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臺計算機,可以不斷的運算東西,而且耗電量很低。這就是我們的智能資源,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調用它,但它有一種特性,就是任何運算都會相互競爭資源,如果某一個運算花了比較多的心力,那就會導致我們無法專注、集中注意力、有創意地解決其他問題,這個時候我們的智能表現就會退化。
你可以切身體驗下,比如在走路的時候,同時在心中計算1000減7,逐一遞減?(1000, 993, 986……),你很快就想要停下來,為什么?因為你的大腦難以進行算數,你的心智沒有足夠的資源同時分配給控制手腳。
然而,會競爭我們心智資源的大多數運算,都不會真的那么影響我們去做別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邊做某件事情,邊聽音樂,邊吃東西邊看書。
但真正的問題是:在使用心智資源這件事情上,我們的一些心智習慣,會消耗我們大量的智能資源,讓我們沒辦法有效發揮認知能力。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又很少會覺察到這些心智習慣所帶來的影響,也就不會想辦法停止這些作為,久而久之,習慣化的心智表現就會開始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表現。
02
有五個我們常見的心理習慣,會損害我們的智力功能。
1.?悶悶不樂地、不斷反復思考
一直在腦海中重演令自己生氣的事情、重演那些令人挫折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讓我們的心智習慣性地陷入這樣的負面思維之中,我們的心理狀態會不斷地起伏,情緒不斷處于不愉悅的狀態,這會大量使用我們的智能資源,損害我們的認知功能,而反復地負面思考也同時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與生理健康。
2.?未解決的罪惡感
我們常常會感到罪惡感,特別在我們做了一些覺得抱歉的事情后,但這些事情有時候并不容易解決,我們內心的罪惡感也不容易消彌。當我們的罪惡感沒法解決時,我們會在腦海里重復地去想這件事情,這導致我們的認知功能一直分心,嚴重受到影響。
3.?無效的抱怨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用語言來抱怨,但常常是無效、于事無補的的,雖然抱怨是為了抒發我們的挫折,想辦法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但成為習慣后,就變成一件有負面影響的事情。因為我們的生活基本上會一直碰到挫折,生氣與挫折常常需要心智用力去處理,而無效的抱怨會一直占據我們的心智資源。
4.?過度分析,以至于拒絕任何事情
大多數時候,拒絕會產生明顯的情緒痛苦,也會影響心情,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過度分析也會導致我們自我批評,這個習慣不僅會傷害我們的自尊,還會延續我們的情緒痛苦,讓我們的認知能力大打折扣。
5.?擔憂
許多人都以為擔心不會有害,甚至認為本來就應該多擔心一點,考慮多一點。然而擔憂不僅導致我們不舒服、不愉快的情緒,也會使我們嚴重分心。當我們總是在擔心某些事情,我們會把擔憂的情緒排在第一位,然后影響我們的狀態。幸運的事情是,擔心這件事情是可以緩解的,它與焦慮不同,是可以自我調適的。
現在,請你檢視下自己的生活狀態,是否有以上的5種心理習慣呢?