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科書,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主線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變革,從夏商時期的神權色彩濃厚,到西周開創性的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再到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最后專制主義達到頂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強化,并達到頂峰。
在整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變革,自秦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后,便衍生出兩對需要矛盾:中央集權vs地方分權,皇權vs相權。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被削弱,至明太祖廢相,相權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中央集權不斷擴大,地方權力逐漸被削。
結合整個歷史發展脈絡,皇權不斷強化,以致最終形成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可謂是搞定皇帝一人,即可搞定全天下。而讀罷《萬歷十五年》,忽然發現,皇帝真不全然如教科書里所言,雖貴為天子,看似權傾天下,但也有諸多無奈,諸般約束,諸多不易。立誰為皇后?立誰為太子?親近誰,寵愛誰,都不能率意而為。
您貴為天子,就應該是神一般的存在,既享得起天子的尊位,就得擔得起天子的職責。懲奸除惡保政局穩定,勤政愛民護一國平安,辨奸去污求萬事太平。
除了自身的決斷,身邊諸位大臣之意不得不考量,特別是萬歷皇帝即位之時,身為他師的張居正正是最紅的時候,根據先帝遺訓,萬歷事事請教首輔大人,在他年輕的思想里,張居正亦師亦友,是他完全可以信任和倚杖的首輔大臣。然而,首輔去世以后,各位大臣的指責和證據,他覺得他的世界觀崩塌了,他也開始厭惡朝局,他要去做那個悠然自得的人,要做那個率性而為的人。但他是皇帝,就注定做不到悠然自得和率性而為。
這至尊至位,卻也承載著最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