該活到100多歲的。想起前兩日總是心神不寧,她突然走了,都沒趕上她出殯。最難過的是上次去看她是今年過年時候,我們都沒有見上面。她住在她大兒子家的南屋里,我和弟弟在她窗下叫她,她趕緊出來開門,開門時候大門不小心被反鎖上了,她兒子不在家,沒有鑰匙,也不知道她兒子電話,她很想讓我進去坐會說說話,因為我一年到頭也回來不幾次。就這樣,隔著大門,她像一個被鎖在家里出不來的小孩一樣,一邊心急地晃著門一邊央求我去大棚地里找他兒子拿鑰匙。我說改天再來,她硬是不肯,不停地央求我。我和弟弟只好去地里打聽著找找試試,搬離這個村好幾年了,我跟他兒子也不熟,我也不知道他兒子的地在哪,轉了一圈沒找到,冬天的下午天很快黑了,我們就折回去告訴她下次再來看她,過了一個多點她還在大門的里邊等著我們,我想她這段時間一定很難過,我安慰她說在家好好的,下次我早回來看她,她很難過的答應,然而,下次,下次,有幾個下次呢?這次,我還沒來得及看她,她卻走了,錯過,永遠的遺憾,再也沒有下次了。
李峰奶奶可以說是照看我長大的,我和李峰、李浩是一個胡同的同齡發小,李峰奶奶是李峰的親奶奶,我和李浩是他的鄰居。從上幼兒園、小學、初中我們三個就一起上學放學,在李峰奶奶家寫作業,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李峰奶奶70多歲,那時候老太太還有老伴,他們有自己住的房子,房子簡單古樸,吃飯兼我們寫作業的長型小桌,老式鍋臺,八仙椅,雖然很簡單,卻收容了我們整個快樂美好的童年少年的成長光陰,四季如春。
小時候,爸媽上班干活回來的很晚,大中午或者晚上放學家里都是鎖著門的,我先去我親奶奶家,但是我奶奶總是說:"回家去看看你媽媽回來了沒有",我一趟一趟地走回家看家里有沒有人,很多時候都是沒人,累了熱了我就蹲在門口等爸媽回來,李峰奶奶是個勤快又熱情爽快的老人,她有事沒事經常到胡同里轉轉,去她兩個兒子家看看門,所以她看見我大中午頭的蹲在門口,就招呼我去她家吃飯,我吃飽喝足了就安心地躺在她家的八仙椅子上瞇一會,她裹的小腳走路卻很快,隔會去我家看看有沒有人,等我爸媽回來了,就把我送到家門口。這樣次數多了,我家和她越來越親了,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她家的常客。在她那里吃飯,和發小寫作業,玩耍,等待父母歸來。
很多時候,她都在后街等著我們放學,樂呵呵地招呼我們去她家吃飯。她做飯方法很獨特——蒸菜,就是把菜切好放在盤子里,灑上油,調味料等在鍋里蒸。很多人無法理解她說她是為了省油,蒸菜不好吃,我卻很喜歡吃她蒸的菜,菜本身的味道和調料自然融合,好消化也不膩。而且,在她家吃飯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每次吃東西,她都會恭恭敬敬端著食物,點著小腳,對著墻上的貼的年畫供養供養,樂呵呵地念叨供養供養菩薩,財神,灶王爺,老爺爺(老天爺爺)。哪怕是吃西瓜水果也是如此,所以每次吃東西,我們幾個孩子都是歡快地跟在她身后學著供養,再一起愉快的吃喝。
她是長得很好看的老婆婆,雙眼皮,有神的大眼睛,彎彎的眉毛,好看瘦削的臉型,沒有老年斑。臉上總是帶著笑,眼睛笑的彎月般,她愛說話聲音爽朗。她家沒有電視也沒有玩具,但是那卻是除了家和學校的第三空間,明媚安詳,沒有壓力沒有煩惱。我們寫作業的時候她總是很安靜邊搓小繩邊看我們,提醒我們頭抬高點,給我們準備韭菜盒子,水果或者倒點水,或者經常去街上看看我們的父母有沒有回來。我從小喜歡去她家,她不識字,我們相差六七十歲,我卻喜歡和她坐在院子里說話,聽她搖著扇子講以前的老故事,望著星空說古老的民謠:“月兒躺,莊稼長,月兒豎,莊稼住”。
不過,我有時候也挺煩氣她問東問西,絮絮叨叨,有時候一件事情問好幾遍。但是她脾氣性格很好,慈祥和善,也不真正發火。她知道我愛吃石榴,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兩個大石榴,悄悄地把我叫到她家,歡喜的送給我。胡同里比我們小的孩子也經常去她家寫作業吃飯,今天想來,她那時候都能開個小托管班了。
我們大點了,就把鑰匙放在她家,這樣也方便多了,不會忘記帶或者丟。后來上高中了,發小之間的聯系很少了,和李峰奶奶卻還是那么密切。一個月回一次家,在學校住宿特別想家,每次回來都要到她家坐會歇歇,和她聊聊天,叨叨學校學習的辛苦和想家的難過,她會很同情地說:孩子在外面上學真不容易,累腦子,回來歇歇個心。在她這里,沒有任何壓力,她不會像別的大人一樣說,上學是最幸福的學習得努力考出好成績。她很理解地體恤著我。
再后來,我上大學了,小半年才回來一次,每次回來還是去坐坐,她每次都歡喜熱情地叨念我上學的城市,還拿出她從集市上買給她重外孫的餅干和糖塊給我吃,她一直把我當小孩。每次回來,我都覺得她慢慢老了,記性不好使了,一句話會重復問我好多遍。不過她還是很干凈,很漂亮,是我見過長得最好看的老婆婆,包括電視上的。
我大學放假回來會買點吃的送給她,她怎么也不要,我說,你太要強,我下次不來找你玩了,她笑了,說我上學還得用錢,還是不要。她挺固執,拗不過她。和她說說話,家長里短的,她總要叮囑我去我親奶奶家去看看,她只有兩個兒子,她說我就跟她閨女一樣。我這個80快90后的人和她這個八九十歲的老婆婆也算是20多年老朋友了。只不過每年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
有時候在外面也會想到她,想到她八九十歲了,老伴也去世了,自己做飯。終于我上班了,可以報答她一點恩情,但是和她見面卻不像原來那么方便了,?因為她沒有自己的房子了,住在她大兒子家的南屋里,我家也搬離那個村。一年到頭只有過年過節我才去買上給她的營養品去看她,她很過意不去,沒有東西給我,總是把我送給她的吃的再讓我帶回一半去,讓我去給我奶奶送去。
每次都不讓我買東西,說買這么多她也沒什么東西給我,我說從小在你家吃飯呢,就這點東西你都不收,她笑笑說,沒什么好飯,你還記得,也就你不嫌棄。說著說著就笑了。但是她真的老了,不能趕集了,屋子里什么吃的東西也沒有了,連那種古老的餅干和糖塊也沒有了,她想了想說,喝不喝水,我笑笑說喝,她就趕緊去拿來一個飯碗,開心地給我倒水,我囑咐她慢點走,別摔倒了,因為我看見她的小腳上顛倒左右穿的鞋,她一笑說鞋底磨壞了,倒過來穿還行。她給我端來一大碗水,油乎乎有點發黑的海碗,里面還有一根頭發,我接過來喝完水,從心里沒有反感,因為這是我小時候吃過飯的海碗。
自從她搬到她兒子那里住,我和她就見過三四面了,和她聊天,她說自己一把年紀了還不走怪愁人的,我說,你最少得活到100歲,你看你身體這么好,臉色也好。她挺傷心,說如果有閨女就好了,可以經常來看看她,她很羨慕和她兒子兒媳住在北屋的親家母。我每次安撫她,你自己能動能行挺好的,就是你走路太快了,得慢點走,老人就怕摔倒。
前幾天她不知道怎么摔倒了,沒有告訴她兒子,自己去衛生室拿了點藥,坐在椅子上兩天,第三天不大行了,大小便失禁,她不想去醫院,沒兩天就去世了。93歲。我傷心地告訴李浩,李浩也很難過,不常在家都不知道她去世了。雖然這個年齡也算是壽終正寢,沒太遭什么罪,也是惋惜她沒有活到100歲,這么善良,熱情,陽光,健康,慈祥的老奶奶。
以后再也沒有機會報答您了,給我們無限溫情的老奶奶,只能以此文來祭懷送別,走好,安詳。
音容笑貌,歷歷在目。
待到清明上墳時節,上香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